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建设与沿边开放的战略理论
这个战略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当时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划出一块地方作特区。深圳特区就是邓小平亲自开辟的试验区。所谓经济特区就是在我国选择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适当同国内经济加以区别,给外商以减免关税和其他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来投资办厂和举办其他工商业服务企业。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倡导的,由党中央、国务院组织调动全国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的创造。特区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开放的进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在深圳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说: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在邓小平的特区建设理论的指导下,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实践,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和沿边开放”的新格局。为了使我国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根据我国有2.2万公里内陆边境线,沿线上大部分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实际,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这是邓小平特区建设理论在实践探索中的继续和必然结果。沿边开放战略是对邓小平特区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包括指导思想、战略方针、主要任务、战略布局、主要政策和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特区建设和沿边开放的战略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已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关于特区建设与沿边开放战略理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