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牡丹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牡丹皮
牡丹皮  mǔdānpí

省稱“丹皮”,亦稱“牡丹根皮”。毛莨植物牡丹的根皮。筒狀或半筒狀,外表灰褐色或紫棕色,内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有發亮的結晶狀物。主治驚癇,吐血、衄血、便血,經閉,癰瘍。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牡丹皮》:“凡采得根,日乾,以銅刀劈破去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牡丹》:“根皮[主治]……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清·張璐《本經逢原·草部·牡丹皮》:“後人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

牡丹皮

牡丹皮cortex moutan

清热凉血药。又名丹皮、粉丹皮, 牡丹根皮。出《珍珠囊》。见《安骥集药方》。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用。主产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苦、辛, 微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 ❶马胸膊痛, 与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 如当归散。
❷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 与当归、川芎、芍药等配伍。
❸马鼻出血,与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赤芍药配伍, 如犀角地黄散。
❹牛尿血, 与阿胶、血余炭、栀子、生地黄等配伍。
❺产后虚热, 与当归、川芎、地骨皮、熟地黄、青蒿配伍。牛、马20~45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 候温灌服。孕畜慎用。本品含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牡丹酚甙(paeono-side)、芍药甙(paeoniflorin)、生物碱等。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 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痉挛作用。

牡丹皮

药名。出 《珍珠囊》。又名丹皮、粉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 的根皮。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等地。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惊痫,经闭,痛经,癥瘕,跌损瘀血,肠痈,痈疡肿毒,潮热。煎服: 6~9g。孕妇慎用。牡丹花: 煎服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根含牡丹皮酚、牡丹皮苷、牡丹皮原苷、芍药苷(Paeoniflorin)、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杆菌有抑制作用。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煎剂对实验动物均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对小鼠有镇静、催眠、镇痛、解热、抗炎和抗惊厥作用。此外,还能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防止小鼠的应激性胃溃疡; 对肠管、子宫有解痉作用。牡丹皮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动物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牡丹皮

牡丹皮

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血热妄行,斑疹隐隐。对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多与犀角,丹皮,赤芍等相配。
❷热病后期,阴虚发热。本品为清透阴分伏火,治无汗骨蒸之佳品;治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骨蒸无汗,常与知母、生地、鳖甲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与知母、黄柏、熟地等相配。
❸血滞经闭,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对瘀血阻滞的闭经痛经,症瘕积聚,常与桃仁、红花、赤芍等相配;对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与乳香、没药、当归等相配。
❹痈疡肿毒。可与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相配;治肠痈又可与大黄、桃仁等相配。本品活血,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 犀角   赤芍 ☛

牡丹皮mǔ dān pí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牡丹(52)。药名。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
【别名】牡丹根皮(《本草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辛苦,凉。
❶《本经》:“味辛,寒。”
❷《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❸《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❶《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❷《本草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❸《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
❶《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❷《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 ,癫疾。”
❸《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❹《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❺《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❻《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❼《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❽《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

牡丹皮

牡丹皮

简称“丹皮”。毛莨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带皮者为灰褐色笔管状,刮去粗皮的为白色或间有茄白色笔管状,商品分为带皮和刮皮丹皮两类,带皮丹皮分为五寸丹、一寸丹、小丹皮、丹须四个规格; 刮皮丹皮分为一、二、三等。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具有凉血、清热、散瘀之功能,对于治疗吐血、血热发斑、鼻衄、劳热骨蒸、经闭症瘕、疮痈肿痛等症有显著疗效。牡丹皮中所含牡丹酚原苷,经水解后产生的牡丹皮酚,有解热镇痛、抑菌和降压作用。湖南为全国主要产区,分布于邵东、邵阳等县,年产量750吨,居全国第二位。产品行销东北、西北、河南、广东、江西等省,刮皮丹出口国外。

☚ 藁本   皮子药 ☛

牡丹皮mǔdānpí

中药名。出金·张元素《珍珠囊》。别名丹皮、粉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等地。辛、苦, 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癥瘕、跌损瘀血、痈肿疮毒, 亦可治高血压, 煎服: 6 ~12 克。孕妇慎用。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挥发油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剂、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煎剂对实验动物均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对小鼠有镇静、催眠、镇痛、解热、抗炎、解痉和抗惊厥作用。

牡丹皮

牡丹皮

牡丹皮

牡丹皮,又名牡丹根皮、丹皮、粉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牡丹。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茎苗,剥取根皮,晒干,称“原丹皮”; 或先刮去外皮,再剥取根皮,晒干,称“刮丹皮”。
原丹皮呈圆筒状或半圆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或略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2~4mm。外表面灰褐色或紫棕色,有多数横长的皮孔及细根痕; 内表面淡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并常见多数发亮的结晶体(牡丹酚)。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略显粉性,粉白色而微红。有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稍有麻舌感。
刮丹皮又称粉丹皮,表面粉红色或淡棕红色。产于安徽、江苏、湖南、四川、陕西、山东、湖北、甘肃、贵州等省。
本品味苦、辛,性凉。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消瘀。主治斑疹、吐血、衄血、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癥积、痈疡、跌仆损伤等。临床用治温病热入血分之发斑及出血症,可配犀角、生地等,方如犀角地黄汤; 治温病热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阴虚血热而致骨蒸劳热,无汗口渴等,可配合青蒿、鳖甲等,方如青蒿鳖甲汤; 治荨麻疹,可配伍赤芍、蝉衣、浮萍等,此皆取其凉血清热作用。治肠痈、痈肿疖疮,可配伍大黄、金银花等,方如大黄牡丹汤,是取其泻热消瘀之功。治血瘀经闭、痛经,可配合牛膝、川芎、当归等,此于热结血瘀者用之尤佳; 治跌仆损伤,瘀血停滞作痛,在理血剂内常加用牡丹皮,是皆取其活血去瘀之效。此外,本品尚有清泻肝火的作用,治肝郁火旺之头痛、目赤、月经不调、胸胁窜痛,常配栀子、柴胡,方如丹栀逍遥散。本品与桂枝都能通血脉中之壅滞,但桂枝气温,通血脉中寒滞; 牡丹皮性凉,通血脉中热滞,两者配合应用。可加强活血去瘀作用。如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都是桂枝、牡丹皮同用。
煎服,5~10g。一般生用或炒用,对出血症,亦可用丹皮炭。血虚有寒、中虚胃弱以及汗出多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实验研究: 根皮含芍药甙、牡丹皮原甙、牡丹皮甙、牡丹皮酚、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挥发油(0.15~0.4%)、植物甾醇和生物碱等。
牡丹皮酚对动物有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并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牡丹皮酚及去牡丹皮酚的丹皮煎剂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对肾型高血压犬和大鼠灌胃也有降压效果。牡丹皮酚还表现有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牡丹皮甲醇提取物及除去牡丹皮酚的水溶部分及甙类部分,也有明显抗炎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甙类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纤溶酶及纤溶酶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牡丹皮酚对离体回肠有抗乙酰胆碱及抗组胺作用,能防止应激所致小鼠溃疡病,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在体子宫的自发运动。对小鼠且有抗早孕作用。
牡丹皮水溶部分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煎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皮酚为有效成分之一。叶的煎剂也有显著抗菌作用,有效成分为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牡丹皮酚口服迅速吸收,大部分在体内代谢,主要由肾排泄。

☚ 干地黄   赤芍药 ☛

牡丹皮

牡丹皮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剥取外皮,晒干。
干燥根皮呈圆筒状、半筒状或破碎的片状,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灰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线纹,粗皮脱落的地方显粉红色,表面有长皮孔及须根痕。内表面棕色或浅灰黄色,有细顺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粉性,外层灰褐色,内层粉白色。有浓厚香气,味微苦。
牡丹皮为少阳人药。功能错综肾气之参伍均调,泻火凉血,消食。主要用于少阳人肾脾两热甚而引起的食滞痞满、消化不良、吐血、衄血、妇人月经不调等证。如《东医寿世保元》独活地黄汤,用本品5g、熟地20g、山茱萸10g、茯苓、泽泻各7.5g、防风、独活各5g,以滋阴清热,健脾消食之功,治疗少阳人食滞痞满,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东医寿世保元》十二味地黄汤,用本品5g、熟地20g、山茱萸、白茯苓、泽泻各10g、地骨皮、枸杞子等以滋阴降火、止血之功,治疗少阳人吐血、衄血、骨蒸热。常用量10~20g。

☚ 大戟   羌活 ☛

牡丹皮

root-bark of peon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