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窑变粉红碗
宋代钧窑瓷器,传世品。高八点九厘米,口径十五厘米,足径四点六厘米。敛口,圆唇,腹部缓缓向内斜收,内底呈尖状,圈足小稍外撇。胎骨为浅灰色,胎泥洗练,较一般钧瓷更精细、致密,成形性能良好。碗内外壁均施蓝色乳光釉,釉质莹润,具有淡淡的蓝色光泽。在内外壁蓝色釉中,均泛有不规则粉红色釉斑块,蓝乳光釉中衬托着粉红釉红。碗足不施釉,涂有薄薄一层浅赭色汁。此碗造型简洁古朴,是钧窑为宫廷生产的优秀作品,也是宋代钧窑中十分难得的代表作。钧窑,地在河南省禹县,因金代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禹县城内八卦洞的窑场曾烧造北宋宫廷用瓷;金元时,继续烧造,到明宣德年间,还奉命烧造酒缸、瓶、罐等器。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一种乳浊釉,即通常所说的钧窑窑变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