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画品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著。一卷。把三国至南齐的画家二十七人划属六品,分述各家的优劣利弊,评语精辟恰当,树立了古代绘画批评的典范。序文中提出著名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六法”这一名词,后来甚至引申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和技法的总称。 ☚ 叙画 山水松石格 ☛ 《古画品录》中国画品评著作,南朝齐谢赫著,1卷,书成于532~552年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品评绘画的著作。提出“六法”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还将画家37人分为6品:第1品5人,第2品3人,第3品9人,第4品5人,第5品3人,第6品2人。 古画品录 016 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著。书中将陆探微、曹不兴、卫协等27人分为“六品”,每人均加评语,分别指出优缺点,为后世评画所自昉。书前序论提出 “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为绘画艺术批评和创作的标准。千余年来,为艺坛所珍重。 ☚ 画山水序 历代名画记 ☛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绘画品评著作。又名《画品》。南朝齐、梁间人谢赫(生卒年不详)撰。其生平未见于史,日本金原省吾《支那上代画论研究》推测其与刘勰、钟嵘约略同时。曾入梁“秘阁”,掌绘事,作有《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等传于后。 ☚ 叙画 续画品 ☛ 古画品录中国画评论著作。南朝齐画家谢赫著。共1卷。序论中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六法”的人物画创作和品评准则,对后世影响很大。曾将三国到南齐的画家共27人分成六品,论其优劣。 古画品录一卷,又称 《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 (?—532)撰。姚最 《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 “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 《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流传于世。《古画品录》首先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用;其次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绘画“六法” 的详细内容,即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也是谢氏品画的基本准则,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誉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直为历代画家、批评家、鉴赏家所遵循。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古画品录》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自三国之吴至南朝之齐期间二十七位画家有详尽品评。谢氏在《古画品录》中分二十七位画家为六品,论其优劣。其中第一品共五人,推陆探微为首,曹不兴、卫协等紧随其后;第二品有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茜不分上下;第三品共九人,其中包括顾恺之;第四品亦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因断代短暂,年代较近,而缺乏历史性的宏观审视,故品评之优劣难以服众,以至后代画评大家多有微词。如南朝陈之姚最就认为谢氏所评多失其实,尤其是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而将蜚声画坛的顾恺之列入第三品,屡被后人议起。但是,谢赫品评绘画的“六法”之说却因其精深的艺术概括性而一直被后人所共重,独呈异彩,故《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有明刊本、《津逮秘书》 本、王世贞 《画苑》 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本、《美术丛书》 本、《四库全书》 本。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古画品录》 是中国画品评著作,南朝齐谢赫撰,共一卷。写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 (532—549) 间。在序言中提出绘画具有 “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的社会功能; 提出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的 “六法论”,作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六法” 一词,后来引申成为中国画的代表,或理论和技法的总称。谢认为“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并将三国吴曹不兴及其以后画家共27人,分隶六品,品评优劣高下。计第一品五人: 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 第二品三人: 顾骏之、陆绥、袁蒨; 第三品九人: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江僧宝、吴暕、张则、陆杲; 第四品五人: 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 第五品三人: 刘瑱、晋明帝 (司马绍)、刘绍祖; 第六品二人: 宗炳、丁光。其谓 “述而不作,非画所先”,有贬因袭,崇创造之意。谢氏品画,可谓得其主旨,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 ☚ 历代名画记 画语录 ☛ 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古画品录》是中国画品评著作,南朝齐谢赫撰,共一卷。写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 间。在序言中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能; 提出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六法”一词,后来引申成为中国画的代表,或理论和技法的总称。谢认为“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并将三国吴曹不兴及其以后画家共27人,分隶六品,品评优劣高下。计第一品五人: 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蒨;第三品九人: 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江僧宝、吴暕、张则、陆杲; 第四品五人: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三人:刘瑱、晋明帝(司马绍)、刘绍祖; 第六品二人:宗炳、丁光。其谓“述而不作,非画所先”,有贬因袭,崇创造之意。谢氏品画,可谓得其主旨,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 ☚ 历代名画记 画语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