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双螭谷纹璧
此璧直径13.4厘米,通高26厘米,西汉时制品,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玉质莹白,局部有浸蚀痕。器体扁薄,由璧身和双螭雕饰构成,上尖下圆近锥形。两面纹饰相同。璧身满布凸起的谷纹(旋涡纹刻于乳钉上),内外缘各有凸弦纹一周。璧上的双螭雕饰独具特色。螭为独角,昂首张口,相背而立。螭尾高卷,扬于顶部。螭身曲折多变,肢爪缠绕如漫卷云朵。作者巧妙地将双螭形象与云纹结构融为一体,线条圆转柔美,极富节奏和韵律感,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璧是我国古代玉器中重要器型,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出现。基本形制为圆形,中有孔,是祭天的礼器。在璧的外缘饰以突出的镂雕纹饰,强化其装饰性,是汉代玉璧的显著特征。此器上有小穿孔,是汉代传世与出土玉璧中最为精美的一件。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