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爬山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爬山虎 爬山虎短篇小说集。李韵如著。1937年7月1日文周出版社初版。收《父亲》、《爬山虎》、《胜利》等短篇小说9篇。 ☚ 民间集 小魏的江山 ☛ 爬山虎páshānhǔ落叶藤本植物,茎上有卷须,卷须前端有吸盘,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 爬山虎Boston ivy;Japanese ivy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别名爬墙虎、地锦。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大藤木。染色体数2n=40。卷须短且多分枝,端具粘性吸盘。叶广卵形,先端略呈3尖裂。幼苗或老株基部萌条上所生之叶常具3小叶构成的掌状复叶,缘有粗齿。花淡绿色,浆果球形,蓝黑色,10月果熟。 爬山虎新叶嫩绿,秋叶橙黄或砖红色,是优美的墙面绿化材料;适用于青灰和白色墙面及园林山石和壮老年树光秃干枝装饰。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忍耐力,滞尘力强,适于工矿区及精密仪器厂绿化应用。也可用作园林地被植物,覆土护坡。 同属常见栽培观赏的种有:美国地锦(P.quin-quefolia),别名五叶地锦。卷须长,吸盘较大。掌状复叶5裂。产中美洲,喜光,喜较高的空气湿度,在大陆性气候地区,吸盘形成困难,故攀附能力变差,但长势比爬山虎旺盛,秋叶血红色,更显艳丽。异叶爬山虎(P.heterophylla),叶异型,营养枝上叶常为单叶,心形,较小,果枝上叶为具长柄的三出复叶,中间小叶长卵形至长卵状披针形,侧生小叶斜卵形,产中国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福建及广东,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栽培应用较多。此外,还有亮绿爬山虎(P.laetevirens)、三叶爬山虎(P.himalayana)、粉叶爬山虎(P.thomsonii)、花叶爬山虎(P.henryana)及东南爬山虎(P.austro-orientalis)等。 爬山虎药名。 爬山虎靴子。满语称“卡萨”。底薄、简短、轻捷便利。清朝武弁、差官多著之,又称“快靴”。东北民间也流行此靴。 爬山虎boston ivy,Japanese creeper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Planch.,又称地锦、爬墙虎。葡萄科,爬山虎属。产中国东北至华南。日本和朝鲜半岛亦产。落叶大藤本。枝粗壮,高分枝。卷须短,须端扩大成吸盘。叶宽卵形,先端常3裂,下部枝条的叶有时分裂成3小叶,具粗锯齿。6月开淡黄绿色花,聚伞花序着生于两叶之间的短枝上。浆果近球形,蓝黑色。2n=40。暖温带植物,耐旱,耐寒,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生长迅速。播种和扦插繁殖。供垂直绿化,遮蔽墙壁或作地被植物用。根、茎入药,破瘀血,消肿毒。同属观赏种在中国有9种。 爬山虎靴子。满语称 “卡萨”。底薄、筒短、轻捷便利。清代武弁、差官多著之,亦曰“快靴”。 爬山虎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藤本。老枝皮孔明显,多分枝。叶广卵形,长10~20 cm。先端略呈3尖裂或裂成3小叶。聚伞花序。浆果球形,1果含种子2粒。花期7月上旬。10~12月落叶。 爬山虎 爬山虎清代的一种快靴。其式为矮靿、薄底。由于这种鞋与当时流行的靴筒较高、鞋底较厚的靴子相比、具有轻便利步的特点,所以时称“爬山虎”。多为武弁、公差所穿。好武术练功夫者也穿。 ☚ 旗鞋 发式 ☛ 爬山虎 爬山虎Pashanhu亦称“巴山虎”、“地锦”。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卷须先端具吸盘。叶广卵形,有时两或三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黎伞花序。浆果紫黑色。产于我国各地,亦见于日本。栽培,常攀援在墙壁或岩石上,供观赏。茎和根入药,有祛风通络、止血作用,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便血等症。 ☚ 昙花 变色龙 ☛ 爬山虎páshānhǔ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 爬山虎 爬山虎爬山虎,又名爬墙虎、大风藤、枫藤、石壁藤。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地锦。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的根及茎、叶。原植物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辽宁、河北、陕西、湖北、湖南等省。 ☚ 虎刺 荭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