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焦菊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焦菊隐1905—1975

天津人,一作北平人
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和文学翻译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总导演兼艺委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剧协常务理事等职。著有《焦菊隐戏剧论文集》,译有《爱坡故事集》、《契诃夫戏剧集》,改编戏剧有《女店主》、《龙须沟》,导演有《布雷乔夫》、《蔡文姬》、《茶馆》等。
原名:焦承志
字:菊隐
号:居隐
笔名:孔忧
艺名:菊影、菊隐

焦菊隐1905—1975

戏剧艺术家。河北天津人。早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决心放弃国外的优越职位,把自己所学献给苦难的祖国。193年回国后,顶住了国民党政府的压力,翻译了大量的进步文艺、戏剧作品和理论著作,发表了许多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长诗和文章,并先后创办了北平艺术馆和校友剧团,从事进步戏剧活动。1948年秋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全国解放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总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导演了《龙须沟》、《明朗的天》、《耶戈尔·布雷乔夫》、《茶馆》、《智取威虎山》、《虎符》、《关汉卿》、《蔡文姬》等二十几部著名话剧。他曾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委员会主任等。

焦菊隐

我的戏剧生活
忆焦菊隐同志导演《蔡文姬》
焦菊隐
苏民 刁光覃
贵阳交通书局出版
光明日报1978年9月24日,10月1日、8
杰出的戏剧艺术家焦菊隐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1979年5月24日
回忆我的爸爸——焦菊隐
焦菊隐与话剧的民族化
焦菊隐先生二三事
焦菊隐和中华戏校及校友剧团
情意深深忆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序
回忆焦菊隐
焦世安
童超
林连昆
王金璐
曹禺
秦瑾
文汇报1979年11月18日
文汇报1985年12月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12月13日
光明日报1985年12月22日
艺术世界丛刊1979年1期
戏剧艺术论丛1979年1辑,新华月报
1980年1期
杰出的导演艺术家焦菊隐
敬悼焦菊隐师
一位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人——悼念焦菊隐先生
在困境中苦斗——焦菊隐先生在四川的一段生
陈刚
张起钧
胡絜青
陈刚
戏剧艺术1979年3、4期
*传记文学1980年36卷1期
广州文艺1980年1期
戏剧与电影1981年6期
短暂的交往,永恒的怀念——忆焦菊隐
焦菊隐生平片断
北京“人艺”的风格及其形成——兼谈焦菊隐、
赵起阳等人的贡献
潘孑农
蒋瑞等
余乃璜等
艺谭1982年1期
北京艺术1983年1—3期
戏剧论丛1982年2辑
焦菊隐(1905—1975)关国煊*传记文学1982年40卷6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311页
访艺术大师梅兰芳和焦菊隐
我和天津第一模范小学
戏剧家以外的焦菊隐
二十六岁的戏曲学校校长——焦菊隐
逝世人物:焦菊隐(1905—1975)
孙世恺
焦菊隐
姜德明
傅德威
新闻研究资料1982年总16辑
剧坛1983年6期
名人传记1985年1期
戏剧报1985年4期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27页
焦菊隐
焦菊隐传
焦菊隐
焦菊隐与“老人艺”
忆焦菊隐
李立明
秦瑾 蒋瑞
阿英
杨宝棕
叶子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36页
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1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2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4辑第149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14辑第156页

焦菊隐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焦菊隐
话剧民族化的开拓者——谈焦菊隐的导演艺术
焦菊隐其人其事
从两个提纲看焦菊隐的戏剧美学思想
为话剧民族化呕心沥血——纪念焦菊隐诞生八
十周年、逝世十周年
段婴等
赵起扬
冬茗
苏民等
童超
戏剧报1957年总41期
人民日报1986年2月3日
团结报1987年7月17日
文艺研究1984年4期
文艺界通讯1986年1期
立足于民族传统——为纪念焦菊隐先生而作
我们的总导演焦菊隐
焦菊隐先生的话剧民族化思想
焦菊隐与中华戏校
已故著名戏剧艺术家焦菊隐逝世15周年
林涵表
苏民
高新生
翁偶虹
李方诗等主编
文艺界通讯1986年3期
文艺界通讯1986年3期
戏曲研究1986年19辑
人物1987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449页

已故戏剧大师焦菊隐北京人艺纪念其诞辰九十
周年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391页
焦菊隐(1905—1975)京 声 溪 泉新中国名人录第140页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975

诗人、戏剧家。原名承志。天津市人。1922年开始创作诗歌。1924年入燕京大学,毕业后创办北平中华戏曲学校并兼任校长,出版诗集《夜哭》《他乡》。所写诗作受象征派影响。1934年赴法国专攻戏剧。写了《今日之中国戏剧》《唐·宋·金的大曲》《亨利·贝克戏剧中的社会问题》等论文,获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广西、四川等地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主任,导演过《夜店》《桃花扇》等不少名著。1948年赴解放区参加革命。曾翻译剧作《女店主》《伪君子》《现代短剧译丛》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总导演等。艺术论著有《导演的艺术创造》《豹头·熊腰·凤尾》《略谈话剧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译作有契诃夫全部剧本。有《焦菊隐文集》。

☚ 姚克   黄源 ☛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2.11——1975.2.28

原名焦承志,号居隐。曾用名菊影。笔名有孔忧等。天津人。在天津读中学期间,因受五四运动影响,曾与同学组织剧社,自编自演过一些剧目。1924年进北平燕京大学政治系国际问题专业读书时,翻译莫里哀、哥尔多尼等人的剧本。1928年任北平第二中学校长,兼北平研究院出版部秘书。1929年出版《现代短剧译丛》(收欧美短话剧十一个)。1931年创办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校长,曾为该校学生排演和整理加工《孔雀东南飞》、《汾河湾》等剧。1935年去法国巴黎大学当研究生,专攻戏剧。博士论文写的是《今日中国之戏剧》和《唐宋金之大曲》,还写有《亨利·贝克戏剧中的社会问题》,在法国出版,是第一部中国人以外文介绍中国戏剧的书。1938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西大学文史系、广西教育研究所、西北师范学院外文系教授,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重庆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是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的常务理事和研究组副组长。此外,还从事话剧导演、戏剧理论研究和译述工作。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师大英文系主任,创办北平艺术馆和中华戏校的校友剧团,参加排演话剧《夜店》、《上海屋檐下》,京剧《桃花扇》和《九件衣》等。建国后,曾任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1952年起,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总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导演了《龙须沟》、《耶戈尔·布利乔夫》、《关汉卿》、《茶馆》、《虎符》等中外名剧数十个,发表了《略谈话剧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武则天〉导演札记》、《和青年作家谈小说改编剧本》等文章,翻译了契诃夫的全部剧本、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高乃依的《希德》、左拉的《娜娜》等,为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和戏剧理论的建树,在演剧艺术、文艺创作、戏剧教育、剧场建设的各个方面,作出了贡献。

☚ 傅超武   舒湮 ☛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2.11—1975.2.28

原名焦承志,字子华,号亮俦。曾用名焦菊影、焦居尹。笔名有菊、居尹、秦瑜、罗达等。浙江绍兴人。(生平经历、戏剧创作及其它文学活动参见戏剧卷)1922年开始文学活动,以诗歌创作为主。1923年3月,与赵景深、于赓虞等人在天津发起成立文学社团绿波社,借《新民意报》副刊版面,编辑《诗坛》、《绿波旬刊》、《绿波周报》等刊物,并在其上发表自己的诗作。同时,又先后在北平《晨报·诗镌》、《京报》副刊等报刊发表诗作《蝴蝶之心》、《火车声》、《头痛》、《悽愁的》、《邻家的佛罄响》等。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诗集《夜哭》。其中《夜哭》、《银夜》、《夜的舞蹈》、《母亲的病》、《早晨的愁云》、《死的美丽》、《新月》等7首散文诗得到诗坛的好评,被认为是“用含蓄的文字抑扬顿挫的声调,吟咏出来,使人起一种共鸣的作用”(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1928年由北新书局出版第二部诗集《他乡》。抗战中期任教于广西大学等校时,作了长诗《“有一个残废的瞎子”》、诗《莫斯科依然雄壮地举着红旗》、《金城江》等,发表于桂林《诗创作》、《大公报·文艺》等报刊。又译了德·贝赫尔的诗《总清算之歌》,后由世界编译所出版。1944年在重庆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期间,在《新华日报》、《文哨》等报刊发表诗作《屠夫》、译诗《被屠杀的幼女》(法国路易·阿拉贡作)、《集中营的歌声》(杰克·西尔夫等作)等。

☚ 程康定   舒塞 ☛

焦菊隐1905—1975

现代戏剧家、导演。天津人。1930年创办中华戏曲学校。1948年赴解放区参加革命。解放后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等职。他勇于探索,曾导演《龙须沟》、《茶馆》、《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中外名剧,为创造具有我国民族气质的导演学派做出了卓越贡献。有《焦菊隐戏剧论文集》。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一)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为进步的人类文化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因而要尊重生活,尊重现实主义的艺术,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二)艺术家要“创造出指导人生的活的画像;他必须认识自己对观众所负的责任,通过演出,为广大观众服务,并且教育广大的群众为美好的生活而斗争”。(三)艺术家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为了人类的自由与和平,宁愿自己死在十字架上”(以上引文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11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四)主张演员必须把完美角色的一切,变为自己的第二天性,角色的完美创造,在于演员爱自己心中的角色,而不爱角色中的自己。

焦菊隐

戏剧家。1905年12月11日生,1975年2月28日去世。天津人。1928年燕京大学毕业。1931年后,任北平戏曲专科学校校长。1935年赴法国留学。1938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戏剧教育、导演、翻译、研究。1950年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龙须沟》。1952年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此后,导演了《虎符》(1957)、《茶馆》(1958)、《关汉卿》(1958)、《蔡文姬》(1959)、《三块钱国币》(1959)、《胆剑篇》(1961)、《武则天》(1962)等名剧。创立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出版了《焦菊隐戏剧论文集》、《焦菊隐戏剧散论》等著作。

焦菊隐

086 焦菊隐1905—1975

戏剧理论家、文学翻译家。原名承志,笔名居筠等。天津市人。读中学时,开始发表译文。1924年考入燕京大学。课余从事翻译活动。1935年赴比利时学法文,翌年转到英国,继后又转入法国。1937年,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广西大学教授。后又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法国新闻处供职。其时译有大量外国文学名著。1945年任北平师范大学英语教授。主张直译。译著有: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左拉的小说、契诃夫的全部剧本、高尔基的《布雷乔夫》和《道斯奇加耶夫》及《阿·托尔斯泰小说选集》等。

☚ 戴望舒   郭大力 ☛

焦菊隐

227 焦菊隐1905—1975

现代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大学期间,便曾组织戏剧演出。后参与筹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赴法留学归国后,又多次任戏剧教授,导演学生演剧,并创办了北平艺术馆等戏剧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先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1950年起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成功地执导了《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武则天》、《胆剑篇》等名剧,力求把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思想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汇于自己的导演创造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导演学派。著有《焦菊隐戏剧论文集》、《焦菊隐戏剧散论》等。

☚ 周贻白   赵景深 ☛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975

中国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原名承志,后改名为菊隐。生于天津,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在燕京大学的学业。他于1931年参加筹备北平戏曲专科学校,该校后改名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任第一任校长,为京剧培养了大批表演艺术家。
1935年,焦菊隐赴法留学。1938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归国后住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他积极参加抗日; 1942年去四川江安,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师范学院教授,创立多个剧团,从事演剧活动,后进入解放区。1950年,焦菊隐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此后,为剧院导演了《龙须沟》、《茶馆》、《虎符》、《蔡文姬》等剧。1975年在北京病逝。


焦菊隐


焦菊隐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相融合,独树一帜,作品气势恢宏,而又精细入微。他生前翻译过多种剧作,包括契诃夫的名篇《樱桃园》等,是新中国戏剧导演的翘楚。
☚ 熊佛西   欧阳山尊 ☛

焦菊隐

焦菊隐

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导演。生于1905年,卒于1975年。原名焦承志。天津人。焦菊隐早年曾在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和天津汇文中学读书,1922年,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24年,被保送到北京燕京大学读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28年,任北平第二中学校长。1930年,创立了中华戏曲学校,并担任校长。1934年,焦菊隐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读研究生,专门从事戏剧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1938年,焦菊隐回国以后,曾经先后担任广西大学文史系教授、广西教育研究所文学教授、四川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主任、重庆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等职,同时还从事导演工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焦菊隐担任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主任,并创办了北平艺术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焦菊隐曾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总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焦菊隐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导演,他一生中导演过数十部中外名剧,其中主要有《夜店》、《布雷乔亚》、《虎符》、《蔡文姬》、《龙须沟》、《茶馆》、《明朗的天》、《胆剑篇》、《关汉卿》等等。焦菊隐在导演实践中创作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的导演学派,并著有许多理论著作,其中主要有《导演的艺术创造》、《导演·作家·作品》、《豹头·熊腰·凤尾》、《守格·破格·创格》、《略谈话剧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等等。焦菊稳还翻译了许多外国的著名戏剧作品,其中主要有契诃夫的全部剧本、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高尔基的《布雷乔亚》等等。焦菊隐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戏剧家和导演,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萧红   傅雷 ☛

焦菊隐1905—1975

戏剧家、导演艺术家。天津人。早年曾创办戏曲学校。1935年留学法国。回国后从事戏剧教育、编导和翻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等职。艺术上勇于创新,善于吸取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导演体系。先后导演了《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武则天》、《胆剑篇》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