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拔除病牙的一种操作方法。可依病牙具体情况而定操作方法:牙齿已快自然脱落者只需局部清拭涂消毒剂,执牙钳取之;如病牙情况复杂,须消毒后局麻或阻滞麻醉,分离牙龈,挺松牙根,然后方可拔除病牙,之后可缝合或压迫止血;如为内阻生牙或留有残根,尚须用其他器械处理之。此术适用于牙体病、阻生牙、根尖病、病灶牙、错位牙等。但对高血压、血液病、心脏病、体质虚弱等应十分慎重或充分准备后方可施术。
牙拔除术
牙拔除术是口腔外科最基本的手术。与一般外科手术一样可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产生出血、肿胀、疼痛等反应。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如体温、脉搏、血压的波动等。如果适应证选择不当或者手术中操作错误均可引起并发症。特别是对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等更应谨慎,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拔牙适应证 在全身情况不许可时,虽有拔牙的局部适应证,亦不应拔除,而应采取保守治疗。一般拔牙的适应证如下:
❶因龋齿引起牙体破坏过大,无法治疗或修复者;
❷颈部深龋已达牙槽突下方难以修复者;
❸残根或外伤所致断根不能作桩冠修复者;
❹牙齿根尖病变过大不能采用根管治疗或根尖切除治疗者;
❺牙周病所致牙齿明显松动,牙槽骨吸收达1/2以上,经牙周治疗无效者;
❻因根管弯曲、狭窄或不通而无法进行治疗的牙髓坏疽牙(但若牙髓病变仅限于髓室者可行干尸术而不需拔牙)。
❼排列不齐的错位牙、多余牙妨碍正常咬合,影响咀嚼功能或引起食物嵌塞,导致牙周炎及邻牙龋坏者;
❽由于无对颌牙而伸长的牙齿引起食物嵌塞或影响义齿修复者。
❾阻生智齿并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导致邻牙吸收或龋坏者;
❿牙齿因外伤劈裂、折断而不能修复者;(11)外伤所致颌骨骨折线上的牙齿应及早拔除,但若该牙有利于骨折固定并能防止其移位者仍可保留;(12)牙源性感染如蜂窝织炎、颌骨骨髓炎及上颌窦炎的病原牙应拔除;(13)位于颌骨囊肿、良性肿瘤部位的牙齿应根据病变性质及牙齿本身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拔除,常需在切除肿瘤或摘除囊肿时同时处理,不宜在术前单独拔牙;(14)颌骨内的埋伏牙当其压迫神经干引起疼痛时应该拔除;(15)牙齿虽无病变但妨碍义齿安装及固位者,或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者;(16)引起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炎,某些眼病(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牙源性病灶牙,为了治疗上述全身性疾病必要时应拔除患牙;(17)颌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应该拔除处于放射区内的牙齿,否则易引起放射性骨髓炎;(18)乳牙迟脱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及时拔除(但对于其下方无恒牙胚之迟脱乳牙应保留);(19)乳牙根尖周炎不能控制而反复急性发作者应予拔除。近年来由于牙齿再植术的发展,对于某些原来无法治疗的牙齿可通过牙再植术而得到治愈,因此拔牙范围相应缩小。拔牙禁忌证 牙拔除术的禁忌证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的。全身性禁忌证中主要包括:
❶血液病,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出血时间延长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坏血病等。拔牙手术可引起术后出血不止,一般禁忌拔牙。
❷心脏病,对已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者如呼吸困难。紫绀、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或肝肾功能异常时严禁拔牙。对一般无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人可以拔牙,但在麻醉剂中不加肾上腺素,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术中需注意尽量减少创伤,仔细止血。术后注意预防感染。特别是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人必须拔牙时,应在术前及术后注射抗生素以预防在拔牙后可能因细菌感染而发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对于有心绞痛病史者拔牙要慎重,必须备有使冠状动脉扩张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潘生丁等。如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稍微活动后即感到心跳气喘则应暂缓拔牙。
❸高血压,当已合并有脑、心、肾等器质性病变者应避免拔牙,以免产生“高血压危象”。对一般的高血压病人是否可以拔牙应根据血压高低,有无自觉症状,血压是否稳定及病人精神是否紧张来决定。如有自觉症状或血压超过180/100mmHg以上时,应先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下降后再拔牙。拔牙时还应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以避免精神紧张引起血压上升。麻药中禁用肾上腺素,注意完善止血。
❹肝脏病,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暂缓拔牙,因此类肝脏疾患可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行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出血,术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维生素C、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药物。
❺肾脏病,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宜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术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止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而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❻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一般的必须拔牙时应请内科会诊,控制血糖不过高再行拔牙(早晨空腹时血糖不超过160mg%)。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
❼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的突然加重,即出现“甲状腺危象”; 重者能迅速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必须拔牙时应作详细检查,其基础新陈代谢应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醉剂中忌用肾上腺素。术前后应采取消炎措施。
❽急性传染病、恶性贫血、严重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迟伤口愈合,合并感染,因此若非急需应暂缓拔牙。
❾有器质性及功能性神经疾患的病人,应考虑到在手术中及手术后引起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故应该在神经科医师会诊与术前治疗以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前应给予镇静剂,术中应尽量避免一切导致病人精神紧张恐惧的因素。
❿妊娠期,妊娠3个月以前、6个月以后是容易发生流产及早产的时间,故在此期内最好延期拔牙,必须拔牙时以在3~6月时较为安全。妊娠期拔牙应在术前给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并应于手术前后1~2日注射黄体酮。手术应尽量避免疼痛,减少不良刺激,麻醉剂中不加肾上腺素。对于有习惯性流产及早产史者除非有特殊指征,妊娠期不宜拔牙。(11)月经期,可能引起代偿性出血。除非急需应延期拔牙。(12)口腔粘膜溃疡性病变如急性龈炎、口炎等,拔牙术后不仅创口因炎症存在易出血,而且容易遭至感染,故应暂缓拔牙。(13)位于恶性肿瘤区域内的牙齿,禁忌单独拔牙,因可能引起肿瘤的迅速生长和扩散,而应在切除肿瘤同时包括患牙整块切除。牙源性急性炎症期拔牙 应根据病人局部炎症的特点,机体状态以及手术难易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急性炎症期拔牙可能达到迅速止痛、引流及缩短疗程的目的,如急性根尖周炎常可获良好效果。如果全身情况较差或手术复杂、损伤大,反而可使炎症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故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❶急性根尖周炎早期,炎症尚局限于牙槽窝内,拔除患牙可收效,但当炎症已扩散至颌周间隙时,单纯拔牙并不能解决问题。
❷根据患牙的部位,上颌牙拔除后容易建立引流。而下颌牙则差,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引流不畅,炎症更容易扩散。故在冠周炎的急性期一般不主张拔牙,应首先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炎症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待炎症基本控制后再拔除病原牙。
❸单根牙、松动牙拔除较易,手术创伤小,常有利于控制炎症,但操作时宜轻巧,且忌粗暴,不要搔刮牙槽窝,术前术后应给予抗菌药物。而多根牙或稳固的牙齿或者估计可能断根和需要翻瓣凿骨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者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故不宜在急性期拔牙。
❹年老体弱或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不宜在急性期拔牙,以免加重症状。
拔牙的术前准备 术前应向病人介绍有关术前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其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术前检查:根据拔牙禁忌证询问病人的全身情况,必要时可进一步体检、化验,透视等。对于局部情况,应先检查患牙是否适宜拔除,再考虑拔牙的难易程度及选用何种拔除方法。复杂的牙齿如阻生牙、埋伏牙等须结合X线片进一步了解牙的位置,牙根数目、形态、弯曲等情况以及根尖有无病变等。消毒手术区: 术前应以消毒漱口剂如1:5000高锰酸钾液含漱。麻醉注射区及手术区应以1%碘酊消毒。复杂的拔牙手术可用75%酒精消毒口周,并铺盖无菌有孔巾。术者手的处理:简单拔牙术前,术者应用肥皂水将手洗净,再用浸泡于0.1%新洁尔灭中的手巾将手擦干即可。复杂的拔牙手术,术者应按常规洗手,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泡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手指与器械,应避免接触外界污染物。病人和术者的位置:为了便于手术操作,病人与术者均应有合适体位。拔上颌牙时椅子应稍升高,病人头应稍后仰,使上牙颌面与地面约成45°角,患牙与术者肩部同高。拔下颌牙时椅子应稍下降,下牙颌面与地面平行, 患牙与术者肘关节同高。术者一般立于病人右前方,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站在右后方或前方。
拔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口腔消毒及麻醉后即可进行拔牙。应用牙钳拔除牙齿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❶分离牙龈,用牙龈剥离器自患牙牙龈缘插入龈袋内至牙颈部并紧贴牙颈部表面分离附着于其上的牙龈组织。分离牙龈必须彻底,围绕牙颈部唇、颊面和舌、腭面剥离,其深度直达牙槽嵴,最好一次完成。在剥离时应避免撕伤牙龈。如果牙龈分离不彻底,常常会造成手术中牙龈组织的撕裂伤和术后出血。
❷安放牙钳,牙龈分离后,右手握持牙钳,将牙钳钳喙分别从患牙的唇、颊侧和舌、腭侧自游离牙龈缘与牙齿之间插入,紧贴牙齿表面向牙颈部推进,使钳喙接触牙槽骨嵴并夹住牙颈部。在安放牙钳时,注意不要误将牙龈组织夹住;必须使钳喙与患牙长轴一致,使牙钳与牙齿成为一体、牢固地夹住患牙。拔乳牙时,牙钳不要安插太深,以免损伤薄而软的牙槽骨壁,或者误伤位于乳牙深部的恒牙胚。多余牙、错位牙如不能从唇、颊侧和舌、腭侧钳夹也可以从近远中面安放牙钳。
❸脱位运动,牙钳安放妥当后就可以进行脱位运动。应根据牙齿的不同解剖形态,牙槽骨板的厚薄和牙槽骨壁弹性等特点灵活运用力量,使牙齿能循阻力最小的方向脱位。根据脱位运动中用力的方向可分为以下四种:推力或压力:牙钳安放好后,拔上颌牙时使用推力,拔下颌牙时使用压力。这样,在整个脱位运动中牙与牙根才能密切贴合,而不致滑脱。推力和压力是开始脱位运动的第一步,是在任何牙齿拔除术中都需要的。侧力或摇力: 拔除任何牙齿都可以使用侧力,尤其适用于拔除牙根扁平的下前牙、上下颌双尖牙及磨牙。方法是紧握牙钳,将患牙夹牢,向唇、颊侧和舌、腭侧方向反复摇动,以撕断牙周膜纤维,并使牙槽骨壁在最大弹性限度内逐步扩大牙槽口径。摇动牙齿时应首先和主要向牙槽骨壁薄,阻力小的方向施力,开始时幅度不宜过大,动作不要过急,要缓慢而有节律,逐渐增大摇动的振幅和力量,直至牙根在牙槽窝中完全松动为止。旋转力:主要适用于拔除圆椎形单根牙,如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下颌尖牙及双尖牙只能配合使用很小的扭转力而主要是使用侧力。多根牙和下前牙不能用旋转力以免造成牙根折断。应用旋转力时应紧握牙钳沿牙齿长轴左右反复旋转,逐渐加大旋转力量,每次旋转的弧度相当于圆周的1/4~1/8弧度,直至撕断牙周膜,使牙齿松动后拔除。拔力或拉力: 这是牙齿脱位运动的最后步骤。应在牙齿被充分摇松或扭松后才开始使用拔力。当牙齿从牙槽窝中拔除时是以拔力为主,摇动或扭转为辅的动作同时进行,应向阻力较小的方向用力(阻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牙根形态、牙槽骨板厚薄及牙槽骨吸收多少有关)。应注意当牙周膜纤维尚未撕断,牙槽窝亦尚未扩大,牙齿尚未完全松动时不要过早使用拔力,如果勉强使用强力拔牙容易造成牙根折断。同时,由于用力过大造成手术者的手部疲劳,以至不能控制牙钳,使牙钳移动或滑脱甚至造成击伤对颌牙的情况。在使用拔力时,直的单根牙可以沿直线使用拔力,而多根牙应循牙根弯曲的弧度拔除。一般牙根均向远中方向弯曲,因此,使用拔力时,应略向远中方向施力。
❹使用牙挺,有的牙齿牢固须先用牙挺挺松后再用牙钳拔除。如拔除稳固的磨牙时须配合使用牙挺。对于残冠、阻生牙或错位牙、断根等无法用牙钳钳夹时也必须使用牙挺挺除。或者将牙齿挺松上升后再用牙钳拔出。使用牙挺的方法是先将挺喙由颊侧插入患牙近中面的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使挺喙的凹面与牙根表面接触,凸面与牙槽嵴接触。以牙槽嵴为支点,运用杠杆和轮轴的原理,将撬力和楔力结合起来,即边插入边转动、边撬动,在旋转撬动的同时,不断地将挺喙斜面推压入牙槽窝骨壁与牙根之间,直至牙齿被挺松为止。应注意使用牙挺方向要准确,用力要适当。切不可以邻牙做支点,以免将邻牙挺松,在操作中需用左手手指扶持在患牙及邻牙上,并适当协助控制牙挺,以便感觉挺松的程度并防止牙挺滑脱刺伤邻近组织,如果在用力时感到邻牙也被挺动,则表明牙挺安放不当应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