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拘
写作中死守前人成法的弊病。《史记·封禅书》:“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林纾《春觉斋论文·论文十六忌·忌牵拘》:“何谓牵拘?牵于成见,拘于成法也。”产生此弊的原因在于作者不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盲目崇拜、依傍古人,缺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的胆略和勇气,学习、借鉴前人成果“能入而不能出”(清·汪尧峰《与梁曰辑论类稿书》) 或不愿“出”,导致写作中因循守旧,模拟沿袭,使作品“有师而无我,有古而无今”,陈言连篇,履迹满纸,“神木而形索” (林纾《春觉斋论文·论文十六忌·忌牵拘》)。纠正此弊的关键是提高认识水平,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守法度有高出法度之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之功力,”在贯通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面对的现实生活,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