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充和论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充和论衡 王充和论衡wangchong he lunheng王充是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论衡》是他所撰写的富有批判精神的哲学著作。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生于建武三年 (29), 卒于永元 (89-105) 年间。出身“细族孤门”(王充《论衡·自纪》),早年入太学受业,师事班彪, 博通百家言。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和治中等职, 后辞官归家。晚年虽生活潦倒, 而埋头于著书立说。其中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全书85篇, 实存84篇。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元气构成的,元气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他认为天无意志,日月星辰的运行, 是自然规律, 并不是天的意志的表现,否定了董仲舒以来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认为天有意识地创造了自然万物的理论。他反对鬼神迷信, 认为人死则血脉枯竭, 精气灭绝, 形体腐朽, 变成灰土, 不会成为鬼, 断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 “死人为鬼, 有知, 能害人”的说法, 从根本上揭露和批驳了谶纬迷信说教的荒诞和虚伪。王充还坚持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反对人有先验的知识, 认为虽圣人也无生而知之。人的知识的获得, 首先必须通过感官与外界事物接触, 然后再进行抽象思维。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比较可靠的。他认为为了探求知识, 质问和驳斥孔子,也不“伤于义”、“逆于理”。王充的这些观点打击了汉代统治者提倡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传统的尊孔观念,其著述在东汉末期以后产生重大影响。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为中国古代后来的唯物主义者树立了榜样。由于当时生产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 王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作了不少错误的解释。他无法把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不得不用宿命论来说明人间富贵贫贱的现象,认为“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等。这是王充思想的重大局限性。 ☚ 董卓之乱 司马迁和史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