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伦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伦起义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五月,沂州(今山东临沂东南)虎翼军卒王伦率数十人发动兵变,杀掉巡检使朱进,转战于密州(今山东密县)、青州(今山东临淄)境内。因遭到京东都提举巡检傅永吉镇压,遂率卒南下,转战于楚(今江苏淮安)、泗(今安徽临淮)、真(今江苏仪徽)、泰(今江苏泰县)、扬(今江苏扬州)等地,有众数百人。王伦身穿黄衫,士卒面刺“天都圣捷指挥”六字。后在扬州山光寺南与官军激战失利。七月,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就义。
 王伦起义,历时不久(仅两个月),兵势不大(仅数百人),但却是北宋王朝王伦首次起义。

王伦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的农民起义。1751年,王伦加入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1771年自称教主。1774年山东农业歉收,人民不堪重负,王伦遂发动起义。8月底到9月初攻占3座城池,清军围剿,起义失败。9月底,王伦自焚身亡,死时40岁。起义维持了一个月。

王伦起义

清乾隆中期农民反清武装起义之一。白莲教支派清水教首领王伦利用清水教组织群众,积极准备反清武装起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末,因走漏消息,官府派差役搜捕散徒,王伦即率众提前起义,连克寿张、阳谷、堂邑。九月初,占领大运河东岸的临清州旧城,围攻新城。下旬,大学士舒赫德率清军抵达,起义军迎战失利,退入旧城,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大部战死,王伦举火自焚,壮烈殉难,起义失败。

王伦起义

王伦起义

❶北宋的一次士兵起义。北宋中期,东部沿海各省灾荒严重,山东各地更甚,各地饥民纷纷暴动。庆历三年(1043年)夏、宋军兵士王伦在沂州(今临沂市)聚众起义,率义军杀了巡检使朱进、遂北上攻密,青二州(今高密、青州)。继而南下,攻克泗州(今江苏泗洪县东南),渡过淮河、直达和州(今安徽和县)。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饥民纷纷响应,官吏开城迎降。但终因未能及时发展壮大起义队伍,建立根据地,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最后在扬州山光寺南一战中失败。
❷清中叶山东境内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清起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寿张县(今阳谷县南)人王伦,宣传清水教(白莲教别支),以运气治病、教授拳术为掩护,组织群众,提出反对额外加征等口号,在寿张聚众起义。寿张知县沈洛义派兵拘捕。当年九月四日,王伦率义军攻入县城,教徒王径隆在堂邑起义响应。两部会合后,以王伦的义女乌三娘为先锋,接连攻下寿张、堂邑、阳谷、临清等城。所到之处,杀官吏,除豪绅,开仓济贫。山东巡抚徐绩率兵前往镇压,进至临清城南梁家浅时,被义军包围。德州城守尉格图肯、兖州镇总兵惟一,先后率兵增援,均被义军击败。清政府又派左都御使阿思哈率键锐、火器二营兵增援徐绩,并令大学士舒赫德以钦差大臣身份,由天津驰赴山东督师。王伦见清援军大集,便解梁家浅之围,率军直奔运河,拟阻击清军。结果反而被直隶总兵万朝兴率部击败,退守临清。舒赫德率大批清军攻到临清,王伦派一千人北出牵制清军,自己率精锐部卒五六百人,在旧城东门列阵迎战。舒赫德则派侍卫音济图等率禁旅三百人控制北门,自率军进攻东门。义军抵抗不住,退守城内,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乌三娘在屋顶指挥战斗,中弹牺牲。义军伤亡惨重,王伦自焚而死,起义终于失败。

☚ 王麓水   王堂起义 ☛

王伦起义

清乾隆时,山东寿张等地连岁歉收,地方官额外加征,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时白莲教支派清水教在当地农民中发展很快,并有许多县役营兵入教,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到处搜捕教徒。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寿张县清水教首领王伦率领教徒举起反清义旗,攻入寿张县,杀死知县沈齐义,乘胜陷阳谷,克堂邑,占领运河重镇临清旧城。清政府急忙派内阁大学士舒赫德率重兵镇压。后起义军经过顽强战斗,因寡不敌众失败,王伦自焚牺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