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制篇(一)《荀子》篇名。主要阐明王制与霸制的政治学原理。认为取王制者,“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确立王制的国家“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取霸制者,“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霸制略低王制一级,“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荀子首先肯定王制。施王制者以礼制与刑制并重,“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王制使百姓庶人安于统治,为君者“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在道德思想方面,认为以“明分使群”为内容的社会礼制,为国家生活的基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二)《礼记》篇名。汉文帝时博士诸生撰。佚名。主要记述古制中统治者所确立的班爵、授禄、祭祀、养老、巡视、政治教育等典章制度。主张以礼、政、教治理国家,指出:“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提出建立社会福利措施,使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老而无夫或无妻的人,“皆有常饩”;“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