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Wù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 “入声”部。未详其源。 宋代有物奴,淳熙间进士,昌化人。 物wù❶天地萬物的通稱。禰衡《鸚鵡賦》:“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 ❷專指外物環境。與“我”相對。賈誼《鵩鳥賦》:“至人遺物,獨與道俱。” ❸觀察。見“物色”。 物(四) 1.通“䀛”,久视。 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物,叚(假)借为‘䀛’。” 《周礼·地官·载师》:“以物地事。”又《丱人》:“则物其地,图而授之。”注:“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仪礼·既夕礼》:“冢人物土。”注:“物犹相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土方。”注:“物,相也。” 2.通“𩲐”、“鬽”。 按:《说文》:“鬽,老精物也。”郭在贻《<论衡>字义札记》及《古汉语词义札记》云:“‘物’、‘鬽’双声,故得以通借。 字又作‘𩲐’,见《隋书》卷七十八《萧吉传》(房陵王时为太子,言‘东宫多鬼魁,鼠妖数见’),又见《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七《崇正录》第二卷引郑注《周礼》、《山海经》。”按:“物”、“𩲐”声符同,故得通借,郭说是。 《史记·孝武本纪》:“能使物却老。”南朝 宋 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物,鬼物也。”又《扁鹊仓公列传》:“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曰〕:‘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唐 司马贞《索隐》:“当见鬼物也。”《汉书·高五王传》:“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之,得勃。”唐颜师古注:“物谓鬼神。”唐释贯休《经古战场》诗:“多少行人,白日见物。”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这般物类,教我怎不阴哂一是阎王的爱民。” 物(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物(一) 1.通“勿”,不要。 《吕氏春秋·恃君》:“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许维遹集释:“俞樾云:‘物’当为‘勿’。《尚书·立政篇》‘时则勿有间之。’《论衡·谴告篇》作‘时则物有间之。’……是古字本通也。” 2.通“沕”。物穆,即“沕穆”,深微貌(训见《史记索隐》)。 《淮南子·原道训》:“追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注:“物穆,当作‘沕穆’。”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 物(三)-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物(三) 通“歾”、“殁”,死亡。按: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物,叚(假)借为‘歾’。”按:“物”、“歾”均从“勿”得声,例可通假。《说文》:“歾,终也。”音没,或作“殁”。 《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遊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史记·张丞相传》:“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汉书·刘向传》:“物故流离。”又《苏武传》:“前以(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清王先)谦补注引宋祁曰:“物,当从南本作‘歾’,音没。” 物(二)-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物(二) 1.通“刎”,用刀断头。 山东 临沂 银雀山 汉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退敢物颈,進不敢距商(敵),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 2.通“吻”。 宋话本《碾玉观音》:“有诗道:杜鹃叫得春归去,物边啼血尚犹存。” 物 物wù❶东西,物品。《小雅·六月》二章:“比物四骊,闲之维则。”毛《传》:“物,毛物也。则,法也。言先教战而后用师也。”孔《疏》:“比物,比同力之物。”《小雅·鱼丽》四章:“物其多矣,维其嘉矣。”郑《笺》: “鱼既多又善。”王先谦《集疏》: “物,即万物盛多之物。”《小雅·何人斯》七章:“出此三物,以诅尔斯。”毛《传》:“三物,豕、犬、鸡也。民不相信,则盟诅之。”朱熹《集传》:“刺其血以诅盟也。” ❷牲畜的毛色。《小雅·无羊》二章:“三十维物,尔牲则具。”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郑《笺》:“牛羊之色异者三十,则女之祭祀,索则有之。” ☚ 牧 钓 ☛ 物读音·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文弗切,入,物韵。 ❶物体;东西。 ❷内容;实质。 ❸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万物。 ❹与“我”相对的他物。 上一条: 沕 下一条: 䀛 物〔wu〕 ghob dongb. 物价 〔wu jia〕 ghob nghat. 物件 [wu jian] mis gul misgians. 物品 [wu pin] ghob dongb ghobliot. 物色[wuse]chat;sant. 物《广韵》文弗·物;bbníh‖wù❶泛指万物:~件bbníhgniâ(东西) ❍ 买~bbuě bbníh(买东西)。《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礼记·中庸》:“誠者物之終始。”郑玄注:“物,萬物也。” ❷事情:创甚~còngsîmbbníh(做什么)。 《逸周书·五权》:“二曰物,物以權官。”朱右曾校释:“物,猶事也。事繁官多,事簡官省。”《史记·魏公子列传》:“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愿公子忘之也。” 物ㄨˋwù三3405①名指痈疽。闽语。广东揭阳〖 〗。伊个手生~腫到大死他的手生毒疮腫得很大。广东汕头。②名指妖魔鬼怪。闽语。广东汕头〖 〗。无影迹~。③名指人。闽语。广东揭阳〖 〗。你咀□(〖 〗)个~姓乜个你说的那一个人姓什么?④动犹搞。有干、作、捣、吃、打、说、喝、写、画、处理等义。⑴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未~清楚未搞清楚‖~懂了搞懂了。⑵闽语。广东汕头〖 〗、揭阳〖 〗。你啰~底个你在搞什么‖你倒~乜个你在干什么‖~几次做几次‖~一杯喝一杯。台湾。◇ 庄群《吕叔寻宝》:「呵,你这内个田园怎呢~?」   物wù❶东西;物品 △ 景~|~美价廉。 ❷文章或说话的内容 △ 言之有~。 ❸除自己以外的人或环境 △ 待人接~。 ❹姓。 物wù
物❶东西:~质︱~体︱~品︱~件︱~资︱~产︱~价︱~证︱~主︱~理︱~情︱~欲︱~力︱万~︱文~︱人~︱宝~︱玩~︱财~︱货~︱产~︱土~︱药~︱衣~︱遗~︱赃~︱古~︱造~︱无~︱生~︱风~︱景~︱静~︱证~︱信~︱旧~︱器~︱失~︱什~︱食~︱事~︱鬼~︱妖~︱神~︱公~︱毒~︱饰~︱书~︱读~︱废~︱谷~︱何~︱长(chang)~︱~尽其用︱~极必反︱~归原主︱~美价廉︱~以类聚︱~伤其类︱~在人亡︱~阜民丰︱~换星移︱~力维艰︱玩~丧志︱薄~细故︱睹(du)~思人︱格~致知︱地大~博︱庞然大~︱倘来之~︱暴殄(tian)天~︱身外之~︱别无长(chang)~︱身无长(chang)~︱探囊取~︱头面人~︱风云人~。 ❷指自己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议︱超然~外︱待人接~︱恃(shi)才傲~。 ❸内容;实质:言之无~︱言之有~︱空洞无~。 ○~色(寻找需要的人或东西)︱~化(去世)︱~故(去世)。 物wù❶ 东西:事物│物质│庞然大物│物以类聚。 ❷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相关的环境:物议│超然物外│待人接物。 ❸ 指文章或话语的实质内容:空洞无物│言之无物。 物(4次) 事物;泛指客观事物与各种现象。~有微而陨性兮 ~有纯而不可为《章·悲》漁父曰圣人不凝滞于~《漁》 ~亡不可《服》 物wù❶《悲回风》:“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句中“物”指秋风。汤炳正《楚辞类稿》说:“今谓‘物有微而陨性兮’两句是承上句‘悲回风之摇蕙’而来,‘物有微’指秋风而言,言秋风之为物,其始虽然微小,而足以陨伤草木之生命,秋风之为声,其来虽然隐约,而为肃杀之气的先导。这都是喻谗人微言中伤之意。” ❷事物。《悲回风》:“物有纯而不可为。” ❸泛指天地万物。《卜居》:“物有所不足。” ❹相对于自身而言的外物。《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又:“圣人不凝滞于物。” 物wu物产 物故 物耗 物候1 物华 物化 物价 物件 物镜物理 物力 物品 物情 物色 物事 物态 物探 物体 物外 物系 物象 物像2 物业 物议 物役 物语 物欲 物证 物质 物种 物主 物资 宝物 博物 财物 产物 长(chang)物3 地物动物 读物 毒物 发物 废物4(wu) 废物5(wu) 风物 格物 公物 古物 谷物 怪物 鬼物 货物 景物 静物 旧物 刊物 矿物礼物 名物 器物 人物 神物 生物 失物 什(shi)物6 实物 食物 事物 饰物 书物 土物 玩物 万物 文物 无物 信物 妖物药物 衣物 遗物 异物 尤物7 赃物 造物 证物 织物 植物赘物 作物 物交会 物理量 物理学 参照物 大人物 等价物 化合物 古生物 建筑物 囊中物 农作物 微生物 小人物 物归原主物化劳动 物换星移 物极必反 物价指数 物尽其用 物理变化 物理疗法 物理性质 物理诊断 物美价廉 物伤其类 物业管理 物欲导向 物质刺激 物质力量 物质损耗 睹物思人 玩物丧志 人亡物在 暴殄天物8 别无长(chang)物 哺乳动物 草本植物 常绿植物大春作物 大秋作物 待人接物 反面人物 风云人物 观赏植物 过冬作物 海洋生物 机关刊物 脊椎动物 经济作物 冷血动物 粮食作物 绿色植物 木本植物 内部刊物 爬行动物 庞然大物 身外之物 恃才傲物 探囊取物 头面人物 言之无物 一无长物 正面人物物以稀为贵 物质经济学 一物降(xiang)一物 物质不灭定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物不成,两物见(xian)在9 物wu❶东西:以~易~|~归原主|不能只见~,不见人|我们要做到人尽其才,~尽其用|万事万~的运行都要受到一定规律的支配。 ❷内容:这篇文章内容贫乏,空洞无~|这种言之无~的报告还是少作一点吧。 物wù❶(~儿)东西;物品: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顺手拿起来赏玩。(二一·462)再不承望得了这些东西,虽然是个珍贵~儿,却是吃多了,也最动热。(六十·1421) ❷指人,表轻蔑口吻: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抱在怀内作甚? (一·13) 物❶畜獸也。《周禮·天官·宰夫》:“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縣鄙之治,乘其財用之出入,凡失財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詔冢宰而誅之。其足用長財善物者賞之。” 鄭玄注: “物,畜獸也。” ❷猶 “事” 也。《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鄉三物救萬民而賓興之。” 鄭玄注: “物,猶事也。”《禮記·月令》: “兼用六物。” 鄭玄注:“物,事也。” 《禮記·文王世子》: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鄭玄注:“物,猶事也。” 《禮記·内則》: “四十始出,方物出謀發慮。” 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大傳》: “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 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祭義》: “致物用以立民紀也。”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哀公問》:“物恥足以振之,國耻足以興之。” 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哀公問》:“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鄭玄注:“物,猶事也。” 《禮記·哀公問》:“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儒行》:“孔子對曰: 遽數之不能終其物。” 鄭玄注: “物,猶事也。” 《禮記·大學》: “致知而後格物。” 鄭玄注: “物,猶事也。” ❸毛色也。《周禮·春官·雞人》: “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鄭玄注: “物,謂毛色也。” ❹色也。《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注: “物,色也。” 《周禮·秋官·犬人》: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鄭玄注: “物,色也。” ❺猶“相” 也。《儀禮·既夕禮》: “筮宅,冢人物土。” 鄭玄注: “物,猶相也。” ❻謂殖生者。《禮記·樂記》: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 鄭玄注:“物,謂殖生者也。” ❼謂事驗也。《禮記·緇衣》: “子曰: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鄭玄注: “物,謂事驗也。”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九旗 > 物 物 wù 古代九旗之一。以雜帛製成。一般用作士大夫之旗。因物本指雜色之牛,故以名旗。《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旜,雜帛爲物……大夫士建物。”鄭玄注:“通帛爲大赤,從周正色,無飾;雜帛者,以帛素飾其側。”孫詒讓正義:“雜帛者,縿斿異色,猶《士冠禮》之雜裳,皆取不專屬一色之義。”王國維《釋物》:“古者謂雜帛爲物,蓋由物本雜色牛之名,後推之以名雜帛。《詩·小雅》:‘三十維物,爾牲則具。’……謂雜色牛三十也。由雜色牛之名因之以名雜帛。” 
物 物物 物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概念。通常指由作家感官直接捕捉的,能激发并容载作家情思、供作家描模表现的自然景物。《文心雕龙·物色》:“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比兴》:“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有时指由逻辑思维“咀嚼”出的事理。《文心雕龙·序志》:“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 质 事 ☛ 物wù〖名词〗 一、事物,万物(71)。《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大凡万物得不到平衡安静就会出声音。《前赤壁赋》:物各有主。——万物都各自有主。《前赤壁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那么万物和我都是无穷夫尽的。 二、人,他人(3)。《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教我谨慎地与他人交往。《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已经得志,就会随心所欲,轻视他人。《谏太宗十思疏》: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轻视他人,那么骨肉之亲也会成为路人。 三、色彩。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的衣服、器物,在色彩和花纹的配合上有不同的规定,所以也指由颜色表示的等级(5)。《臧僖伯谏观鱼》: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选取材料来章明色彩表示的等级,称为“物”。《臧僖伯谏观鱼》: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作事不合礼法制度,不合色彩表示的等级,叫做乱政。《臧哀伯谏纳郜鼎》:五色比象,昭其物也。——五种颜色画出[山、龙、华、虫等各种]形象,这是表明不同器物的色彩。
物wù〖动词〗 察看,观察,选择(1)。《齐国佐不辱使命》: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先王在天下划定地界,治理土地,要察看土地适宜种植什么,然后作有利于生产的布置。 物wù❶ 杂色的牛。《诗经·小雅·无羊》:“三十维~,尔牲则具。” ❷ 杂色的旗。《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旜,杂帛为~。”(旜zhān:纯赤色的曲柄旗。) ❸ 颜色。《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辨吉凶……。” ❹ 事物,东西。《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皆然,心为甚。”《促织》:“天子偶用一~,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也指与“我”相对的他物。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喜,不以己悲。” ❺ 人,众人。《世说新语·排调》:“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已复来败人意。’”又《方正》:“(杜)预少贱,好豪侠,不为~所许。” ❻ 察看,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土方,议远迩。” 物*wuCEEF ❶自然界存在的东西:~件/~产/~品/~种/~资/~价/事~/货~/动~/~有所值/~尽其用/人证~证/世间万~。 ❷指自己以外的人或环境:~议/~我两忘/待人接~/天生尤~/不以~喜,不以己悲。 ❸特指说话或文章的实际内容、实质:言之有~/言之无~/文章空洞无~。 ❹哲学名词,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唯~论/唯~辩证法/运动是~质的根本属性。 ❺法律用语,权利客体之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❻〈文〉颜色:以五云之~辨吉凶。 ❼〈文〉指杂色的旗帜或绢帛。 ❽〈文〉察看: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其树(《淮南子》)。 称一些人 称一些人们(我~;娘~) 等(尔~)辈(我~) 敬称若干人:位(列位)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芳;~丑;机~) 从(~林;~书;人~;花~) 萃(拔~) 指由多个具有共同特点且互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集体:群体 美女成群的歌舞群体:花营柳阵 花营锦阵 花围锦阵 花营锦寨 聚集在一起的人:屯蜂聚蚁 聚蚁屯蜂 排成长串的人或物:一大溜 许多人:众(众人;人众) 物 群 人(人等) 烝(烝徒) 百夫 品庶 满百人的概数:百人 众多的人:蚁虫 茫茫人海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公众 成群的人:群(人群) 密集的人群:人堆 如同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人潮 河流似的连续不断的人群:人流 拥挤的人群:阵云 数量极多的人:千军万马 万马千军 千兵万马 千千万万的人:万众 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蚁蜂 蜂营蚁队 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乌合之众 乌集之众 旧时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群雄
另见:人数 人口 人多 ☚ 贱称 你、我、他 ☛
标志 标志标(标识;标记;指~) 记(记认;道记;暗~) 识 帜 旗 物(~色) 幖 准则 揭櫫 表揭号名 徽记 徽识 记号,标志:号(~衣;牌~;信~;暗~) 表识 表帜 标帜 标志和符号:标号 代表某个集会的标志:会标 会徽 表示某个集体的标志:徽(校~) 军队的标志:军徽 代表商品的标志:商标 冒牌商标:戤牌 黄颜色的标志:黄章 交通的标志:路标 路碑 陆标 分界的标志:界标 贵官的标志:贵职 古时诗文中常用以为州郡长官之标志:隼旗 隼旟 国家的标志:国徽 显示国家形象的标志:邦表 革命的标志:红旗 历史进程中可作为阶段的标志:里程碑 树立的标志:檦 特别的标志:特征 不同的标志:异表 (表明特征的记号:标志)
另见:标志物 ☚ 标记、信号 符号 ☛
事物 事物物 玩意 东西 事物繁多:风云会 事物或事业繁盛火红,蔚为壮观:赤城霞起 霞起赤城 事物由简到繁,逐渐完善:大辂椎轮 椎轮大辂 事物艰巨复杂:天高地厚 地厚天高 事物非常希罕:闻所不闻 闻所未闻 事物转眼即逝: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好事物很难长久存在:井以甘竭 美好事物也有危害性的一面:厚味腊毒 腊毒厚味 (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事物)
另见:物品 景象1 存在 逝去 ☚ 事物 各种事物 ☛
物品 物品品(品物) 装 物事 物色 生成 具体的或个别的物品:物 物品名称:品名 资财物品:资物 各种物品:物什 行货 顽意 玩意 东东西西 万物,各类的物:物类 物汇 各种各样精美的物品:琳琅满目 琳琅溢目 琳琅触目 触眼琳琅 触目琳琅 满目琳琅 有生命的物类:性类 一切有生命之物:生类 怪异的物类:怪物 ☚ 物品 物体的各部位 ☛
全部人 全部人全体 人人 尽人(~皆知) 个个 人们 老小(~尊卑) 髦髫鲐稚 老老少少 男女老少 男女老幼 男妇老幼 黄童白叟 黄童白颠 黄童皓首 白首黄童 白叟黄童 老人和小孩:老幼 老稚 每一个人:人(人人;每人;各人;每个人;各个人;~手一册) 众众 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物(~议) 人(人群;俦人;众人;隶人;诸人;舆人) 众下 众户 众兆 万夫 万众 大伙 大家 品庶 群徒 蒸徒 烝徒 徒舆 千人百眼 三人可称为众人:三人为众 三人成众 老少众人:三老四少 纠集起来的众人:纠合之众 愚昧的众人:愚众 世间的人:世人(~共知)
另见:全部 ☚ 家人 各地的人 ☛ 物wù文弗切,入物。 ❶事物,万物。《易·系辞》:“方以类聚,~以群分。” ❷人物,他人。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损己以利~。” ❸器物。《晋书·王献之传》:“青氈,我家旧~。” ❹杂色牛。《诗·小雅·无羊》:“三十维~。” ❺植物。《论衡·自然》:“春观万~之生,秋观其成。” ❻实质,征验。《礼记·缁衣》:“言有~,而行有格。 ❼观察,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土方,议远迩。” 〖物〗 粵 mat6〔勿〕普 wù ❶ 事物,東西。許慎《說文解字》:「〜,萬〜也。」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洋洋乎與造〜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❷ 除自己外的物和人。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喜,不以己悲。」 ❸實質內容。李耳《道德經》:「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人身以外,占有一定空间,并为人力所能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对象。包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和经劳动创造的物。物的种类和范围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以及在同一类型社会里的不同时期,物也是不相同的。如在奴隶社会,奴隶被视作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可以归私人所有,并允许自由流通。绝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都要涉及到物。在中国,物在法律上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动产和不动产,主物和从物,可分物和不可分物,可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原物和孳息等。 物 物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依法能为人所支配并满足人需要的客观世界存在的物体。物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绝大部分民事法律关系以物为客体。即使不以物为客体,也与物有联系,如运送关系、保管关系,其运送、保管行为必须作用在物上。因为作为客体物的属性的不同,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只能以种类物为客体,如大部分的买卖关系、借贷关系;有的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租赁关系、借用关系,因为当这一关系结束时,承租人或者借用人有义务返还原物。由于物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民法都会对物加以特别规定。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具有以下特点: (1) 物存在于人体之外。无论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还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物,都是存在于人体之外的东西。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绝大部分是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空间的有体物。(2) 物是有用的。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因而才会成为人们交易的对象,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或者与民事法律关系有联系。(3) 物能被人类支配、控制。太阳、月亮,尽管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但至少在目前还不能为人类所支配、控制,因此不是民法上的物。依据不同的标准,物可以作多种分类,主要有: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可分物与和可分物;动产和不动产;主物和从物;原物和孳息;有体物、无体物和特殊形式物;单一物和合成物;可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等。此外,还有埋藏物、隐藏物、漂流物、沉没物、无主物、遗失物、货币、有价证券等。 ☚ 公力救济 动产 ☛ 物 物wu发光的物体。另外,光学系统中前一光学元件的像常当做后一光学元件的物,例如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具组,第一个透镜所成的像也可以当作第二个透镜的物。如果第一个透镜成的像位于第二个镜前,则叫做实物;如果像在第二个镜后,则此像称为虚物。因此,第一镜的虚像皆为第二镜的实物,而第一镜的实像则可能是第二镜的实物,也可能是第二镜的虚物。把“像”当成“物”,这是从成像的角度上说的。这种“物”和实际的物体当然有本质的不同。 ☚ 近轴光学 几何光学的符号法则 ☛ 物法律上的权利客体之一。指可为人们支配利用而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财富。范围取决于法律的规定和生产力水平,如奴隶制国家确认奴隶是物,现代国家中核裂变原料也成为物。按法律意义的不同,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动产和不动产、有体物和无体物等种类。 物wù❶东西。如:物质,物品,公物,财物,实物。 ❷指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环境。如:物议;待人接物。 ❸内容,实质。如:言之有物。 物 物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客体。一般来说,凡人身之外、占有一定空间并为人力所能支配的物质对象,皆称为物。物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物权关系的客体为物;继承关系的客体为遗产(其中多数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为行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给付的标的仍是物。 ☚ 明示 物权 ☛ 物民事权利客体的一种。指可为人们控制而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物的范围及其在法律上的地位、意义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该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志。如在奴隶社会,奴隶就是“物”。又如土地、金银,在私有制社会准许私人所有和自由买卖,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则不允许。我国对于金银虽不禁止个人持有,但只能向国家指定机构出售而不准私相买卖。在我国,物的分类有: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国家专有财产和非国家专有财产; 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特定物和种类物; 动产和不动产; 原物和孳息。此外,还有埋藏物、漂流物、沉没物、无主物、遗失物、货币、有价证券等。 物民事权利客体的一种。指可为人们控制而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包括货币和有价证券。物的范围及其在法律上的地位、意义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统治阶级的意志。如在奴隶社会,奴隶就是物。在封建社会妇女被当作丈夫的附属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标的物。但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是国家主人,在法律关系中是主体,而不是客体。在我国,物的分类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国家专有财产和非国家专有的财产; 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特定物和种类物; 动产和不动产; 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主物和从物; 原物和孳息; 此外还有埋藏物、漂流物、沉没物、无主物、遗失物等。 物 物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体。 ☚ 根本制度 主物 ☛ 物 物民事权利客体的一种。指能为人所控制并能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一定空间的能够用现代技术测试出来的物质。在我国,物有以下分类: (1)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前者指能直接用于生产的物质财富,如机器、厂房、设备等,后者指直接用于消费的物质财富,如米、面、油、盐等; (2) 国家专有物与非国家专有物。前者指仅能作为国家财产权客体的物,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后者指除国家之外,所有其他主体亦能享有的物; (3) 限制流通物与流通物。前者指依法在民事流转的范围与程度方面受到不同限制的物,如土地和计划供应物资等。后者指依法能在民事主体间自由流转的物,如一般生活资料;(4) 动产与不动产 (详见各该条); (5) 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前者指可以分割且分割后不损害该物经济价值的物,如粮食、油、酒等。后者指不能分割或分割后不符合该物的用途或显然降低其效用的物,如一张桌子或一块布料; (6) 特定物与种类物。前者指具有单独特征,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如某幢房屋。后者指某类具有共同特征,可以用一定的品种、规格或度量衡等计算标准加以计算确定的物,如某种标号的大米、油、水泥等; (7) 主物与从物。前者指独立存在供一定经济目的使用且能起主要作用的物,如锁。后者指配合主物使用只能起从属作用的物,如开锁之钥匙; (8) 消耗物与非消耗物。前者指经过一次使用后就灭失或改变其原性质的物,如米、水、面等。后者指可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磨损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物,如桌椅、房屋等; (9) 原物与孳息。前者指能产生收益的物,如下牛犊的母牛; 后者指从原物中所生收益的物,如母牛生出之牛犊。此外还有埋藏物,指埋藏于地下的所有人不明的财物; 隐藏物,指置于动产或不动产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财物; 遗失物,指非由于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的意思而失去的动产;漂流物,指非由于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的意思而被水流冲走的动产; 货币,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种类物; 有价证券,指设定并证明某项财产权的证书。 ☚ 财产 动产 ☛ 物wù ❶ (东西) thing; matter; object: 动 ~ animal; 货 ~ goods; commodity; merchandise; 矿 ~ mineral substance; 废 ~ waste matter; 文 ~ cultural relic ❷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与己相对的环境) other people; the outside or material world versus oneself: 待人接 ~ the way one gets along with people; 游心 ~ 外 let the mind soar free from the material world ❸ (内容; 实质) content; substance; essence: 言之有 ~ speak or write with substance; 空洞无 ~ totally void of substance; devoid of content ◆ 物必有偶 Everything has a counterpart.; {谚} Every jack has his jill.; 物波 object wave; 物博地大 vast in territory and rich in resources; a big country abounding in natural wealth; with vast territory and rich [abundant] resources; 物薄情厚 The gift is of small value but the thoughtfulness behind it is immense.; 物产 products; produce; 物腐虫生 Worms breed in decaying matter.; Worms invest decayed matter.; 物阜民丰 People are numerous and products are plentiful.; a rich nation with plenty of products; 物阜民康 Goods overflow and the people are happy.; Goods are in plentiful supply and the people are happy.; 物各有时 Everything is good in its season.; 物各有主 Everything has its rightful owner.; 物故 [书] pass away; die; 物故身亡 pass away; 物归故[原]主 return a thing to its rightful owner; return the things [lost] to the owner(s); The article has been restored [returned] to its owner.; The property is reverted to its original owner.; 物归原处 take sth. back where it was before; Everything has been put back in its place.; put (sth.) where it belongs; 物华天宝 Good products from the earth are nature's treasures.; 物化劳动 materialized labour; material means consumed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物换星移 Things change, stars move.; change of the seasons; Things change with the passing of years.; Things [the aspects of things] have changed.; 物极必反 Things will develop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y become extreme.; A thing turns into its opposite if pushed too far.; Once a certain limit is reached a chang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s inevitable.; Things always reverse themselves after reaching an extreme.; Things go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y become too extreme.; Things turn into their opposites when they reach the extreme.; Things which have reached their extremes turn into their opposites.; When a thing reaches its limit it turns round.; 物价 (commodity) prices; 物价大检查 general inspection on commodity prices; 物价改革 price reform; 物价局 bureau of price; 物价上涨指数 the index of price rising; 物价指数 price index; 物件 thing; article; 物尽其用 turn material resources to good account; Let all things serve their proper purpose.; make the best use of everything; make the most of things; Materials are put to good use.; 物镜 {物} objective; objective lens; object glass; 物竞生存 struggle for existance; 物竞天择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natural selection; 物理 innate laws of things; physics; 物理学 physics; 物力 material resources; matériel; 物量守恒 {化} conservation of matter; 物料 matter; materials and supplies; 物美价廉 high quality and inexpensive; cheap and fine; excellent quality and reasonable price; first-rate, attractive and reasonable price; 物面 object plane; 物莫如新, 友莫如旧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ship when old.; 物品 article; goods; 物情 principle; hows and whys; 物权 right in rem; in rem of property; interest; real right; 物丧[伤]其类, 唇亡齿寒 Everyone feels for his fellow creatures.; If the lips are gone, the teeth will be cold.; 物色 look for; seek out; choose; 物伤其类 All beings grieve for their fellow beings.; Like feels for like.; 物事 [书] affair; business; 物是人非 The things are still there but men are no more the same ones.; 物态 {物} state of matter; 物体 {物} body; substance; object; 物望所归 The people's hope [confidence] is centered on somebody.; 物物交换 exchange article by article; barter one thing for another; barter with; trade-off; 物业不动产 real estate; 物以类聚 Like attracts like.;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Like begets like.; Like draws to like.; Things of one kind come together.;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Things of a kind come together.; People of a mind fall into the same group.; 物以稀为贵 When a thing is rare, it becomes precious.; A thing is valued if it is rare.; A thing is valued in proportion to its rarity.;A thing is priced if it is rare.; Objects are valued because of their rarity.; The rarer a thing is, the more it is worth.; The worth of a thing is best known by the want of it.; When the fruit is scarcest, its taste is sweetest.; 物议 criticism from the people; 物议沸腾 Popular criticisms are raging.; 物用伞 cargo parachute;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There is a proper sequence of foundation and end-results (of first and last thing).; 物有所归 Everything must go somewhere.; 物有所归, 各尽其用 A place for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in its place.; 物欲 material desire; 物欲蒙心 One's mind was clouded by material desires.; 物欲所蔽 clouded by material desires; 物在人亡 The handiwork remains though the maker's gone.; 物证 material evidence; 物质 matter; substance; material; 物质变换 metabolism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xchange of matter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terchange with nature; material exchange;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from matter to consciousness and from consciousness to matter; matter turns into consciousness and vice versa;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into mental and the mental into the material; 物质刺激 resort to [use] material incentives (as a bait); material incentives; 物质利益 material benefit; 物质(总)量 amount; 物质三态 the three states of matters (solid, liquid and gas); 物质生产部门 departments engaged in material production; material production departments; material-producing branches; sectors involved in material production; 物质生活 material life; material well-being; life;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mater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物种 {生} species; speci; 物资 goods and materials; 物资市场 materials market 物 物 (wù) 读魅 (mèi)【物】鬼怪,怪事。 例1 雷公曰: “于此有人,四支懈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 “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如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素问 ·示从容论》) 译文 雷公说: “在这里有一病人,四肢困倦,咳嗽气喘大咯血。我去诊病,诊断为肺经伤,切诊脉搏浮大而紧,但我不敢治。有一庸医,用砭石治疗,使病人更加出血多,但接着血止,一身轻快,这是什么怪事呀!”黄帝说: “您能够治病,知道的事情也多,但应诊此病却不敢治,实在是失算了。一般庸医也能治好病,譬如水鸟有时也飞得很高,不过是偶然的能力而已。至于高明的医生治病,遵守治病的法度,汲取同类经验,变化莫测,从上到下着眼于整体进行治疗,又何必拘守肺经局部病变呢?” 例2 是以肺气虚则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素问·方盛衰论》) 译文 所以肺气虚则令人梦见白色鬼魅,只见人被鬼斩杀得血迹纵横交错,遇肺脏功能旺盛时——秋季,则可梦见人持兵器打仗。 例3 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神农本草经·兽·上品》) 译文 麝香味辛温,主避邪气,杀鬼魅精怪,治温疟、蛊毒、痫症、痉病、驱除寄生虫,久服可除邪气,睡觉时不会被鬼魇。 例4 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肌健,轻身增年。(《神农本草经·草·上品》) 译文 天麻味辛温,主杀鬼魅精怪,治蛊毒邪气,久服能补气增强体力,滋阴,使肌肉健壮,身体轻快,延长寿命。 例5 升麻味甘辛,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蛊。(《神农本草经·草·上品》) 译文 升麻味甘辛,主解百毒,杀一切侵害人类的精怪、老鬼,预防急性流行性传染性热病及地方性传染病,解蛊毒。 例6 徐长卿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疫气,邪恶气,温疟。(《神农本草经·草·上品》) 译文 徐长卿味辛温,主杀一切鬼魅精怪,治蛊毒,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温疟。 例7 吴蚣味辛温,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神农本草经·虫鱼·下品》) 译文 蜈蚣味辛温,主杀一切鬼魅精怪,治痨病,解诸蛇毒、昆虫毒、鱼毒,治温疟,驱除寄生虫。 例8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神农本草经·兽·上品》) 译文 龙骨味甘平,主治心腹病,杀鬼魅精怪,治痨病,咳嗽、气逆、泄泻、痢疾、女子漏下,症瘕硬结,小儿热病,惊厥、痫症。 例9 雄黄味苦辛寒,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神农本草经·玉石·中品》) 译文 雄黄味苦辛寒,主治急性热病恶寒发热,瘰疬形成瘘管,恶疮、痈疽、痔疮,腐蚀坏死肌肉,杀恶鬼精怪,避邪气,解一切虫毒。 例10 桃凫微温,主杀百鬼精物。(《神农本草经·木·下品》) 译文 桃凫 (桃树果实着树经冬不落者) 微温,主杀一切鬼魅精怪。 例11 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把这上池水吞咽三十天,就可察如鬼怪了。 例12 木香辛温无毒,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陶宏景《名医别泉》) 译文 木香辛温无毒,能解毒,杀鬼魅精怪,治温疟、蛊毒、气虚、肌肉温度较低,是做引经药的精品。 例13 苏合香甘温无毒,辟恶,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痓 (当作痉),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陶宏景 《名医别录》) 译文 苏合香甘温无毒,能避邪,杀鬼魅精怪,治温疟、蛊毒、痫症、痉病、驱除寄生虫,祛除邪气,使人睡觉不做梦被鬼魇。 例14 心嫉毒,言好轻人,有此二恶,物所畏之,故可使之唾祝。(《太素·卷十九·知官能》杨上善注) 译文 存心嫉妒害人,喜欢用刻薄言语欺侮别人,一个人如果有这二种凶性,鬼都害怕他,所以可利用这种人吐神水治痈毒,用言语向神祷告治病。 例15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诊候第四》) 译文 寒邪侵入心脏则梦见山丘起烟火; 寒邪侵入肺脏则梦见自身飞起来,又梦见兵器和奇怪的鬼魅。 例16 所以出门常须带雄黄、麝香、神丹诸大辟恶药,则百蛊、猫、鬼、狐狸、老物精魅,永不敢著人。(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 ·蛊毒第四》) 译文 人们出门必须常带雄黄、麝香、神丹等特殊避邪药,则一切蛊毒、猫、狐狸、老精怪鬼魅等,永远不敢接近人。 例17 肾心痛者,心痛与背相引,善瘈疭,如物从后触其心,身伛偻者是也。(《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肾心痛》) 译文 肾心痛病人,心痛牵引背部作痛,多见手足抽搐,好像有鬼魅从后面触及心脏一样,身体向前屈曲。 例18 病人汗不出,渐加困重,惙气心胀,唇黑遍身黄,妄见鬼物,道得古人名字,此是鬼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三十六黄》) 译文 病人汗不出,病势逐渐加重,身体困倦,短气,心胸胀闷,口唇黑,遍身黄染,妄见鬼魅,能说出古死人名字,这是鬼黄。 例19 良工司命,推恻隐之心; 神物效灵,起沉疴于反掌。(朱震亨 《幼科全书·原痘赋》) 译文 好医生像掌握命运的神一样,十分推重同情病人的思想,能使鬼神显灵,使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易于反掌。 例20 牛黄散治鬼物缠身,转相染易,梦寤氤氲,肌肤羸瘦,往来寒热,嘿嘿烦闷,欲寐不能,手足不能动,或欲向壁悲啼,或喜怒无常。(《普济方·卷二百三十八·转疰》) 译文 牛黄散治鬼魅缠身,辗转互相感染,如梦一样神志朦胧,肌肤羸瘦,往来寒热,嘿嘿不语,心胸烦闷,想睡又不能入睡,手足不能动弹,有时想向着墙壁悲哭,有时喜怒无常。 例21 明日天未晚,闻有扣宅后扉者,谓为鬼物,叱之。(江瓘《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译文 第二天天色还没有黑,病人就听见有敲屋后门的,认为是鬼魅,于是大声责骂它。 例22 国医陈易简,治韩宗武寓泽州得异疾,与神物遇,颇不省人事,精神恍惚,或食或不食。(江瓘《名医类案·卷八·邪祟》) 译文 国内名医陈易简,治韩宗武得怪病,他当时旅居泽州(今山西晋城),与鬼神相遇,病甚不省人事,精神恍惚,有时吃东西,有时不吃东西。 例23 《齐书》 曰: “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 (江瓘《名医类案·卷十·死枕愈病》) 译文 《齐书》载: “沈僧翼患眼痛病,又多见鬼魅。” 例24 人见五色非常之鬼,皆自己精神不守,精光不完故耳,实非外邪所侮,乃元气极虚之候也。因患者亲有所视,故实信真为邪鬼所迷,但当推其同行同坐者不见有物,是可决此疑耳。(虞抟《医学正传·卷五·邪祟》) 译文 凡人见五色异常的鬼,都因自己精神失常,目光功能不全所致,实在不是外来邪祟侵犯,这是元气极虚的证候。因为是患者亲自看见,所以绝对相信真是邪鬼迷惑,但是只要询问当时同行同坐的人不见有鬼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25 蛤蚧主治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精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三·蛤蚧》引宋《开宝本草》) 译文 蛤蚧主治咳嗽日久,肺痨传染,杀鬼魅精怪等邪气,利水通淋。 例26 象牙气味寒无毒,主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李时珍 《本草纲目 ·卷五十一上·象》) 译文 象牙气味甘寒无毒,主治风痫、惊悸、一切鬼魅精怪。 例27 《幽明录》云: “东昌县山岩间有物如人,长四五尺,裸身被发,发长五六寸,能作呼啸声,不见其形。”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卷五十一·狒狒》) 译文 南朝宋刘义庆 《幽明录》载: “山东东昌县 (今聊城县) 山岩间有精怪如人,长四五尺,裸露身体,披散头发,头发长五六寸,能发出呼啸声音,不见它的形体。” 例28 代赭石味微甘性凉而降血分药也,能下气降痰,清火,除胸腹邪毒,杀鬼物精气。(张介宾 《景岳全书·卷四十九·本草正·代赭石》) 译文 代赭石味微甘性凉,是入血分的药,能降气祛痰、清火,除胸腹邪毒,杀鬼魅精怪。 例29 奉承祖灸鬼法,治一切惊狂诈语,为邪鬼恶物所附。(龚信 《古今医鉴·卷七·癫狂》) 译文 奉承祖的灸鬼法,治一切受惊发狂,胡言乱语,因邪鬼恶魅引起的。 按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上述文献只能当历史看。祖国医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必讳言历史上有巫医存在。我们的宗旨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世界上没有鬼神,所谓 “鬼物”实际上是一种幻视现象,即虞抟所说: “皆自己精神不守,精光不完故耳。” (见上例文第24) “物”有鬼神怪物义, 与魅 (鬽、𩲐) 同。 《周礼·春官·神仕》: “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郑玄注: “百物之神曰鬽。”贾公彦疏引服虔云: “鬽,怪物。或曰: 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神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龙,水物也”。《列子·黄帝》: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吕氏春秋·喻大》高诱注: “庙者,鬼神之所在,五世久远,故於其所观魅物之怪异也”。“鬼神”与“魅物”对文同义。《史记·孝武本纪》: “(李少君) 能使物、却老。”《集解》引如淳曰: “物,鬼物也。”《史记·齐悼王世家》: “相舍人怪之,以为物。”《索隐》: “姚氏云: (物) 怪物。” 《史记·封禅书》: “神物不至。”《汉书·高五王传》: “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之,得勃。”颜师古注: “物谓鬼神。” 《汉书 ·宣元六王传》: “或明谓鬼神,信物怪。”颜师古注: “物亦鬼。” 《论衡·论死》: “物与人通,人有痴狂之病。”“物” 即鬼。《广雅·卷九·释天》: “物神谓之魅。”“物神” 即鬼神。《搜神记》卷十六第三: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 《搜神记》卷十八第九: “闻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魑魅”、“物”、“老精” 同词。唐僧贯休 《经古战场诗》: “多少行人,白日见物。”《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宣室志》: “荆州刺史沈攸之,厩中群马辄跳踯惊嘶,如见鬼物。”李白 《古诗十九首》之十六: “神物会当逢。”《神农本草经》: “桃凫杀百鬼精物。”《别录》作 “杀精魅五毒不详”。 魅又作鬽、𩲐二形, 义为鬼神、 怪物,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杜预注: “鬽,怪物。”《释文》: “魅,亡备反,本又作鬽,怪物也。”《左传·文公十八年》: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释文》: “《说文》作魅云: ‘老精物也。鬽,或从未。’” “老精物”即老精魅。《北史·萧吉传》: “房陵王时为太子,言东宫多鬼𩲐, 鬼妖数见。”《说文·鬼部》“鬽”字下马叙伦疏: “今俗言精怪……玄应 《一切经音义》引 《古文官书》 ‘鬽、 𩲐二形同,莫冀反。’”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七) 鬽, 甲骨文作 、 等形。李家祥说: “鬽是鬼怪之状的象形字。‘鬽’ 于甲骨文,是一个巨头的人形,故头侧有数点,或身上有毛,或后有尾,可谓鬼怪妖灵之状也。” 其实, 物、 𩲐是 “勿” 的同源派生字。 刘昭瑞说: “‘勿’ 字在甲骨文中又有这样的用例: ‘□勿见,其有梌亡匄?’ (南北明762) 丙申卜争贞: ‘勿见,苋不雨,受年?’ (前6、7、4) 于省吾先生说: ‘勿见’ 同 ‘物见’。‘物’ 即《周礼·保章氏》: ‘以观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祲象’ 之物,郑玄注: ‘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甲骨文字释林》)” 甲骨文的 “勿”是指云气变化,后来写作 “物”,还可找到旁证。《左传 ·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注: “云物,气色灾变也。”《后汉书·明帝纪》: “观物变。”李贤注: “物谓云气灾变也。”因云气变幻无常,不可捉摸,故引申有鬼怪义。 古音勿、 物、 魅、 鬽、 𩲐皆属明母物部。 邓廷桢说: “从未从勿之字,古音同部。” (《双砚斋笔记》卷三) ☚ 冤 与 ☛ 物chose
物thing;matter 物wù❶ 物薄情厚|物阜民安|物归原主|物华天宝|物换星移|物极必反|物极则衰|物尽其用|物竞天择|物力维艰|物伤其类|物是人非|物外逍遥|物望所归|物稀为贵|物以类聚|物至则反|物壮则老
❷ 比物连类|博物通达|称物平施|触物伤情|触物兴怀|睹物伤情|睹物思人|感物伤情|格物穷理|格物致知|见物思人|民物凋敝|譬物连类|品物流形|随物赋形|岁物丰成|体物入微|托物寓志|玩物丧志|万物之灵|先物后己|引物连类
❸ 超然物外|大干物议|地大物博|价廉物美|民胞物与|民康物阜|民熙物阜|年丰物阜|人亡物在|时移物换|逍遥物外|萧然物外
❹ 爱民恤物|傲世轻物|暴殄天物|别无长物|不可方物|池中之物|待人接物|非池中物|分外之物|风云人物|更无长物|闳览博物|厚德载物|家无长物|空洞无物|囊无一物|囊中取物|庞然大物|轻世傲物|身外之物|身无长物|恃才傲物|恃财傲物|他无长物|探囊取物|倘来之物|天生尤物|头面人物|言之无物|言之有物|缘情体物|臧否人物 物 甲骨文; 甲骨文; 篆wù[牛(意符)+ 勿(以耒刺土,耒上有碎土粘連,以示土色。徐中舒:“勿之本義當爲土色”意符)→物(《説文》:“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物,一説:“卜辭用爲雜色牛之專稱,因爲祭祀之牛爲雜色牛。”《古文字詁林》借指“萬物之物”。引申爲凡有形、有聲、有色者爲之“物”,即客觀存在。與“我”即主觀相對。)] 《詩經·小雅·魚麗》:“物其多矣,維其嘉矣。”(食品真正多,味兒都不錯。) [西漢] 司馬遷 《史記·樂書·第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音樂的起源,由於人心感情的振動而生。感情的動盪,全是外物刺激的結果。) [宋] 張升《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南京〉沿江一帶,山水像畫一樣的美,景物入秋以來,顯得格外瀟灑。) 物wù(8画)
  【提示】牛,末笔是竖; 位于字左时,横改提,且末笔是提; 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物wù8画 牛部 (1) 东西: 事~|货~|动~|~在人亡。 (2) 自己以外的人或环境;众人: ~议|待人接~|~我两忘|恃才傲~。 (3) 言论或文章的实际内容: 言之无~。 物 ☚ 犀 犧 ☛ 物wù甲骨文和金文无物字。甲骨文勿字作 ,象弓弦散断形。王国维《释物》误以“犁”为“物”,不对。利甲骨文最初作 ,象犁锋利破土形,加禾。 后下加土,上加又(手),义更明显。利本字也假借作犁。犁通黎,义是(牛)杂色或黑色。小篆有物字。从牛,勿声。隶楷继承。义指东西。即客观存在的物体。如:万物。现代例如:物价|万事万物。引申指具体内容。如:言之有物|空洞无物。组词如:物质|物色(寻求合适的人选或东西)。转义为指“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如:物故|物望所归|待人接物|物我两忘。 物★常◎常
wù形声,从牛,勿声,本义为毛色花杂的牛,引申为毛色、杂色、各种事物、物品、自己以外的人或环境、事物的内容或实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