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锣鼓乐minjiɑn luoɡuyue
民间传统社火之一。流传境内各地,种类繁多。建国前称为“社”或“同乐会”。建国后则由各地村委会承办。据1955年统计,全市锣鼓队多达1000余个,演奏人数逾万名。著名艺人和曲目有秦都利民锣鼓队鼓师郑明寿父子演奏的牛拉鼓《什样锦》,兴平桑镇锣鼓队鼓师赵俊明演奏的《风凰单闪翅》,兴平大阜锣鼓师高教养演奏的《十面埋伏》,永寿监军锣鼓队鼓师南俊彦演奏的《五样》,淳化润镇锣鼓队演奏的《赛鼓》等。民间锣鼓乐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如牛拉鼓由过去牛拉车改为大卡车,鼓师舞姿造型亦有创新。民间鼓乐谱均以师承传授“锣鼓经”,集演奏与伴奏锣鼓于一体,既可独立演奏,又可为社火、舞蹈伴奏。大型民间锣鼓乐多是套曲结构,中型是回旋曲体或三段体,小型则是一段休添花加点的自由反复,如淳化赛鼓,或称老鼓,以“九点十三翻”的打法而著名。九点是赛头、滚绣球、硬三翻、软三翻、双击边、三点锣、双采头、单采头和三步头九乐段组成。此外又加共用乐段“鸭子拦嘴”和“小翻”。演奏时依其顺序,将“小翻”插入,并在“滚绣球”、“三点锣”、“双采头”之后,必须加“鸭子拌嘴”,依次结合,共13个乐段,演奏13次,每次称为一翻。比较有名的有秦都利民锣鼓队、渭滨锣鼓队、兴平大阜锣鼓队、永寿监军锣鼓队、城关西村锣鼓队,乾县大王、姜村、梁村锣鼓队、淳化润镇锣鼓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