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etius1715—1771)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宫廷医生家庭,曾就读于路易十四专科学校,并担任过国家总包税官,1751年辞官后专心从事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 《论精神》、《论幸福》、《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等。
爱尔维修继承和发展了伊壁鸠鲁、霍布斯、洛克等人的伦理思想,并把哲学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政治和伦理学中,形成自己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体系。他认为,人的生命原则就是肉体感受性,它表现为趋乐避苦的情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必然性支配,没有意志自由。以肉体感受性为基础的自爱和利已是人类的天性,是推动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利益是一切能使人增进快乐、减少痛苦的事情,是判断人的思想和行为道德与否的依据。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与公共利益相结合的,美德就在于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一致。使个人的行为符合公共利益并产生公共福利,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是道德的最高标准。道德产生于人类的本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切道德都以需要、交往和利益为基础。个人利益支配着个人道德的判断,社会利益支配着社会道德的判断,只要正确地理解个人利益并具有良好的社会立法,就能够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利已与利他统一起来。利益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不同的,因而道德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其恶习和美德都是社会影响的结果。人虽然无时不在追求个人利益,但他们的欲望却不仅不恶,而且没有劣根性。自私自利的欲望之所以常常导致恶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所以常常处于分离状态,其根源完全在于人们的无知和教育、法律的不完善。因此,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进行良好的公共教育,改良社会环境和政治法律。爱尔维修的伦理思想实现了由快乐主义向功利主义的转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理论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英国功利主义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