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子bǎng zi即折子。公文书的一种。王建《宫词》之五十九:自写金花红牓子,前头先进凤皇衫。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牓子2 牓子2 bǎngzi 亦作“榜子”。亦稱“録子”、“劄子”。書札,奏摺。唐·王建《宫詞》詩之五十九:“自寫金花紅牓子,前頭先進鳳凰衫。”《新唐書·王起傳》:“帝嘗以疑事令使者口質,起具牓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號曰‘寫宣’。”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唐人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牓子,亦謂之録子,今謂之劄子。”《宋史·職官志二》:“翰林學士院……凡奏事用榜子,關白三省,樞密院用諮報,不名。”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告令 > 牓子1 牓子1 bǎngzi 亦作“榜子”。文告,布告。唐·李公佐《謝小娥傳》:“歲餘,至潯陽郡,見竹户上有紙牓子,云:‘召傭者。’”《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七:“当時人骨肉相散失,沿路皆帖榜子。”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柬帖 > 名片 > 牓子2 牓子2 bǎngzi 即名帖,官吏相見時用。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曹彬既平江南回,詣閤門入見,牓子稱奉勅句當公事回,其不伐如此。”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士大夫交謁,祖宗時用門狀,紹興初乃用牓子,直書銜及姓名。” 牓子 ☚ 劄子 策问 ☛ 0000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