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燕麦病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燕麦病害oat diseases已报道50多种,其中病毒病害6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6种,真菌病害30多种。中国至1958年已发现17种。
燕麦散黑穗病 世界上种植燕麦的地区都有发生,是燕麦的重要病害,但为害程度较坚黑穗病轻。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江苏等地均有发生。除为害燕麦外,还侵染野燕麦(Avena fatua)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等杂草。主要为害花器,病穗全部或大部小穗的子房受破坏,充满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孢子堆外表有被膜,易破裂散出孢子,仅留穗轴。病原物为燕麦散黑粉菌,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表面有细刺,大小为7~8×5~6(微米)(图2)。病菌发育温度为5~34℃,适温为15~28℃。冬孢子在燕麦开花期侵入,萌发后入侵护颖和种皮,以潜伏菌丝体休眠,翌春带病种子播种后,侵入幼苗。应用鉴定坚黑穗病菌的鉴别寄主可区分为A1~A2020个生理小种。已命名的抗燕麦散黑穗病基因共13个,兼抗坚黑穗基因5个。
燕麦冠锈病 燕麦栽培区都有发生,就世界范围而言,燕麦冠锈病比燕麦秆锈病为害更重。中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各地即已发现。除为害燕麦外,还侵害毒麦(Lolium temulentum)等禾本科杂草。并可在鼠李属(Rhammus spp.)植物上转主寄生。燕麦叶、秆和叶鞘上均可受害,病斑为橙黄色椭圆形小点,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以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产生黑色略隆起不破裂的斑点,为病菌的冬孢子堆。病原物为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属担子菌,锈菌目。夏孢子球形或卵形,大小为24~32×18~24(微米); 冬孢子暗褐色,双胞,有柄,大小为36~64×12~26(微米),顶端厚有数个突起,状如王冠,因此称冠锈菌(图3)。夏孢子发芽适温为20℃,10℃以下或25℃以上则不能发芽。冠锈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着致病性不同的生理小种。50年代美国的西蒙和墨菲(Marr Dixson Simons and Hick-man Charles Murphy)筛选的10个标准鉴别寄主共鉴定出472个生理小种。1971年美国的弗来西曼和巴克(George Fleischman and Robert John Baker)改用10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建立一套新鉴别寄主。国际上确定了69个抗冠锈病单基因系被命名为Pc-1~Pc-69。冬孢子在病部越冬后,翌春发芽产生担孢子侵害鼠李属植物,在叶片正面产生性子器,叶背面产生锈子器。锈子器内产生锈孢子侵染燕麦,而后产生夏孢子再次侵染蔓延。有些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次年发芽直接侵染为害。温暖多雨有利于该病流行。
燕麦秆锈病 发生普遍,并周期性引起危害,造成损失。美国和加拿大曾多次全国性发生,如1953、1970、1977年均造成损失。中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个别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症状与小麦秆锈病相似。病原物为禾柄锈菌燕麦变种,属担子菌,锈菌目。夏孢子长卵形,表面有小刺,黄褐色,大小为24~40×14~23(微米)。普通小檗(Berberis valgaris)是其转主寄主。性孢子和锈孢子先在小檗上产生,而后再传播到燕麦植株上。燕麦秆锈菌是专性寄生菌。美国的斯塔克曼(Elvin Charles Stakman)等最先研究燕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美国斯特沃特(Donald Mar-tin Stawart)修订后确定7个标准鉴别寄主,共鉴定出97个生理小种。加拿大的马丁(J.W.Martens)和美国的罗尔夫斯(Alan Paul Roelfs)用10个近等基因系建立一套新鉴别寄主,在北美鉴定出54个无毒力/有毒力的组合。国际上已命名的抗燕麦秆锈病基因共17个,编号为Pg-1~Pg-16和Pg-a。 燕麦的其它病害有燕麦红叶病,是一种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害,近年来间歇性地流行,有的年份造成很大损失; 燕麦线虫病(Heterodera avenae Woll.)以其为害重,寄生广泛,引起世界主要燕麦区的重视。此外,还有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Speer= Ery-siphe graminis DC.],赤霉病 [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叶斑病[Drechslera avenae(Eidam)Shoemaker=Helminchosporium avenae Eidam]、炭疽病[Collectotrithum graminicola(Ces.) G.W.Wils.]、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麦角病[Claviceps purpurea (Fr.)Tul.]、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Arx et Oliver var. avenae]、叶枯病 [Bipolarisvictoriae (Meehan et Murphy) Shoem. =Helmin-thosporium victoriae Mechan et Murphy]、黑茎病(Leptosphaeria avenaria G. F. Weber)、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细 菌 性 叶 枯病[Pseudomonas coronafaciens (Elliott) Stevens]和细菌性条斑病[Pseudomonas striafaciens(Elliott)Starr et Burkh.]等。 病害控制 根据病害的传播和发生特点,可采取单一的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❶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温汤浸种或应用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拌种; ❷选用抗病品种; ❸铲除中间寄主,及时拔除病株; ❹合理轮作,适期播种; ❺发病后可喷施萎锈灵等杀菌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