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经济学研究热力系统即在发生热、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生成对社会有用商品的技术组合体。如发电站、制冷机、海水淡化装置等。同时考虑热力系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时所遇到的燃料、设备、技术、劳力、税金、利润、价格等经济指标,以求得热力系统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 热力经济学研究热力系统经济性和热力系统最佳运转经济的科学。介于热力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热力系统指的是在发生热、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生成对社会有用商品的一个技术组合实体。这是一个工业社会必备的消耗能源的技术实体。能源的含义不仅指煤、石油等原始燃料,而且也指某种再生燃料,例如电力、或从热力系统中排出的有温度、有压力的气体或液体所携带的余能。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热力系统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的技术方案,但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最佳的技术方案未必是最经济的方案。所以,热力经济学(Thermoeconomics)并不是只依据热力学理论研究热力系统的最佳工作状况的纯自然科学,它还要顾及热力系统所处的经济环境,考虑达到这个最佳工作状况时所遇到的燃料、设备、技术、劳力、税金、利润、价格等经济指标,以谋求在理想系统和经济环境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热力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 (1)增强产品的销售和竞争能力; (2) 热力系统的最优化设计,使整个系统的设计不但支出费用低、生产效果好,而且新技术也容易实行; (3)热力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热力系统运行经济管理。一切热力系统都有使用寿命、替换报废部件、维修性能恶化、部件或使用新技术改善运转条件等问题,这都要涉及到是否要停产、燃料消耗的升或降、各类消耗(如维修、折旧、更新、劳力、税金、贷款等)是多少等经济问题,用热力经济学实行经济分析,可随时提出合理的运转建议。 人们自觉地、科学地对热力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考虑,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本世纪六十年代,特里布莱斯(M. Triblls)、伊文斯(R.B. Evans) 等在他们的海水淡化论文中运用了“热力经济学”的概念。热力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七十年代兴起的。我国在七十年代后期,结合热力学的研究,对热力经济学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阅读书目: 《工业企业热能利用》里天等编著,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Thermoeconomics Isolation andEneygy Analysis》 R. B. Evans:《Energy》 Vol. 5,1980; 《EnergyEconomics》 R. A. Gaggioli andW.J.Wepfer 《Enevgy》 Vol. 5,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