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牧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牧竖mù shù牧童。刘长卿《登吴古城歌》:黍离离兮城坡坨,牛羊践兮牧竖歌。李端《赠岐山姜明府》: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 牧竖 牧竖清代寓言。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 罗刹 钓鱼记 ☛ 牧竖·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而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牧竖》刻划的是两个放牛娃的形象。他俩用智慧消灭了狼。 狼是凶残的动物,故人们将坏人往往比为豺狼。据现代生物学证实,狼群连大型动物狮、虎也不敢惹它们。尤其是下仔的母狼,其凶狠还比别的狼更具有进攻性,勇敢的猎户往往也回避它。 两个小小的放牛娃却敢与母狼一斗。 他俩入山找到狼窝,发现窝里有两只小狼,便各抱一只,分头爬到两棵树上。一会,母狼回来了,寻找狼崽。一个放牛娃在树上掐小狼的蹄爪和耳朵,让它嗥叫。母狼闻声奔赴树下,又叫又抓,力图夺回小狼。这时,另一个放牛娃便在另一棵树上掐小狼,引母狼过去。这时,前一个放牛娃再掐小狼,让母狼再奔回来。两人反复地这么做,累得母狼来回地奔赴于两棵树下,最后将母狼活活地累死了。通过这个故事,活画出两个智慧的少年儿童形象。 他们的智慧,表现在认识母狼的心态,母狼丢掉狼崽后,将会不顾一切地去夺仔,放牛娃便利用其夺子的急迫心情去调动它。他们的智慧来源于他们是放牛娃。他们放牛,出入山林间,了解了狼的本性,因此,才能想出这种降狼的巧计。 对付恶狼,还需勇敢。作者虽没有直接描绘放牛娃的勇敢,但他们敢入狼穴,便是勇敢的表现。而且,在母狼的抓爬、嗥叫时,不慌不乱,按计而行,没有勇气,是办不到的。 在刻划这两个勇敢、智慧的放牛娃时,作者既没有主观的评论,也没有对牧竖神情的描绘,而是将大量笔墨放在母狼的描绘上,写母狼闻小狼嗥叫,如何“怒奔树下”,如何“号且爬抓”,如何“辍声四顾”,才“始望见之”。从狼的形状、行动描写中,反衬出放牛娃在树上的镇定神色,以及选择的隐蔽的树的距离恰当,使狼不易发现,只能闻其幼狼之声,不能同时看见两只幼狼的形。以侧写正,这正是《牧竖》的重要表现手法。 牧竖mù shù牧童。刘禹锡《汉寿城春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牧竖mù shù牧童,牧奴,放牧牛羊的仆人。《天问》:“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林庚论笺:“牧竖,牧童。击床,指刺杀。先出,走脱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问: 有易之君要杀害王亥,占有牛羊,暗地里叫一个牧童去执行。这个牧童对于王亥说来是一个不速之客,所以说‘云何而逢’。这个牧童作为刺客,也就是‘击床先出’所描述的具体情节。而这个牧童究竟奉了谁的命令来作刺客呢? 当然就是表面上盛情款待王亥的主人了。”金开诚校注:“牧竖,牧奴,疑指有易的牧人。刘梦鹏说:‘子亥弊于有易,牧夫牛羊,故直谓之牧竖。’(《屈子章句》)认为牧竖指王亥。后世注家又引申此说,把这两句解释成王亥与有易之女相逢会合之事,说均可参。但‘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四句所问当是同一个故事,‘有扈牧竖’是‘击床先出’二句的主语,所以把牧竖解释成有易的牧人似较切近文义。” 儿童 儿童童(童子;童儿;童孺;孩童;孺童;龀童;三尺童子;三尺童儿;三尺童蒙) 僮(僮子) 孥稚 孥儿 龆发 龀岁 龀齿 齓齿 龆龀 髫稚 髫羁 髦稚 垂发 垂髫 侲子 小朋友 ☚ 小孩 好儿童 ☛ 牧竖mù shù指牧童。《楚辞·天问》:“有扈~~,云何而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