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公泛指王侯公卿,達官貴人。馬融《長笛賦》:“王公保其位,隱處安林薄。” 王公 王公王的事业,即王业。《大雅·文王有声》四章: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毛《传》:“濯,大。”郑《笺》: “公,事也。文王述行太王王季之王业,其事益大,作邑于丰,城之既成,又垣之立宫室。” ☚ 王土 王心 ☛ 王公;王宫◉ 王公wánɡɡōnɡ 名 王爵和公爵,泛指显贵的爵位。〈例〉~大臣/ ~贵族/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前。 王公wáng gōng王爵与公爵,泛指贵族:大凡那~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便有许多促狭鬼跟着他。(二五·564) 百姓、布衣、草民、贱民、黎民、黎庶、匹夫、平民、黔首、庶民、众庶;达官、大吏、鼎臣、鼎辅、鼎贵、官吏、官僚、官绅、官员、贵族、权臣、权贵、三公、王公、显贵、长官、重臣、宗臣○百姓bǎi xìng(名)众民:黎民~|不管~死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点灯| 陛下要为~着想啊。 ○布衣bù yī(名)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出身|~之交。 ○草民cǎo mín(名)平民:村野~| 区区一~|市井~。 ○贱民jiàn mín(名)旧时指社会地位低下,没有选择职业自由的人:卑微~|被视为~。 ○黎民lǐ mín(名)〈书〉百姓;民众:~百姓|天下~|除强暴,救~|天下和平,~康宁。 ○黎庶lí shù(名)黎民:~涂炭|恩及~|上报国家,下安~。 ○匹夫pǐ fū(名)一个人,泛指平常人:~之勇 |天下兴亡,~有责|~匹妇 |~不可夺志|~无罪,怀璧其罪。 ○平民píng mín(名)普通老百姓:~百姓|过着~的生活。 ○黔首qián shǒu(名)古代指老百姓:焚百家之言,以愚~|哀哀~,不得喘息|上至公卿,下至~|天下初定,~未安。 ○庶民shù mín(名)〉〈书〉平民;百姓:拿起刀枪是豪杰,背起锄头是~|~文学。 ○众庶zhòng shù(名)众民;百姓:不顾~|利民萌,便~。 ●达官dá guān(名)指职位高的官吏:~贵人|~显贵|~要人。 ●大吏dà lì(名)指职位较高、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封疆~。 ●鼎臣dǐng chén(名)重臣;大臣:一代~|~云亡,梁木斯坏。 ●鼎辅dǐng fǔ(名)执政的大臣:~之任| 自居~。 ●鼎贵dǐng guì(名)显赫尊贵之人:当朝~|名闻~。 ●官吏guān lì(名)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高级~|地方~|天高皇帝远,~们都在中饱私囊。 ●官僚guān liáo(名)官吏:~主义|~资本|~作风|高级~|新式~。 ●官绅guān shēn(名)官吏绅士:上海的~|依靠~。 ●官员guān yuán(名)担任较高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 中央~|地方~|上自~下至百姓都得为国尽忠。 ●贵族guì zú(名)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里统治阶级的上层,享有特权:奴隶主~|这是~的特权|他出身~家庭。 ●权臣quán chén(名)掌握大权而专横的大臣:~祸国|~用事|~当道|~秉政,忠良遭贬。 ●权贵quán guì(名)旧社会里居高位、掌大权的人:不事~|安能摧眉折腰事~|结交~|赫赫有名的~。 ●三公sān gōng(名)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之尊|~九卿制。 ●王公wáng gōng(名)王爵和公爵,泛指显贵的爵位:~大臣|~大人|~贵人。 ●显贵xiǎn guì(名)旧时指做大官的人:名流~|达官~|名门~|高官~。 ●长官zhǎng guān(名)官吏的泛称:面见~|高级~|警察局的~|尊贵的~。 ●重臣zhòng chén(名)权臣:国家~|当朝~|上至皇帝~,下至文人骚客|元老~。 ●宗臣zōng chén(名)世所敬仰的名臣:一代~|朝之~。 王公wáng gōng〖名词〗 王公王侯公卿。泛指达官贵人。苏轼《教战守策》:“~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 高官 高官绂冕 达官(~贵人) 达僚 达仕重官 尊官 穹官 蝉冠 蝉冕 蝉珥 显仕 显官 显宦 通宦 通官 通阶 红顶 金绶 金珰 金张 衮衣绣裳 ☚ 小官 大夫 ☛ 天子 天子省内 钜公 鸾舆 云扆 天王 天皇 天父 黄袍 辰晷 众父父黄中君 ☚ 各种帝王 皇帝 ☛ 王公wáng gōng天子与诸侯的合称。《考工记·总序》:“坐而论道,谓之~~。” 王公封爵名。清朝定制。王分亲王、郡王两等;公分镇国公、辅国公两等。王公之间又有贝勒、贝子两等,共六等,统称王公。由满族亲贵的封爵,渐次扩展至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上层与贵族人士。除恩准“世袭罔替”者外,均降等袭爵。除特定者外,亦均无世袭领地。 王公清朝封爵的俗称。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个等级。最初为满族贵族宗室的专用封号,以后清廷为笼络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的上层人物,也用以封赠,形成清代的王公制度。清皇子封王,除开国八王(即铁帽王)外,不世袭,封王无国,皇子受封,仅称公。蒙古的王公又分为札萨克王公和闲散王公两类: 札萨克王公是出任旗札萨克的封建主, 其余的旗内封建主则称为闲散王公。 王公清朝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等封爵的通称。 王公princes and dukes 王公princes and dukes;the nobility 王公清代封爵统称。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6等。原为对满洲贵族的专用封号。后亦用以封赠某些民族上层人物,有宗室、蒙古、回部(维吾尔)、唐古特(藏族)王公之分。宗室王公又称八旗王公,皆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统名曰八分王公,盖加九锡之意。其未入八分王公以及镇国、辅国将军,皆冠珊瑚顶。旧例,亲王嫡子封郡王,郡王以下嫡子皆递降一等封;亲王众子封辅国公,庶子封辅国将军,郡王以下递降同。康熙(1662—1722)中,以宗禄繁重,改亲王嫡子、众子封未入八分辅国公,郡王以次递减等。考以翻译、马步射技优者授以本爵,否则递相降等授爵。亲王、郡王世袭罔替,贝勒以下降袭,至辅国公后世袭。其未入八分辅国公以下,降至奉恩将军后世袭罔替。乾隆(1736—1795)更定,王、贝勒有勋劳者世袭;恩封者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未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未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皆世袭。其谱谍、序录子女嫡庶、官爵、婚嫁、俸秩、优恤诸事,由宗人府管辖。既有政治实权,且占有大量庄园和人丁,享有优厚俸禄,握雄厚经济实力。辛亥革命后被革除。蒙古、回部、唐古特王公是在清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因功勋卓著、或父祖劳绩而受荫封。其爵秩与八旗王公相同。蒙古王公有札萨克王公和闲散王公之分。札萨克又可分为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内札萨克指漠南蒙古各部。因其归附清朝最早,功绩最大,故受清廷眷顾也最多。尤其是科尔沁部王公,既与满族统治阶级谊联戚畹,又在长期征战中屡婴重寄,著立战功,是以亲王、郡王皆视其等级而加优。其授职司,编户比丁、俱与八旗蒙古王公无异。其谱系、封爵、会盟诸事悉隶理藩院旗籍清吏司。外札萨克是指喀尔喀、阿拉善、青海、科布多和新疆土尔扈特等各部。其爵秩等第,与内札萨克大致相同,唯王公之外,尚有汗号。谱系、封爵、降袭等诸事隶理藩院典属清吏司管辖。闲散王公既指归化城土默特、居京绰罗斯、察哈尔和硕特王公,也包括内外札萨克不在旗王公。定例:各旗札萨克,俱以王、贝勒、贝子、公充任,分世管和特简;都统以下员缺,令札萨克王公补授;每次会盟,各旗王公,无论管旗与否,不至者罚俸;凡奉差出兵,不亲身前往者革爵;临阵作战脱逃者革爵,佐领人丁籍没,倘能身先士卒力战而获胜,按功分赏;得知邻镇有警,不率甲兵应援者,王罚马百匹,贝勒、贝子、公70匹;王公诰敕,若因水灾失毁,准予补给。服饰照宗王之例,唯马缰不得用金黄紫色,内札萨克王以下,须各以班朝觐于避暑山庄,以备木兰行围。不论内外札萨克,每年均须轮流进京朝觐。回部王公也有札萨克和闲散之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裔、哈密额贝都拉伯克裔为札萨克王公;库车郡王鄂对、乌什辅国公色提卜巴勒氐、乌什辅国公噶岱默特裔、居京各回爵裔为闲散。唐古特王公有二支:一为颇罗鼐子珠尔默特策布登裔,一为诺颜和硕齐裔。回部、唐古特王公仪制及特遇与外札萨克蒙古王公大致相同。 王公wáng gōng1、指天子与诸侯。夏商周三朝,天子称王,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王公,即天子与诸侯。《周礼·冬官·考工记总目》:"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2、指权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