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烽候不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烽候不警

中国古代军事法中的罪名。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作为预警工具,传递军情大事,从边疆连于京城,烽燧相应,以备非常,如遇有寇边犯境之敌来侵,则举烽燧相报。应否放烽,放烽多少均有法律规定,主管军士如果疏于职守,或有失候望,是为 “不警”。唐律规定: “诸烽候不警,令寇贼犯边; 及应举烽燧而不举,应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三年。”“若放烽已讫,而前烽不举,不即往告者,罪亦如之。以故陷败户口、军人、城戍者,绞,即不应举烽燧而举,若应放少烽而放多烽,及烽二里内辄放烟火者,各徒一年”(《唐律疏议·卫禁》)。

烽候不警

唐朝军事法中罪名。指守卫烽火台的兵士玩忽职守致使预警失灵的行为。中国古代的烽火台专为传递边情警报,如遇敌寇侵边犯境,司台兵士要举烽燧急告京都。如不忠于职守或有失候望即为“不警”,唐朝法律(《唐律疏议·卫禁》)规定:“诸烽候不警,令寇贼犯边;及应举烽燧而不举,应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二年。若放烽已讫,而前烽不举,不即往告者,罪亦如之。以故陷败户口、军人、城戍者,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