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燕太子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末燕王喜之太子。名丹。曾为质于秦。因秦王政待其不善,怨而逃归。燕王喜二十五年(前230年),秦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两年内灭韩破赵,兵临燕境。为挽救国家危亡,他采处士田光建议,深结壮士荆轲,并遣轲入秦,命他生劫秦王政,迫秦退还侵地;如不成,则见机刺杀之,轲至秦失计被杀,秦王政即令增兵伐燕。燕王喜二十九年,即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秦破燕拔蓟(今北京),迫燕杀太子丹。 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古代壮士传说。见《燕丹子》。相传战国末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时,秦王对他无礼。欲求归,秦王诡称:如果乌鸦白头,马生角便允许你回去。丹仰天叹息,果然乌鸦白了头,马生了角,秦王不得已只好放了他。他回国后,打算报仇,写信给辅导官麹武。麹武劝他联合楚、赵、韩、魏等国共同对付秦国,他嫌这样太慢。麹武便给他推荐了足智多谋的田光。田光又向他推荐了荆轲。荆轲到燕国,太子丹把他奉为上宾,与他同乐、同吃、同住,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三年后荆轲接受太子丹的委托,以武阳为助手,带着秦国仇人樊于期的头和地图去秦国。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执酒为他送行。他唱起了悲壮的《易水歌》。去秦后,由于武阳胆怯,双脚发抖,脸色灰白,引起秦王的怀疑。荆轲急忙上前为武阳开脱,并献上地图。图穷匕首见,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用匕首对准秦王胸膛,历数秦王的罪行。秦王心生一计,要荆轲让他听听琴再死,而琴曲中有暗示秦王逃走的方法,荆轲不知,秦王照琴声的暗示拔下背上的剑,扯掉衣袖,跨过屏风逃走。荆轲将匕首投了过去,刺入铜柱内,仅刺穿了秦王的一只耳朵。荆轲因此壮烈牺牲了。 ☚ 燕丹子 语林 ☛ 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国太子,燕王喜之子。最初,入质于赵,秦王政生子赵,故与之相熟。秦王政即位以后,太子丹入质于秦,不久,亡归燕。当时,秦已灭韩,并陆续吞并赵、魏的广大地区,兵临燕国边境。为缓解秦军的威胁,公元前227年,太子丹使荆轲入秦,谋刺秦王或劫持秦王政使之归还侵占列国的土地,未遂,荆轲被杀。秦军大举攻燕。次年,攻破燕国,秦将李信逐太子丹于衍水之中。迫于秦军的攻势,燕王喜派人斩太子丹,将其首献于秦。 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名丹。曾在秦国为人质,后逃归。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他阴谋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于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派荆轲入秦行刺,未遂。次年秦军攻破燕国,他逃奔辽东,被燕王喜斩首献给秦国。 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国太子,燕王喜之子。最初,入质于赵。秦王政生子赵,故与之相熟。秦王政即位以后,太子丹入质于秦,不久,亡归燕。当时,秦兵临燕国边境。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为解秦军威胁,太子丹使荆轲入秦,谋刺秦王或劫持秦王政使之归还侵占列国的土地,未遂,荆轲被杀。秦军大举攻燕。次年,破燕国,秦将李信逐太子丹于衍水之中。迫于秦军的攻势,燕王喜派人斩太子丹,将其首献于秦。 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末燕王喜太子,名丹。曾入质于秦,后逃归。燕王喜二十八年 (前227),秦军攻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秦王,不中,秦攻燕益急,破燕都蓟(今北京)。太子丹与燕王逃奔辽东,秦军追击,燕王急,斩其首献秦。 燕太子丹见 姬丹 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时燕国末代王喜之子。姬姓。质于秦。少时,在赵与秦政甚欢。政为秦王,双方交恶,乃亡归燕。患秦军逼境,阴养壮士二十人,尊荆轲为上卿。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使轲以献秦亡将樊于期之首及燕督亢地图之名,袭刺秦王。事败。秦军攻燕,燕王退保辽东,被迫斩丹以献秦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