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

玉林地区地处桂东南,清中叶以前主要为汉族和壮族,长期所杂居。明末清初以后,本地区的壮族向桂中、桂西地区迁徙。目前,壮族主要集中在桂平县和贵港市。1986年,桂平有壮族80517人,1988年贵港巿有壮族379658人。玉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比较早,在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容县(古称容州)就建立了勾漏书院,据考这是广西最早的书院之一。唐宋时期,各县普遍都建立了县学。自宋至清中叶,全地区共建有书院15间,府学1所,州学1所,县学8所。到了明清时期,玉林地区教育日渐发达,除建有县学、府学、书院外,还有分布于广大城乡间的社学、义学和私塾,教学内容以儒经为主,一面推行教化,一面为历代科举考试提供生员。民国十年(1921年)以后,壮族聚居的乡村普遍都建立了小学,学习汉文。1933年,全地区壮族乡村共有小学86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壮族地区开始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至1947年,全地区壮族聚居乡(镇)有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6间,村(街)有国民基础学校231间。小学虽有所发展,但中学甚少,建国前,招收壮族子弟入学的只有两间初中。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壮族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贵县壮族在校小学生为22723人,1958年发展至33146人。1959年以后,贵县每个壮乡都有了中学。至1990年,贵港全市在校壮族小学生60267人,中学生11661人,农、职中学生25人。壮族学生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67人,中专约90人。桂平至1987年,壮族地区有中心小学5所,村小或分校59所,高中1所,初中5所。1955年桂平和贵县两县政府根据当时桂西壮族自治州的指示,开始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壮文,并于1956年筹办壮文学校,培养壮文扫盲教师。不久,推广工作即在壮族聚居乡村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成效。1958年,贵县参加壮族扫盲班学员达61617人,脱盲45429人。“文革”开始后,地区的壮文推广工作被迫中断。1984年推广工作恢复,桂平、贵县分别成立了壮文办公室和民族办公室进行领导,同时,两县的壮文学校也相继恢复。1984年,贵县把蒙公乡古山小学定为推广壮文教学试点。目前壮文试点已由原来古山小学两个教学点两个班67名学生,扩大到四个行政村12个教学点51个班,学生1275人,还有壮文初中6个班,学生300人。贵县在推行壮文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已得到自治区肯定,并向全区推广。桂平壮校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壮文扫盲。

☚ 柳州市壮族教育概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教育概述 ☛
000020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