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
官名。 本为主持之意。秦代始设。凡侍中、尚书、博士、郎,各以功高者一人任此职,为其长官。西汉沿置,至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等,皆设之;成帝建始元年(前32)置尚书仆射,为尚书令副佐,始为专官,秩六百石,主文书启封,尚书令不在位则代理其职权;其他仆射渐废置。 东汉时为尚书台副长官,权限更大;献帝建安四年(199),分设左右仆射。魏晋时,为尚书省副佐,称端右,然置废无恒,或置一、或置二,尚书令阙,则以尚书仆射或左仆射主持尚书省事务。 南北朝时,与尚书令同为相。唐朝设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门下二省仆射并为宰相;中叶以后,渐为大臣荣衔,亦称端揆,左、右仆射称左、右揆。 宋亦如之,元丰年间又以尚书左、右仆射分兼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皆宰相职;徽宗曾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钦宗时仍复旧称。 辽、金亦设。 南宋孝宗时,设左、右丞相,遂废置仆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