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狼和小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狼和小羊 “弱者在强者面前总是有罪的”,这在没有公理的强权社会里是一种普遍真实感受的概括。所以一旦这种感受被伊索寓言第一次用形象、用动物故事表现出来,就受到世人普遍的重视。克雷洛夫把这则伊索寓言取来再创作,成为一则情节充盈、形象丰满、主题鲜明的故事,于是这则寓言就倍受读者的青睐,尤其是由于它长期被选入小学课本,自然就家喻户晓了。 如果从批判现实的角度来看这则寓言,那么它是对狼们的强权意识的批判; 而如果从美的创造和损毁这一角度来看这则寓言,那么它是天真、诚实、聪明、敢于据理抗争的美被撕毁的一个小型悲剧。 这则故事作为一件艺术品赢得读者的喜爱,从而具有典范意义,是因为狼的几个借口都编得不算粗拙,但既然只是危害小羊的“欲加之罪”,就总是存在破绽的,但对破绽揪得是否稳、准、狠,批驳之词是否强有力,乃是这则寓言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正是在关键上的成功,也显示了克雷洛夫的艺术才华。 情节的步步推进把狼的面目作了多侧面的显示。先呈示于读者的是狡猾的一面: 狼吃羊还要装出 “师出有名”,“吃得有理”,要掩盖而使自己不至于赤裸裸暴露“狼子野心”; 当狡猾的皮被层层剥去,狼的狰狞的也是本质性的一面就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到此,对狼的艺术揭示也就全面完成了。 ·韦苇· 狼和小羊 那是一个暑热天里发生的故事。 一只小羊到溪边去喝水。却不料,小羊就因为喝点儿水的小事带来一场杀身之祸。 原来,小羊到溪边喝水那会儿,一只饿狼正在这一带找食物充饥。它一见到小羊,就要猛扑过去,但转念一想,这样不好,要吃也要吃得像是有章可循的样子。它灵机一动,便找到了借口,于是厉声喝道: “好啊,你这不要脸的小畜生! 你竟敢用你的臭鼻子和脏嘴把泥沙搅上来,弄浑我喝的水! 你这么胡来,我今天得把你的小脑瓜子给摘下来!” “尊敬的狼大人,请容我禀报: 我这是在离大人百步远的下游喝水呀,大人用不着发这大火,我绝不会搅浑大人的饮水的。” “照你这么说,倒是我冤枉你! 你这个贱货! 我从长耳朵那天起还没听见过这样倒打一耙的! 唔,我想起来了,是前年夏天,也是在这条小溪边,你还骂我来着,小伙计,那时结下的疙瘩,如今我还没解开哩!” “请饶恕我,我出生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个年头哩。”小羊说。 “不,是你哥哥。” “我可并没有哥哥呀!” “不是你嫡亲哥哥,就准是你的表哥,九九归一,总是你亲族中的一个。你们,你们的狗,还有你们的牧人,个个都对我心怀杀机,一有可能,就会叫我丧命。它们欠下的一笔笔血债,今儿个就要从你头上算清!” “啊,我欠下你什么啦?” “住嘴! 我不听你说了。小崽子,这会儿我没工夫细数你欠下的账了! 九九归一,你的过错就是我想吃你!” 说完,狼就一口把小羊拽进了阴沉沉的森林。 (韦苇) 狼和小羊在清澈的溪水边上/一只小羊在喝水, /寻食的饿狼忽然来到, /是饥饿把他引到这里。 /“谁让你这样无法无天, 居然敢搅浑我的饮料?”/这只暴跳如雷的野兽开口说道, /“你的胆大妄为, 我会让你知道知道。”/“陛下,”小羊答道, /“请您千万不要发火。 /您是否能够好好想上一想, /我饮水的地方/是在下游, /离您少说还有二十多步。 /所以, 无论如何/我不会搅浑您的饮料。”/“你搅浑了,”这只残暴的野兽吼道, /“而且我知道去年你曾经说过我的坏话。”/“那怎么可能呢?那时我还没生下来, /就是现在, 我也还在吃我妈的奶。”/“要不是你,那就是你的哥哥。”/“我根本没有哥哥。”/“那一定是你们家的另一个。 /因为你们的牧人和你们的狗, /你们全都不肯轻易放过我。 /因此大家都对我说:‘我应当报这个仇’。”/说完狼就把小羊拉到森林深处, /在那里把他吃掉, /什么诉讼手续都不需要。
自古以来,在阶级社会中,强者的意志和贪欲就是法律,而弱者总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可悲地位。这则寓言故事是借恶狼和小羊之间的辩论来展示这一社会现实的。生动逼真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结合得十分巧妙,可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恶狼在觅食中好不容易碰到一头小羊,它无论如何是不会放过小羊的。但在撕吃小羊之前,又要无中生有地捏造一些理由,以便堂而皇之地把它吃掉。小羊对恶狼肆意栽诬的种种“罪名”一一加以辩解,证实了这些理由的荒谬性。恶狼尽管理屈词穷,却仍厚颜无耻,一味地胡搅蛮缠,强词夺理, 步步进逼;小羊虽然清白无辜,但却有口难辩,有理难伸,终究免不了丧身于狼口的灾难。 这则故事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作者借自然界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的情景,来影射和抨击当时法国社会中统治阶级欺压小民百姓的专横的霸道主义行为。在17世纪,法国的大贵族和高级教士享有一切特权。他们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不但对劳动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而且还可以任意罗织罪名,逮捕和处死他们不满意的人。 这则寓言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正因为这样,它的生命力至今仍然没有丝毫减退,它仍可用来对现今人类社会中强权即公理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这则寓言取材于伊索,但作者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如:小羊称呼恶狼为“陛下”,在伊索寓言中是没有这个称呼的。这一称呼,旗帜鲜明地把矛头对准法国封建王权,增强了寓言的战斗色彩。结尾一句,“什么诉讼手续都不需要”,针对当时的法律制度,既严正而又富于幽默感。 《狼和小羊》 《伊索寓言》中的一篇。故事中的狼制造种种借口坑害弱者,而一旦谎言被戳穿,便现出凶恶的本相,从而揭露和鞭挞了“狼”的专横和残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