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格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格心理学 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研究有关人格问题的学科。 人格又称品格、人品、品行,它是指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和个性的含义基本上一样,只是在显示个体之间行为的风格上略有差异。 人格包含了人的尊严、自尊心等内容,个性则著重于个体特质的差异。 人格心理学以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作为研究对象。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3个:人格的理论问题;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人格的测量和诊断。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测定法等。 当代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学说,著重探索影响人格的力量以及引导这些力量的内在结构。弗洛伊德用Triebe一词描述这些力量。 该词可译为“需要”、“驱力”、“冲动”或“本能”。由于心理学家们对人格解释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学说,大致可以分为:(1)类型学说。主张把人格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德国施普兰格尔根据基本的生活领域,把人格分成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6种。(2)特性学说。 主张通过人格特性的记述来刻画人格,认为使个人行为带上个性色彩的原动力具有若干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称为“特性”(trait),如美国奥尔波特把“特性”分为个人独有的“个人特性”和同一文化人们共有的“共同特性”(又可分为“表现特性”和“态度特性”)。(3)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的结构是由它(id,一译“伊特”)、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所组成。 (4)自我实现学说。 认为个人生来具有成长、健康和适应环境的冲动,而人格的形成就是在同他人的关系中获得尊严与许可之类的经验,以之丰富自己的经历而充分买现自我的过程。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人格研究的应用问题。例如,有关焦虑、挫折、攻击行为、紧张反应、心理适应、行为矫正等问题,以及在管理组织、医疗临床、教育、司法、文艺、体育等实际领域中的人格问题的研究。 。【阅读书目】: 《人格心理学导论》,(美)B·R·赫根汉著,何瑾、冯增俊译,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