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气候卫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气候卫生

热气候卫生

热气候卫生是研究热区自然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对指战员健康及军事劳动的影响,寻求台理的卫生保障措施,预防疾病和提高军事劳动与行军作战的能力。
热区气候特点:热气候分湿热气候和干热气候。中国湿热地区是指长江以南大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极为复杂,有很多高山密林,丘陵盆地,水网稻田和江河湖海。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热期长,日辐射强。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20℃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4~41℃以上。其次是雨水多,湿度大,多数地区有8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沿海有些地区则终年高湿,故属于湿热气候。而内蒙、新疆等地的沙漠地区,日辐射强烈,雨量稀少,空气极为干燥,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7~48℃,属于干热气候。
热气候对机体的影响:
❶热平衡: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可以热平衡公式来表示:M±C±R-E=±S。式中M表示人体代谢(基础代谢+劳动代谢)的产热量; C表示对流与传导的散热量; R表示辐射的散热量; E表示蒸发散热量;S表示热平衡值。当气温在30℃以下,或周围物体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通过辐射(45%)、对流(30%),蒸发(25%)散热;如果气温在30℃以上,或周围物体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此时人体不仅不能借辐射和对流散热,而且加热的空气反而以对流热作用于体表,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高热的周围物体则以辐射热作用于体表和组织深部,对人体的加热作用更强更快。因而,蒸发散热便成为机体热平衡中唯一的散热方式。汗液蒸发受气湿和气流所制约。在湿热气候下,当湿度高,气流小时,汗液蒸发量小,可使汗珠成滴的流掉,成为“无效的出汗”;在干热气候下,当湿度低,气流大时,由于汗液蒸发很快,出汗量则赶不上蒸发量。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人体的产热量加上从外界接受的热量大于出汗蒸发的散热量时,则不能维持正常的热平衡,可造成体内热蓄积。
❷体温调节:机体的体温调节恒定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体温调节的极限为气温31℃,相对湿度85%;或气温38℃,相对湿度50%。在热气候条件下进行强军事劳动时,体温调节的极限还要大大减低。如果此时热平衡发生紊乱,热蓄积于体内,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表示机体有过热现象,各种生理功能与细胞代谢及劳动能力将受到影响。体温进一步升高时,这些影响将加重。并导致中暑和其它热损伤发生。
❸水盐代谢:在热气候下进行军事劳动,当蒸发散热成为机体散热的唯一方式时,就要大量增加汗液分泌,出汗过多将使水盐代谢失调,引起体内缺水缺盐。体内缺水会引起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脉搏加快和体温升高,并使机体对热耐受能力降低。缺水达体重的2~4%时,感到口渴、头昏、头痛、视力减弱等,劳动能力开始降低。急性缺水达体重5~10%时,可以出现缺水性衰竭; 达18~20%时可以致死。体内缺盐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血浆容量降低,出现极度疲倦、眩晕及肌肉痛性痉挛等,并可能发生起立时昏倒甚至昏迷。
按照上述热区气候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部队发生中暑。主要防护原则有: 促进热习服,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合理地补给水盐与调配膳食,维持体内水盐与热能代谢平衡;加强卫生监督,及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合理地安排军事劳动,防止身体过热与过度疲劳。

☚ 军服材料的卫生评价   环境热强度评价 ☛
000203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