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伤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十。即狂犬啮人。详该条。 狂犬伤kuáng quǎn shāng《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诸兽伤(莨菪子)(3)。病名。即狂犬啮人,见《外台秘要》卷四十。 狂犬伤kuánɡquǎnshānɡ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医书》。即疯犬咬伤, 猘犬伤。《诸病源候论》: “其猘狗(即疯狗) 啮疮, 重发则令人发狂乱, 如猘狗之状。” 狂犬咬伤后,其毒素侵入人体, 一般潜伏期短者8 ~10 天,长者可达几个月至1 年以上。伤口愈深, 愈近头部, 潜伏期愈短。发病最初表现为乏力, 头痛, 呕吐, 食欲差, 喉部有紧缩感;1 ~2 天后出现狂躁, 恐惧, 吞咽和呼吸困难及恐水症状; 数日后出现全身瘫痪, 瞳孔散大等危象。初起服扶危散( 《疡科选粹》: 儿胎发、新香附、野菊花) 并常啖杏仁, 防毒攻心; 或人参败毒散加地榆、黑竹根, 煎服。咬伤部位要彻底清创, 外敷玉真散。被犬咬伤后, 现都采取预防措施, 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狂犬疫苗。 狂犬伤kuáng quǎn shāngbite by rabid d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