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促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促织》

 小说。见《聊斋志异》。明代宣德年间,皇帝喜斗蟋蟀(即促织),各级官吏借此谄媚,向民间横征暴敛。成名家境贫寒,供不上蟋蟀,屡遭毒打,好不容捉到一只,又被儿子弄死,儿子害怕,投井自杀,魂魄化为蟋蟀,屡斗屡胜,甚至斗赢了鸡。供上之后,各级官吏因之升迁。后成名之子复苏。小说托时于明,实乃指清,揭露了清代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黑暗腐朽,表现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构思新颖奇巧,描述细腻生动。

《促织》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促织》

[原 文]

宣德①间,宫中尚②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③。此物故非西④产,有华阴令⑤欲媚上官⑥,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⑦,因责⑧常供。令以责之里正⑨。市中游侠儿⑩得佳者笼(11)养之,昂(12)其直(13),居为奇货(14)。里胥(15)猾黠(16),假此科敛丁口(17),每责(18一)头,辄(19)倾(20)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21),久不售(22)。为人迂讷(23),遂为(24)猾胥报(25)充里正役,百计营谋(26)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27)尽。会(28)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29),而又无所(30)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32)?不如自行搜觅,冀(33)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34)丛草处,探(35)石发(36)穴,靡(37)计不施,迄(38)无济(39)。即(40)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41)于款(42),宰(43)严限追比(44),旬余,杖(45)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46)虫亦不能行(47)捉矣。转侧床头(48),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49),能以神卜(50)。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51),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52)垂(53)帘,帘外设香几(54)。问者爇(55)香于鼎(56),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57),唇吻翕辟(58),不知何词。各各竦(59)立以(60)听。少间(61),帘内掷一纸出,即(62)道人意中事,无毫发(63)爽(64)。成妻纳(65)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66),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67)兰若(68);后小山下,怪石乱卧(69),针针(70)丛棘(71),青麻头(72)伏焉(73);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74)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75)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76)。

成反复自念(77),得无(78)教我猎虫所(79)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80)。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81)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83)鳞鳞,俨然(84)类画。遂于蒿莱(85)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86)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87)跃去。成益愕,急逐趁(88)之,蟆入草间。蹑迹(89)披(90)求,见有虫伏棘根。遽(91)扑之,入石穴中。掭(92)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93)视,巨身修尾,青项(94)金翅。大喜,笼(95)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96)不啻(97)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98),备(99)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1]。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2]盆。虫跃掷径出[3],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4]落腹裂,斯须[5]就[6]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7],死期至矣!而[8]翁[9]归,自[10]与汝覆算[11]耳!”儿涕而去。

未几[12],成归,闻妻言,如被[13]冰雪。怒索[14]儿,儿渺然不知所往[15]。既而[16]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17]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19],相对默然,不复聊赖[20]。日将暮,取儿稿葬[21]。近抚之,气息[22]惙然[23]。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24]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26]。自昏达曙,目不交睫[27]。东曦既驾[28],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29]视,虫宛然[30]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31],虚若无物;手裁[32]举,则又超忽[33]而跃。急趋[34]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35]。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36]之,短小,黑赤色,顿[37]非前物。成以[38]其小,劣[39]之。惟傍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40]。视之,形若土狗[41],梅花翅,方首,长胫,意[42]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43],惴惴[44]恐不当[45]意,思试之斗[46]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47]驯养一虫,自[48]名“蟹壳青”,日与子弟[49]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50],亦无售者。径造[51]庐[52]访成,视成所蓄[53],掩口胡卢[54]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55],自增惭怍[56],不敢与较[57]。少年固强之。顾[58]念蓄劣物终无所[59]用,不如拼博[60一]笑,因合纳斗盆[6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62]。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63]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64],遂相腾击,振奋[65]作声。俄[66]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67]敌领[58]。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69]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70]来,径进以[71]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72]。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73]莫知所救[74],顿足失色。旋[75]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76],力[77]叮不释。成益惊喜,掇[78]置笼中。

翼日[79]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80]。又试之鸡[81],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82]抚军[83]。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84]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85]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86]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87],无何[88],宰以卓异[89]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90]俾[91]入邑庠[92],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93],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94]成。不数岁,田百顷[95],楼阁万椽[86],牛羊蹄躈[97]各千计;一出门,裘[98]马过[99]世家焉。

异史氏[100]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101]忘;而奉行者即[102]为定[103]例。加以官贪吏虐[104],民日贴妇卖儿[105],更[106]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107],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108]成氏子以蠹[109]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10]。当其为里正、受扑[111]责[112]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113]长厚者[114],遂[115]使抚臣、令尹,并[116]受促织恩荫[11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118]。信[119]夫[120]”

[注 释]

①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年)。②尚:崇尚,爱好。③岁征民间:“岁征于民间”的省略。岁,年年。④西:指陕西。⑤华(huà)阴令:华阴县县令。在明代,县官称知县,这里沿用旧称。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⑥媚上官:“媚于上官”的省略。向上司讨好。媚,谄媚。⑦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⑧责:责令。⑨令以责之里正:即“令以之责于里正”。之,这(事)。以,介词,把。责,责成。里正,里长。里,古时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⑩游侠儿:古代指轻视自家性命、能扶危救困、为人报仇雪恨的侠士。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11)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12)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昂贵,抬高。(13)直:同“值”。(14)居为奇货:积存起来,当作珍稀货物好卖高价。居,积存。(15)里胥(xū):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胥,胥吏,旧时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泛指差役。(16)猾黠(xiá):狡猾奸诈。(17)假此科敛丁口:趁这个机会按人口征税和摊派。假,借。科,课税、征税。敛,摊派,聚敛。(18)责:索取。(19)辄:每每。(20)倾:使动词,使……尽,搞光。(21)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科举时代凡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多大,都称为“童生”或“童子”。操,从事。业,行当。(22)售:实现,引申为考取。(23)迂讷(nè):拘谨不善讲话。讷,语言迟钝。(24)为(wéi):被。(25)报:上报。充;充任。(26百)计营谋:想尽各种办法。营,筹划。谋,设法。(27)累(lěi):拖累。(28)会:恰逢。(29)敛户口:按户口敛钱。状语后置。(31)无所:没有什么。(32)裨(bì)益:益处。裨,弥补,引申为“用处”。(33)冀:希望。(34)败堵:坏墙。堵,墙。(35)探:掏。(36)发:挖开。(37)靡(mǐ):无,没有。(38)迄:始终,一直。(39)济:助。(40)即:即使。(41)中:动词,符合。(42)款:款式,规格。(43)宰:邑宰,县的长官。(44)追比:封建时代官府限令吏役办一件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惩戒,叫做“追比”。(45)杖:古代一种刑罚,即打板子。(46)并:连。(47)行:往,去。(48)转侧床头:“转侧于床头”的省略。转侧,辗转反侧,不断地翻来覆去。(49)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为“巫”,男的“觋”(xì)。(50)以神卜:借助神的力量占卜。(51)红女白婆:指红颜少女白发婆婆。则:只。(52)密室:把门窗都关严了。密,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严密。(53)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下垂,放下。(54)香几(jī):供放香炉的小桌子。(55)爇(ruò):点燃。(56)鼎:这里指三足两耳的香炉。(57)代祝:代别人祈祷。(58)唇吻翕(xì)辟:嘴巴一合一开。吻,嘴唇。翕,合。辟,开。(59)竦(sǒng):严肃恭敬的样子。(60)以:而。(61)少间:一会儿。(62)即;正是。(63)毫发:一毫一丝。(64)爽:差错。(65)纳:交纳,交付。(66)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短时间叫“顷”。(67)类:类似。(68)兰若(rě):寺庙。梵语叫寺庙为“阿兰若”。(69)卧:横陈。(70)针针:形容刺多。(71)棘:酸枣树。(72)青麻头:一种好蟋蟀的名称。(73)焉:于之。于,在。之,指“丛棘”中。(74)展:展开玩味。玩,揣摩。(75)中(zhòng):符合。(76)以示成:“以之示成”的省略。示,给别人看。(77)念:思忖。(78)得无:该不会,莫不是,表推测语气。(79)所:处所。(80)逼似:十分相似。(81)陵;坟墓。(82)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83)蹲石:形容石头的样子像人蹲踞在地上。(84)俨然:全然,宛然,很像的样子。(85)蒿莱:蒿和莱,是两种低矮的野草。(86)冥:深。(87)猝(cù)然:突然。(88)趁:逐,追。(89)蹑迹:追踪。(90)披:分开,拨开。(91)遽(jù):急忙。(92)掭(tiàn):拨动.撩拨。(93)审:仔细。(94)项:后脖子,这里指脖子。(95)笼:名词用如动词,用笼子装起来。(96)连城拱璧:价值连城的大块宝玉。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所以后人称它价值连城。拱,两手合围,比喻玉璧很大。(97)不啻(chì):不止,比不上。啻,止。(98)白、黄: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蟹肉和栗子粉。(99)备:周全。[1]以塞官责:“以之塞官责”的省略。塞,应付。责,差事。[2]发:打开。[3]跃掷径出:形容蟋蟀跳出时非常迅速。掷,跳跃。径,径直。[4]股:大腿。[5]斯须:一会儿。[6]就:动词,走向。[7]业(niè)根:祸种。业,同“孽”,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8]而:同“尔”,你的。[9]翁:这里专指父亲。[10]自:就。[11]覆算:彻底清算。覆,底朝上,引申为彻底。算,追究。[12]未几:不多久。[13]被:动词,覆盖。[14]索:寻找。[15]所往:何往,到哪里去了。[16]既而:不久。[17]抢(qiāng)呼:头撞地,口呼天。抢,碰撞。[18]向隅:“向隅而泣”的省缩,意指伤心地痛哭。隅,墙角。[19]烟:指炊烟。[20]聊赖:依靠,指望。指生活或精神上的依靠。聊、赖,依靠,寄托。[21]稿葬:用草席裹尸埋葬。稿,稻草,这里借指草席。[22]气息:呼吸。[23]惙(chuò)然:呼吸很微弱的样子。惙,疲乏。[24]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顾:回头看。[25]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26]以……为念:把……放在心上。[27]交睫:闭上眼睛,睡觉。睫,眼睫毛。[28]东曦既驾: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神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曦,同“羲”,这里指为太阳神驾车的羲和。既,已经。[29]觇(chān):窥看,察看。[30]宛然:好像。[31]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状语后置。以,用。覆,盖,这里指翻转手掌去扣。[32]裁:同“才”。[33]超忽:突然而又迅速。[34]趋:快步上前。[35]所在:即“在何”,在哪里。[36]审谛:仔细地(看)。[37]顿:立即,转眼间。[38]以:因。[39]劣:形容词用如意动词。以……为劣,认为……不行。[40]跃落襟袖间:“跃落于襟袖间”的省略。襟袖,这里借指上衣。[41]土狗:蝼蛄的别称。[42]意:估料,觉得。[42]献公堂:“献之于公堂”的省略。之,代蟋蟀。于,给。公堂,官府理事的厅堂,这里借指官府。[44]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45]当(dàng):适合。[46]试之斗:“试之以斗”的省略。试,考验。以,通过。[47]少年好事者:即“好事之少年”,定语后置。少年,青年。好事,游手好闲。[48]自:代词,活用为第三人称,它。[49]子弟:年轻人。[50]高其直:抬高它的卖价。高,形容词用如动词,使……高,抬高。直,同“值”。[51]造庐:到家。庐,简陋的房子,这里指成名的家。[52]蓄:养。[53]胡卢:强忍住笑的样子。[54]比笼:一种比试蟋蟀优劣的笼子。[55]伟:健壮。[56]惭怍(zuò):惭愧。[57]与较:“与之较”的省略。之,指少年的“蟹壳青”。[58]顾:只,不过。[59]无所:无何,没什么。[60]博:博得,换取。[61]斗(dòu)盆:斗蟋蟀的盆子,可分为二,合则相斗。[62]蠢若木鸡:从成语“呆若木鸡”变化而来,用来形容由于突然的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达生》里说,养斗鸡的,要把鸡训练得镇静沉着如同木雕一般,才能不动声色,战胜对方。[63]鬣(liè):颈上的长毛。[64]奔(bèn):直向目的地而去。[65]振奋:振、奋,都指“展翅”。[66]俄:随即。[58]齕(hé):咬。[67]领:脖子。[69]翘(qiǎo)然:鼓翅的样子。翘,举。[70]瞥:很快地看一眼,引申为突然。[71]以:而。[72]尺有(yòu)咫(zhǐ):一尺七八寸。有,通“又”。咫,八寸。[73]仓猝(cù):急忙的样子。[74]所救:解救的办法。[75]旋:随即。[76]集冠上:“集于冠上”的省略。集,鸟飞落到树上,这里泛指“落下”。[77]力:名词作状语,用力。[78]掇:拾取。捉来。[79]翼日:第二天。翼,同“翌(yì)”。[80]靡(mǐ):倒下,引申为失败。[81]试之鸡:“试之以鸡”的省略。[82]诸:之于。之,指蟋蟀。于,给。[83]抚军:官名,清朝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长官。作者写明朝的事,用的却是清朝的官名。[84]细疏:详细地陈述。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用如动词。[85]出其右:即“出于其右”。在它之上。古代有时以左为尊,有时以右为尊。[86]奇:以……为奇,感到稀奇。[87]所自:自何,从哪里来。自,从。[88]无何:没多久。[89]卓异:卓越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最佳评语,[90]学使:专管教育的官。[91]俾(bǐ):使。[92]入邑庠(xiáng):进入县学,即当了秀才。庠,学校。[93]旧:形容词用如名词,原状。[94]赉(lài):赏赐。[95百]顷:极言田地之多。顷,百亩为一顷。[86万]椽(chuán):极言房产之多。 椽,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这里借指房屋的间数。[97]蹄躈(qiào):牲口的脚,见《史记•货殖列传》。[98] 裘:轻而暖的皮衣。[99]过:超过。[100]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101]已:就,便。[102]即:却。[103]定:一成不变。[104]官贪吏虐:互文,即“官吏贪虐”。[105]贴妇卖儿:互文,即“贴卖妇儿”。贴,抵押。[106]更:再。[107]跬(kuǐ)步:古代以两足各跨一次为步,半步为跬。这里借指一举一动。[108]是:这个。[109]蠹(dù):蛀虫,这里指贪官污吏。[110]扬扬:得意的样子。[111]扑:刑具。[112]责:责打,鞭打。[113]酬:报答。[114]长厚者:忠厚老实的人,指成名。[115]遂:副词,竟然。[116]并:一起。[117]恩荫:原指子孙凭祖先的功劳承袭爵位、功名。这里假借为得到恩惠,得到好处。[11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传说汉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飞升上天,他服药留下的容器让鸡犬啄舐(shì)后,连鸡犬也成了仙。后来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及,连及。[119]信:确实。[120]夫(fú):语气助词。

[译 文]

(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嗜好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从民间征收(蟋蟀)。这种东西本来不是陕西的特产;有个华阴县县官想讨好上司,拿一只蟋蟀进献,(上司)试着让它去斗却很善斗,于是责成(华阴县令)常年供应。县令就把这件差事责派给里正去办。(于是)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格,收藏起来当作珍贵的货物。乡里的差役狡猾奸诈,借这个名目按人口征收摊派,每征收一头(蟋蟀),常常让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考秀才,一直没有考取。他为人拘谨,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公差(提名)上报让他充任里正的差使,(成名)千方百计设法都不能脱身。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因欠官府的蟋蟀赔光了。(这一年)正好赶上(朝廷)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按户口敛钱,而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家产来抵偿,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的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不如自己去寻找蟋蟀,(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逮到它。”成名认为说得对。于是他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丝笼,在破墙下草丛中,掏石缝,挖土洞,没有哪种办法没用到,(可是)始终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三两只,又是很弱很小的,不合规格。县官严格规定了期限,过期杖责,十多天里,(成名)挨的板子上百下,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捕捉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自称)能够靠神的帮助占卜吉凶。成名的妻子准备好钱去她那儿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老太婆,(多得)堵塞了大门。巫婆进了她的屋子,就关严了门窗,放下帘子,帘外摆上香桌。问卜的人点了香插在香炉里,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天空替人祷告,嘴巴忽闭忽开,不知道(在念)什么词儿。(问的人)一个个恭恭敬敬地站着倾听。一会儿,帘里扔一张纸片出来,上面正写着问卜者心里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香桌上,烧香跪拜,像前面问卜的人一样。大约吃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张纸(从屋里)抛出落下。捡起来一看,不是字条,而是一张画:当中画着一座殿阁,像是佛寺;庙后小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地横躺着,带刺的荆棘丛生,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那里;它旁边有一只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反复揣摩也不明白画的意思。可是看到画中有只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思。就把纸折起收好,回家拿给成名看。

成名(看了)反复琢磨,心想:这该不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方吧?又细看(画上的)景物形状,和村子东面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大佛阁寺后,(果然)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蹲踞的石头像鱼鳞那样层层叠叠,完全跟画里一样。于是他就在野草丛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慢往前走,好像寻找小针小草那样细心。直到精神疲惫眼力听力都耗尽了,根本没有发现蟋蟀的影子,听到它的叫声。但他还是继续深搜不止,(不料)一只癞蛤蟆突然跳了开去。成名更加惊讶,急忙去追它,癞蛤蟆跳进了草丛里。(成名)跟着它的踪迹走,拨开草丛寻找,(果然)发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成名)急忙(用手去)扑它,(它却)跳进了石洞里。用尖草去撩拨,它不出来;拿竹筒里的水往洞里灌,这才出来,看样子极为俊美健壮。(成名)追上去终于逮住了它。仔细一看,(这蟋蟀)大大的个儿,长长的尾巴,青色的颈项,金色的翅膀。(成名)非常高兴,用笼子装了带了回去,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玉璧似乎也比不上它。(于是把它)小心地放进盆里养起来,用蟹肉和栗子粉喂它,爱护备至,留着等到限期到时拿它来应付官府的差事。

成名有个儿子才九岁,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掀开了盆子。(盆里的)蟋蟀一跃而出,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扑到手里时,(那蟋蟀)已是大腿脱落肚子开裂,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他妈妈听到这事,吓得脸色灰白得同死人一样,非常惊慌地说:“孽根,你的死期到了! 你爸爸回来,就要跟你清算的!”

不多久,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好像全身让冰雪覆盖了一样。他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却无影无踪,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不久在井里捞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化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夫妻对着墙角哭泣,连饭都没心思做了。(两人)面面相觑,都不做声,感到不再有什么指望了。天快黑时,(夫妻)准备用草席裹着儿子去埋葬。走近去摸他鼻子,(发觉)还有很微弱的呼吸。连忙高兴地把他放到床上,(儿子)半夜终于苏醒过来。夫妻俩心里才稍觉宽慰,可是儿子的神情痴呆麻木,气息微弱,总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里空空的,就又愁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黄昏到天亮,他连眼皮都没有合过。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直在发愁。忽听得门外有蟋蟀的叫声,他惊喜地起床察看,那蟋蟀仿佛还在。连忙高兴地去捉它,(那蟋蟀)叫了—声就蹦开了,行动还很敏捷。(成名)用手掌去扣它,只觉得掌中空空的好像没有东西;(可是)手掌刚抬起,蟋蟀就又突然(从手掌下)跳了出去。(成名)急忙去追它,转过墙角,迷失了它的去向。(成名)转来转去,四下察看,才发现那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地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转眼间已不是先前那—只。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怎样。只是东张西望,寻找刚才追赶的那一只。(这时)墙壁上的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服上。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方头,长腿,神态像是不错。便高兴地捉住它。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是很不心安,恐怕不中(官府的)意,想通过斗蟋蟀考验它来看它行不行。

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它名叫“蟹壳青”,天天和小青年斗,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来发财,就抬高它的身价,可是也没有买主。(他)径自上门去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便捂着嘴强忍住笑声。于是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笼里。成名看那头蟋蟀,个儿大大的,又长又壮,自己越发觉得羞愧,不敢(拿出自己的蟋蟀来)跟它斗。年轻人却执意逼成名较量。(成名)反过来一想:养着个坏蟋蟀什么用处都没有,不如让它斗一下,还可博得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一起放进斗盆里。成名的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傻得像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起来。(成名)试着用猪鬃拨弄小蟋蟀的须子,(它)仍然一动不动。年轻人又笑了起来。(经过)多次拨弄,小蟋蟀突然大怒,径直向对方冲去,于是(两只蟋蟀)争相跳起进攻,振翅发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竖起触须,直咬对方的脖子。年轻人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争斗。那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着,好像在报给主人知道。成名高兴极了。(两人)正在一起观赏,一只鸡突然跑了过来,直奔蟋蟀去啄(它)。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幸亏鸡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出有一尺多远。鸡大步向前,步步紧逼,(眼看)小蟋蟀已在鸡爪子下面了。成名在慌忙中不知怎么搭救,急得直跺脚,脸色都白了。随即只见那鸡伸长脖子左右扑腾,走近一看,原来小蟋蟀正落在鸡冠上,用力叮住它不放。成名更加惊喜,忙把它捉住放进笼子里。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太小,生气地呵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让它)跟其他蟋蟀斗,(那些)蟋蟀全都被它斗败了。又用鸡来试,果真像成名所讲的一样。(县官)这才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非常高兴,用金笼子装了献给皇帝,并详细地奏述它的本领。小蟋蟀送进宫中后,(皇帝)选出全国各地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奇异的蟋蟀,全部跟它比试一番,没有一只能占它上风的。小蟋蟀每每听到弹琴鼓瑟的声音,就和着节拍起舞。人们越发觉得它不平常。皇帝非常赞赏和高兴,下诏书赏赐巡抚好马和绸缎。巡抚没有忘记(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没多久,县官以才能“卓异”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免去了成名里正的差事。又嘱咐学官让(成名)进了县学当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神志恢复了原状,他说自己曾化作蟋蟀,轻巧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没几年,成名家有田地上百顷,楼阁无数,牛羊成群;一出门,穿着轻裘骑着骏马,(气派)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异史氏说:“皇帝偶然用一件东西,未必不用过它就忘记了,可是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们贪婪暴虐,逼得百姓常常要典卖妻儿,再也没有个完结。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命运,不能疏忽啊。只是这个姓成的人,由于官吏的敲诈而贫穷,又由于献蟋蟀而致富,轻裘肥马,洋洋得意。当他做里正、挨棍子打的时候,哪里料到自己会有今天呢!老天爷的本意想要报答忠厚老实的人,(可)竟然让巡抚、县官也一起沾光得到了蟋蟀的恩惠。听说:一人升天得道,连他养的鸡犬也成了仙。确实如此啊!”

[鉴 赏]

《促织》的情节结构极富特色。它跌宕多姿,曲径通幽,使读者无时不处于“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的情境之中。小说围绕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以促织的失与得为线索,安排了主人公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多次反复,紧紧吸引住读者,并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文章一开始写“宫中尚促织之戏”,“华阴令欲媚上官”,成名家灾难临头:先是“薄产累尽”,后是县宰“严限追比”,逼得成名“惟思自尽”。正在此时,奇迹出观了,村中来了个“善以神卜”的驼背巫,成名按卜得的图画去寻找,居然找到一头“状极俊健”的促织,“大喜,笼归”,故事至此一折。谁知成名九岁之子,见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跃出,追扑中被他弄死,孩子由于害怕父亲责罚,投井自杀。故事至此二折。无情的打击使成名夫妇陷入极度的悲伤,谁知儿子起死回生,灵魂化为蟋蟀,斗倒天下名虫,获得抚军赏赉,终成富家巨室,故事至此又一折,情节发展至此结束。一波三折,反映了成名一家命运的两次大起大落,曲折多变的情节唤起了读者对主人公的深深同情和对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不幸之上的无比愤慨。

作者除在通篇故事的发展上安排了以上两次大起大落外,还特别注意在叙述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写出它的曲折和波澜。如写成名之子魂魄所化的促织,并没有随即交代它的由来,也没有立即写出它轻捷善斗,而是多次欲扬先抑:先是“以其小,劣之”;审视之后,觉得“意似良”,才“喜而收之”。接着安排了与“村中少年”所蓄之“蟹壳青”的比试:先写村中少年因成名促织个子小和“蠢若木鸡”而三“笑”,继而笔锋一转写小虫“直龁敌领”,少年如何大骇,小虫如何“矜鸣”。然而正当成名“大喜”之时,偏又“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虫已在其爪下”。正当读者为主人公的命运捏着一把汗之时,却见“鸡伸颈摆扑”,“虫集冠上,力叮不释”,读者不禁为小促织的神奇本领而叫绝。然而作者并未就此住笔,再写“宰以其小,劣之”,然而“与它虫斗,虫尽靡”;入宫后不但“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而且“每闻琴瑟之声”就“应节而舞”,可谓奇而又奇。然而正当读者为小虫之神奇而欣喜而击节赞叹之余,作者忽然点出它为成子精神所化,不禁使人悲从中来。原来成名一家为了满足皇帝那小小的乐趣,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在精神上受到了这么大的折磨,连孩子都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从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艺术上的造诣,他为了深化主题所运的匠心,更可看出伟大的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良知。

字数:11654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请参看《山市》“作者及作品简介”。
促织,即蟋蟀。

蒲松龄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古代文学作品《促织》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促织》

《促织》

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作。关于此篇的取材来源: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吕毖辑《明朝小史》卷六:“(宣德)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今人马瑞芳说:“《万历野获编》所述,言简而意浅;《明小史》已有较完整的故事和深刻的意义。以一只蟋蟀导致一对夫妇双亡的故事控诉皇帝罪行,是较典型而又突出的。经过蒲松龄的妙笔改造,《促织》故事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鞭挞黑暗入木三分,愈加尖锐、深邃。与《明小史》所载相比,《促织》脱胎换骨的改造在于:其一、把以骏马易蟋蟀改为成名因为人老实,被猾胥报充里正役,为求促织,绞尽心计。幸得巫者指引,在佛殿捕得。极显来之不易。且描写委曲,引人入胜。其二、将妻子好奇‘窃视’而导致鸡啄死蟋蟀的情节(按《玄览堂丛书》本《明朝小史》所载无此情节),改为儿子好奇地偷看,不小心弄死了促织。这样改动,更加自然合理。因为好奇乃儿童特点。儿子闯祸后投井,成名悲痛欲绝。但看看促织已失,又不复以儿子为念。这样复杂而细致的心理描写,将封建重压对人民的威胁,刻划得入木三分。其三、《促织》还增写蟋蟀斗败大公鸡的情节。既显得神奇,又富谐趣。其四、将夫妇自缢的悲剧改成浪漫主义的喜剧收场:儿子幻化成蟋蟀,在宫中屡战屡胜,甚至斗败雄鸡,应节而舞。成名一家因而致富。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小小毛虫,有如此之‘威力’,只因皇帝喜好而已。这就将皇帝的昏庸写得力透纸背。而数次斗蟋蟀的描写更具神态毕肖之妙。”(《蒲松龄评传》)考辨甚详,分析具体。关于《促织》的思想意义:清吕湛恩《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莎鸡远贡九重天,责有常供例不蠲。何物痴儿偏致富,生生死死亦堪怜。”清但明伦说:“‘不复以儿为念’,儿不如虫矣。催科征役,儿号女哭,鸡犬不安;至于茅舍无烟,向隅默对,声吞气断,不复以儿女为念,谁实使之然哉?而俨然为之父母者,方且于宴歌之暇,乘醉登堂,严限追比。小民至死将谁诉耶?甚而鬻妻卖子,以足其盈。而卓异之荐,大吏陈书;缎马之荣,九重受命。悠悠苍天,民则何辜,而忍使之至此?况乃以嬉戏微物,甚于赋役之殃民乎?幸逢盛世,凡声色狗马嬉戏之弊,取鉴前朝,即户役钱粮,亦皆斟酌尽善。有牧民之责者,上存体国之心,下尽保赤之道,太平之福,亿万斯年矣。”(《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今人薛洪绩、李伟实《元明清短篇小说选》:“它描写了为了向最高统治者皇帝供奉蟋蟀,各级封建官员及其走狗借机在民间横征暴敛的情形。他们在逼得善良的劳动人民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同时,自己却大饱私囊、官运亨通。作品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贪暴、黑暗腐朽。据有关资料记载,促织之戏是从宋代传下来的一种宫廷和达官贵人们的玩乐,到了作者所生活的康熙年间仍在盛行。为了逃避政治迫害,作者标明故事发生在明宣德年间,实际上反映的却是清代所谓康乾盛世时期。因此,作品不但有较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有较强的战斗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说:“它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迫害人民的残酷性”,“深刻地表现了人民所遭受的从肉体到精神的迫害已经到达这样的程度:走投无路,不得不化为异物,去充当脑满肠肥的寄生者取乐消遣的玩具。”此篇通过成名一家因皇帝征收促织而造成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吏的升官发财、统治者的欢乐,都是建筑在人民极端痛苦基础之上的残酷事实。小说虽指明为“宣德间事”,实际上它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生活的描述是具有概括意义的。但结尾写成名由于“长厚”而竟得到官府的赏赐并致富入庠,冲淡了故事的悲剧性。全篇围绕促织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条主线,写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而复喜、悲喜交替、祸福转化的过程,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曲折离奇,极富有吸引力。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构思新奇。成名子魂化促织一笔,辛酸沉痛,触目惊心地反映了如此可怕的社会现实:人们在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变为异类去充当精神空虚的统治者的玩物,寓意深刻,讽刺尖锐。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是其主要特点。


《促织》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促织》

清·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1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12)养之,昂(13)其直(14),居为奇货。里胥(15)猾黠(16),假(17)此科(18)(19)丁口(20),每责一头,辄倾(21)数家之产。

(22)有成名者,操(23)童子(24)业,久不售(25)。为人迂讷(26),遂为猾胥报(27)充里正役,百计营谋(28)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29)尽。会(30)征促织,成不敢敛(31)户口,而又无所(32)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33)益?不如自行搜觅,冀(34)有万一(35)之得。”成然(36)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37)(38)丛草处,探石发穴,靡(39)计不施(40),迄(41)无济(42)。即捕得三两头,又劣(43)弱不中(44)于款(45)。宰(46)严限追比(47),旬(48)余,杖(49)至百,两股(50)间脓血流离(51),并(52)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53)床头,惟思自尽。

(54)村中来一驼背巫(55),能以神卜(56)。成妻具(57)(58)(59)问。见红女(60)白婆(61),填塞(62)门户。入其舍,则密室(63)垂帘,帘外设香几(64)。问者爇(65)香于鼎(66),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67),唇吻翕(68)(69),不知何词。各各竦(70)立以听。少间(71),帘内掷一纸出,即道(72)人意中事,无毫发(73)(74)。成妻纳(75)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76),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77)殿(78)(79),类兰若(80);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81)丛棘(82),青麻头伏焉(83);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84)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85)胸怀。折藏之,归以示(86)成。

成反复自念(87),得无(88)教我猎虫所(89)耶?细瞻(90)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91)。乃强起扶杖,执(92)图诣(93)寺后,有古陵(94)(95)起。循(96)陵而(97)走,见蹲石鳞鳞(98),俨然(99)类画。遂(100)于蒿莱中侧听徐(101)行,似寻(102)针芥。而(103)心目耳力俱(104)(105),绝无踪响。冥搜(106)未已(107),一癞头蟆猝然(108)跃去。成益(109)(110),急逐趁(111)之,蟆入草间。蹑迹(112)披求,见有虫伏棘根(113)。遽(114)扑之(115),入石穴中。掭(116)(117)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118)出,状极俊健。逐(119)(120)得之。审(121)视,巨身修(122)尾,青项(123)金翅。大喜,笼(124)归,举(125)家庆贺,虽连城拱璧(126)不啻(127)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128),备(129)极护爱,留待限期,以(130)(131)官责(132)

成有子九岁,窥(133)父不在,窃(134)(135)盆。虫跃掷(136)(137)出,迅不可捉。及(138)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139)就毙(140)。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141)灰死,大惊曰。“业根(142),死期至矣! 而(143)翁归,自与汝复算(144)耳!”儿涕(145)而去。

未几(146),成归,闻妻言,如被(147)冰雪。怒索(148)儿,儿渺然(149)不知所往。既而(150)得其尸于井,因而(151)化怒为悲,抢(152)呼欲绝。夫妻向隅(153),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154)。日将暮,取儿藁葬(155)。近抚之,气息惙然(156)。喜置榻(157)上,半夜复(158)(159)。夫妻心稍慰,但(160)儿神气(161)(162)(163),奄奄(164)思睡。成顾(165)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166),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167),目不交睫(168)。东曦既驾(169),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170),虫宛然(171)(172)在。喜而(173)捕之,一鸣辄(174)跃去,行且(175)速。覆(176)之以掌,虚(177)若无物;手裁(178)(179),则又超忽(180)而跃。急趋(181)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182),见虫伏壁上。审谛(183)之,短小,黑赤色,顿(184)非前物。成以(185)其小,劣(186)之。惟(187)徬徨(188)瞻顾(189),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190),意(191)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192),惴惴(193)恐不当(194)意,思试之斗以觇(195)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196)驯养一虫,自名(197)“蟹壳青”,日(198)与子弟(199)(200),无不胜。欲居(201)之以为(202)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203)。径造庐(204)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205)而笑。因(206)出己虫,纳(207)比笼(208)中。成视之,庞然(209)修伟,自增惭怍(210),不敢与(211)(212)。少年固(213)(214)之。顾(215)(216)蓄劣物终(217)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218)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219)。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220)毛撩拨虫须(221),仍不动。少年又笑。屡(222)(223)之,虫暴怒(224),直(225)奔,遂(226)(227)(228)(229),振奋作声。俄(230)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231)敌领(232)。少年大骇(233),急解(234)令休止。虫翘(235)然矜(236)鸣,似(237)报主知。成大喜。方(238)(239)瞻玩(240),一鸡瞥(241)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242)呼,幸(243)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244)。鸡健(245)进,逐逼(246)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247)(248)知所救(249),顿(250)足失色。旋(251)见鸡伸颈摆扑(252),临(253)视,则虫集(254)冠上,力叮不释(255)。成益惊喜,掇(256)置笼中。

翼日(257)进宰,宰见其小,怒呵(258)成。成述(259)其异(260),宰不信。试与他(261)虫斗,虫尽(262)(263)。又试之鸡(264),果(265)如成言。乃赏成,献诸(266)抚军(267)。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268),细疏(269)其能。既(270)入宫中,举(271)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272)一切异状(273)遍试之,无出其右(274)者。每闻琴瑟(275)之声,则应节(276)而舞。益奇之(277)。上大嘉(278)悦,诏(279)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280),宰以卓异(281)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282)入邑庠(283)。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28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285)善斗,今始(286)(287)耳。抚军亦厚(288)(289)成。不数年,田百顷(290),楼阁万椽,牛羊蹄躈(291)各千计(292);一出门,裘(293)马过(294)世家(295)焉。

异史氏(296)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297)。加以官贪吏虐(298),民日(299)贴妇(300)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301)步,皆关(302)民命,不可忽(303)也! 独(304)(305)成氏子(306)以蠹(307)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308)。当其为里正,受扑(309)(310)时,岂(311)(312)其至此哉! 天将以酬(313)长厚者(314),遂使抚臣、令尹(315),并(316)受促织恩荫(317)。闻之:一人飞升,仙(318)(319)鸡犬。信(320)夫!”

【注释】①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②尚:崇尚,爱好。

③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④故:原来,本来。

⑤西:此指陕西。

⑥华阴令:华阴县县令。

⑦上官:上级官员。

⑧才:名词作动词,有才干。这里指善斗。

⑨因:副词,于是。

⑩以:介词,把。

(11)里正:乡官,或称里长。

(12)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13)昂:使动词,使……高,抬高。

(14)直:通“值”,价格。

(15)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16)猾黠(xiá):狡诈。

(17)假:借。

(18)科:征税。

(19)敛:搜刮。

(20)丁口:老百姓。

(21)倾:使动词,使……破产。

(22)邑:县城。

(23)操:从事……行业。

(24)童子:童生,科举时代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25)售:考中。

(26)迂讷(yū nè):谨慎而不善言辞。

(27)报:上报。

(28)营谋:谋求,指求得免职。

(29)累:牵连,妨碍。

(30)会:副词,恰好。

(31)敛:征收。

(32)无所:没有什么财物。

(33)裨:益处,好处。

(34)冀:希望。

(35)万一:万分之一,极言其少。

(36)然:认为正确。

(37)败:残破。

(38)堵:墙壁。

(39)靡:否定词,没有什么。

(40)施:实施。

(41)迄:终究。

(42)济:成功。此处指结果。

(43)劣:低劣。

(44)中(zhòng):合乎。

(45)款:规格。

(46)宰:邑宰,县的长官。

(47)追比:追征。

(48)旬:十天为一旬。

(49)杖:名词作动词,用板子打。

(50)股:大腿。

(51)流离:淋漓。

(52)并:连词,且,表递进。

(53)转侧:辗转反侧。

(54)时:名词作状语,这时。

(55)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通常女为巫,男为觋(xí)。

(56)卜:预测吉凶。

(57)具:备办。

(58)资:钱财。

(59)诣:到……去。

(60)红女:红妆的少女。

(61)白婆:白发的老婆婆。

(62)填塞:充满。

(63)室:内房。

(64)几:小桌子。

(65)爇(ruò):点燃。

(66)鼎:古代青铜铸成的烹煮器物,三足两耳。这里指鼎式香炉。

(67)祝:祈祷。

(68)翕(xī):收起,合上。

(69)辟:开。

(70)竦(sǒng):肃敬。

(71)少间:表时间的词语,一会儿。

(72)道:说,这里是“写”的意思。

(73)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细微。

(74)爽:差错。

(75)纳:交纳。

(76)食顷:表时间的词语,一顿饭的工夫。

(77)绘:描绘。

(78)殿:高大的屋宇。

(79)阁:小楼。

(80)兰若:梵文“阿兰若”的简称,意为寺庙。

(81)针针:针刺密布之状。

(82)棘:有刺的灌木。

(83)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意为在那里。

(84)展玩:展开玩味揣摩。

(85)中(zhòng):合乎。

(86)示:给……看。

(87)念:思考。

(88)得无……耶:文言固定格式,表揣度语气,意为“莫不是……吧”或“恐怕是……吧”。

(89)所:处所,地方。

(90)瞻:观看。

(91)逼似:非常相似。

(92)执:拿。

(93)诣:到……去。

(94)陵:陵墓。

(95)蔚:高大。

(96)循:介词,顺着,沿着。

(97)而:连词,表修饰。

(98)鳞鳞:形容石头层层叠叠之状。

(99)俨然:宛然,如同真的。

(100)遂:于是。

(101)徐:慢慢地。

(102)寻:寻找。

(103)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104)俱:副词,都。

(105)穷:尽。

(106)冥搜:用尽心思搜索。冥,深入。

(107)已:停止。

(108)猝(cù)然:突然。

(109)益:副词,更加。

(110)愕:惊奇。

(111)逐趁:追赶。

(112)蹑迹:跟踪。蹑,追随。

(113)伏棘根:即“伏于棘根”。

(114)遽:副词,急速。

(115)之:代蟋蟀。

(116)掭(tiàn):撩拨。

(117)以:介词,用,拿。

(118)始:才。

(119)逐:追赶。

(120)而:表顺承的连词,不译。

(121)审:仔细。

(122)修:长。

(123)项:脖子的后部。

(124)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着。

(125)举:全。

(126)拱璧:大璧。极言其珍贵。拱,两手相合。

(127)啻(chì):止。

(128)蟹白栗黄:蟹肉和栗子肉,指喂养蟋蟀的精饲料。

(129)备:完备。

(130)以:用来。

(131)塞:应付。

(132)责:要求。

(133)窥:偷看。

(134)窃:暗中,偷偷地。

(135)发:打开。

(136)掷:跳。

(137)径:直接,径直。

(138)及:等到。

(139)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140)就毙:终,死。

(141)面色:脸色。

(142)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业,业障,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

(143)而:通“尔”,你。

(144)复算:再算账,追究。

(145)涕:流着眼泪。

(146)未几:不久。

(147)被:覆盖。

(148)索:寻找。

(149)渺然:没有踪影。

(150)既而:不久。

(151)因而:“因之而”的省略,与现代汉语的连词“因而”用法不同。

(152)抢(qiāng):以头撞地。

(153)向隅:面对墙角。

(154)聊赖:依靠,引申为生趣。

(155)藁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藁,通“稿”,名词作状语。

(156)惙(chuò)然:气息短而弱的样子。

(157)榻(tà):床。

(158)复:又。

(159)苏:苏醒。

(160)但:只。

(161)神气:神情。

(162)痴:呆傻。

(163)木:麻木。

(164)奄奄:气息微弱。

(165)顾:回头看。

(166)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

(167)曙:天亮。

(168)交睫:合眼。

(169)东曦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了。

(170)觇(chān)视:窥看。

(171)宛然:好像。

(172)尚:还。

(173)而:连词,表修饰,译为“地”。

(174)辄(zhé):就。

(175)且:还。

(176)覆:盖。

(177)虚:空空的。

(178)裁:通“才”,刚才。

(179)举:抬起。

(180)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181)趋:奔向,引申为追逐。

(182)顾:回头看。

(183)审谛:仔细看。

(184)顿:副词,马上。

(185)以:因为。

(186)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劣。

(187)惟:只。

(188)徬徨:转来转去。

(189)瞻顾:四下看。

(190)胫:小腿。

(191)意:心想。

(192)公堂:官府办公的地方,指官府。

(193)惴惴:恐惧的样子。

(194)当:合乎。

(195)觇:观察。

(196)好事者:游手好闲的人。

(197)名:动词,命名。

(198)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

(199)子弟:年轻人。

(200)角:角斗比赛。

(201)居:积蓄。

(202)以为:以之为。以,凭借。之,代蟋蟀。为,得到。

(203)售者:指买的人。售,本指卖。

(204)造庐:到家。庐,房屋。

(205)胡卢:笑的样子。

(206)因:连词,于是。

(207)纳:放入。

(208)比笼:并放着的笼子。比,并列。

(209)庞然:巨大的样子。

(210)惭怍(zuò):惭愧。

(211)与:跟,后面省略了宾语“之”(蟋蟀)。

(212)较:较量。

(213)固:坚决,坚持。

(214)强(qiǎng):迫使。

(215)顾:但是。

(216)念:想。

(217)终:终究。

(218)合:一起。

(219)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的样子。

(220)猪鬣(liè):猪鬃。鬣,鸟类颈上的长毛。

(221)须:触须。

(222)屡:多次。

(223)撩:挑逗。

(224)暴怒:大怒。

(225)直:径直。

(226)遂:于是。

(227)相:互相。

(228)腾:跳跃。

(229)击:进攻。

(230)俄:不久,一会儿。

(231)龁(hé):咬。

(232)领:脖子。

(233)骇:惊慌。

(234)解:分开。

(235)翘:举。

(236)矜(jīn):夸耀。

(237)似:好像。

(238)方:正。

(239)共:共同。

(240)玩:欣赏,观赏。

(241)瞥(piē):短时间地大略看看。

(242)愕:惊慌。

(243)幸:幸亏。

(244)尺有咫(zhǐ):一尺多。有,通“又”。咫,八寸。

(245)健:强壮有力的样子。

(246)逼:迫近。

(247)仓猝(cù):匆忙。

(248)莫:不。

(249)所救:救的办法。所,特别代词,代办法。

(250)顿:跺。

(251)旋:不久。

(252)摆扑:扑腾。

(253)临:走近。

(254)集:止,落。

(255)释:放,舍弃。

(256)掇(duō):拾取。

(257)翼日:第二天。翼,通“翌(yì)”。

(258)呵:斥责。

(259)述:叙述。

(260)异:形容词作名词,非凡的本领。

(261)他:别的,其他的。

(262)尽:都。

(263)靡:向后倒。这里指失败。

(264)试之鸡:即“试之以鸡”的省略。

(265)果:果然。

(266)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267)抚军:官名,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

(268)上:皇帝。秦汉以后对皇帝的尊称。

(269)疏:陈述。

(270)既:已经。

(271)举:全。

(272)蝴蝶……青丝额:都是蟋蟀的名字。

(273)异状:奇异的形状。

(274)出其右:在它之上。右,古以右为尊,指前面,上面。

(275)琴瑟:我国古代的两种弦乐器。

(276)应节:和着节拍。应,应和。

(277)奇之:认为它奇异。奇,意动用法。

(278)嘉:赞赏。

(279)诏:颁诏。

(280)无何:没多久。

(281)卓异:才能优异。卓,突出。异,不一般。

(282)俾(bì):使,让。

(283)入邑庠(xiáng):进入县学,即做秀才。邑,县。庠,学校。

(284)复旧:恢复往日的样子。

(285)捷:快捷。

(286)始:才。

(287)苏:苏醒。

(288)厚:丰厚。

(289)赉(lài):赏赐。

(290)百顷:和下文“万椽(chuán)”,都极言其多。

(291)蹄躈(qiào):牛羊的脚。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292)千计:是说很多,不是实数。

(293)裘:皮衣。

(294)过:超过。

(295)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

(296)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记述了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作者采用这种方式加以评论,表明看法。

(297)定例:固定的章程。

(298)虐:残酷。

(299)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00)贴妇:把妻子作抵押品去借钱。

(301)跬(kuǐ):半步。

(302)关:关系到。

(303)忽:忽略,不重视。

(304)独:唯独。

(305)是:此。

(306)成氏子:姓成的人。子,对人的尊称,指成名。

(307)蠹:蛀虫,指胥吏。

(308)扬扬:得意的样子。

(309)扑:拷打。

(310)责:责罚。

(311)岂:难道,表反诘的副词。

(312)意:想。

(313)酬:报答。

(314)长厚者:老实厚道的人。

(315)令尹:县官。

(316)并:一起。

(317)恩荫(yìn):得到恩惠荫庇。

(318)仙:成仙,名词作动词。

(319)及:连带着。

(320)信:确实。

【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试着让它角斗,却很善斗,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这差事派给各乡里正。集市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乡里的差役们很狡诈,借这个名义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多次没有考中。为人拘谨,不善言辞,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充当里正的差使,想尽办法谋求都不能摆脱。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便耗尽了。正好赶上朝廷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征收,又没有财物抵偿,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用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希望捉到一两只呢。”成名认为妻子的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坍塌的墙壁和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办法不使用的,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三两只,也是很弱很小不合规格。县官严定限期,催促交纳,十多天里,成名挨的板子多到上百下,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到她的住所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问卜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代人祈祷,嘴唇一合一张,不知念些什么词。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帘内丢了一张纸片出来,上面就写着问卜人心中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烧香跪拜像前边的人一样。一顿饭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画:中间画着殿阁,就像寺庙;殿阁后面的小山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横七竖八地堆砌着,带刺的荆棘丛生着,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画中的蟋蟀,又暗暗地合了心意。就把纸片折叠起来放好,回家拿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这莫非是暗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画上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拄着拐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蹲着的石头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那张画上所画的。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如同寻找小针小草一样细心。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也全然没有发现蟋蟀的踪迹和叫声。他用尽心思搜寻不止,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却跳入草中。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捕捉,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它粗身长尾,青色的脖项,金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把蟋蟀放到盆子里养起来,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备至,留着等待期限一到,拿它送到县里去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九岁,看到父亲不在家,偷着打开盆盖。蟋蟀跳跃着直接蹦了出来,快得不能捕捉。等抓到手里,已经大腿折断肚子破裂了,一会儿就死了。儿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说了这件事,脸色变得像死灰一样,十分惊恐地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 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账的!”儿子流着眼泪离开了。

不久,成名回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覆盖上冰雪。愤怒地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化怒气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互相望着不吭声,不再有生趣。天快晚了,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儿子埋葬。走近抚摸儿子,还有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儿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的心稍微宽慰一些,只是儿子的神情痴呆,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出不来,话说不出,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从晚上到天明,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着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身察看,蟋蟀仿佛还在。于是高兴地去捉它,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还很快。他用手捂住它,空荡荡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高又快地跳走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走来走去四下察看,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认为它低劣。只是来回走着前后察看,寻找刚才追赶的那一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看看它,形状像土狗,梅花纹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惴惴不安,怕不合官府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斗来看看好坏。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每日跟同伴们的蟋蟀角斗,没有不胜的。他想养着它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只是没有买主。他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了成名养的蟋蟀,捂着嘴轻蔑地笑起来。于是取出自己的蟋蟀,放入比试的笼中。成名看它,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跟它较量。年轻人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拼一下博得一笑,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像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试着用猪鬃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年轻人又笑了。多次撩拨它,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跳腾斗起来,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直接咬着对方的脖颈。年轻人非常惊慌,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好像报告主人知道。成名十分高兴。正在一起观看欣赏,一只鸡来了,直接上前来啄。成名吓得立刻惊叫起来,幸亏没有啄中,小蟋蟀跳离一尺多远。鸡又健步向前,追着逼近它,小蟋蟀已在鸡爪下了。成名匆忙之间不知道解救的办法,跺着脚变了脸色。不久见鸡伸长脖子摇摆着头,走进一看,原来小蟋蟀落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奇高兴,捉住它放在笼中。

第二天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蟋蟀都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说的一样。于是县官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详细陈述了它的本领。小蟋蟀到了宫里后,全国进献来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所有不同形状的蟋蟀都与它试斗,没有胜过它的。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就合着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惊奇。皇帝更加喜欢,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衣绸缎。巡抚不忘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凭借才能卓越出了名。县官高兴,免去了成名的差役。巡抚又嘱咐学使让成名进县学。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自己变成了一只蟋蟀,轻快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田地上百顷,高楼台阁很多,牛羊都要用千来计算;每次出门,穿的皮衣驾车的马都超过世代做官的人家了。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遵照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固定的章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百姓一天一天地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百姓的命运,不可忽视啊! 唯独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献蟋蟀而致富,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自己会到这种地步呢! 老天将要回报老实忠厚的人,就使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升天,连鸡狗都可以上天。确实啊!”

字数:11985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621-637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