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爱鸟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爱鸟周àiniǎo zhōu

爱护鸟类活动周的简称。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护鸟类活动周。北京的爱鸟周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例如:“北京市政府即将向市属各单位发出《加强鸟类保护,开展‘爱鸟周’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人民在今年4月初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鸟周’活动。”(《北京日报》1983.3.6)

爱鸟周

爱鸟周ainiaozhou

为了使全国人民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视,1962年,国务院发出 “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提出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自然财富,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1981年,国务院再次发出通知,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同意林业部、外交部、外贸部、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8个单位联名提出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1个星期为“爱鸟周”的建议。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已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相继规定出本地区的爱鸟周,并于1982年开始全国性爱鸟周活动。在爱鸟周期间开展多种爱鸟活动。如举办学术报告会、悬挂人工鸟巢、悬挂爱鸟标语、建立爱鸟宣传站、举行爱鸟文艺活动和表扬爱鸟先进个人和单位等。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爱鸟周


☚ 环志   家禽 ☛
爱鸟周

爱鸟周ainiaozhou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鸟周”活动,进行爱护鸟类的宣传和教育。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爱护益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节。我们大家都要关心、热爱和保护鸟类。

☚ 植树节   中国 ☛
爱鸟周

爱鸟周

为了促使全国人民对野生鸟类资源保护的重视,1962年,国务院发出“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提出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自然财富,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1981年,国务院再次发出通知,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同意林业部、外交部、外贸部、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8个单位联名提出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初的1个星期为“爱鸟周”的建议。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已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相继规定出本地区的爱鸟周,并于1982年开始全国性爱鸟周活动。老年人应积极选择参加其中力所能及的各项活动。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爱鸟周

省市自治区爱鸟周省市自治区爱鸟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4月1~7日
4月12~18日
5月1~7日
4月1~7日
5月1~7日
4月22~28日
4月22~28日
4月24~30日
4月1~7日
4月20~26日
4月20~26日
5月1~5日
4月11~17日
4月1~7日
4月23~29日
4月21~27日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南省
台湾省
4月1~7日
4月1~7日
3月20~26日
2月22~28日
4月2~8日
3月1~7日
4月1~7日
待定
4月11~17日
4月24~30日
5月1~7日
4月1~7日
5月3~8日
3月20~26日
☚ 环志   野生动物保护法 ☛
爱鸟周

爱鸟周

1982年4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局、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鸟类保护的报告,确定每年4月24日至30日为甘肃省的 “爱鸟周”。从1982年开始, 各地集中时间和力量,每年开展一次“爱鸟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爱护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有关科学知识。黄河兰州段,50年代初期,曾有多种候鸟栖息越冬,后因环境污染和乱捕滥猎,候鸟越来越少。1982年开始“爱鸟周”活动以后, 前来黄河兰州段停歇、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1985年调查, 从河心岛到雁儿湾一带, 越冬候鸟有赤麻鸭、绿头鸭、赤膀鸭、斑嘴鸭、绿翅鸭、针尾鸭、琵嘴鸭、凤头潜鸭、红头潜鸭、翘鼻麻鸭、赤颈鸭、白眉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普通秋沙鸭、棕头鸥、红嘴鸥、银鸥、鱼鸥、大天鹅、豆雁、大白鹭、中白鹭等近30种,1 000余只, 以赤麻鸭最多。此外,大、小苏干湖,尕海和干海子几处候鸟保护区的鸟类数量增加二成左右。

☚ 甘肃省省鸟   猕猴 ☛
000050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