王徽之行楷书新月帖
东晋。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王徽之,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琅琊临沂人。字子猷,王羲之子,初为恒温参军,官至黄门侍郎。奔弟献之丧,背疾溃裂而卒。性爱竹。善正、草书;又工画,但字迹留传绝少。书史记载其书法以韵胜,羊欣说他尤长于行草,“律以家法,在羲献之间”。宋《宣和书谱》、《晋书》卷八十有传。此帖:“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忽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新月帖》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六帖。通篇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节奏感强。字的结体变化丰富,打破了汉魏横平竖直、笔笔中锋的笔势与体势,是典型的行楷体。此帖字体稍偏斜,骨肉亭匀,笔锋圆润,独具风貌。其中有些字的结体和用笔明显的具有北朝书的特点,与北朝碑版中的《司马景和妻墓志》相近,其中夹杂的一些行草书,秀劲新奇,自然和谐。可从中看出王徽之在继承家法的同时,也吸取了北朝书法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