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烧灼灸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烧灼灸法

烧灼灸法

烧灼灸法,是施行艾炷灸法,加在腧穴上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烧灼皮肤,引起水泡或组织损伤(即灸疱)的灸法,亦称灼肤灸、化脓灸、打脓灸或瘢痕灸。古代通行的灸法,几乎都是烧灼灸法,只是到了近代,由于病人畏惧烧灼疼痛,应用已较少。烧灼灸法除了具有对机体的即时作用以外,由于被烧灼部位发生水泡和无菌化脓,所以还有对机体的持续作用。古代经验,烧灼灸法可以使人祛病延年。现代研究也证明,这种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临床上对久病虚损,用之有效。所以,至今烧灼灸法还被一些针灸工作者所重视。
操作方法 安置体位,使之平正和舒适;继而在所选的腧穴部位上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将预先制备的艾炷安放在腧穴上。为了避免艾炷脱落,可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用线香点燃。待艾炷完全燃尽,再依前法续灸。一般可灸7~9壮。
又由于烧灼灸法产生疼痛,所以历代都很注意采取防痛的方法。一般是把艾炷做得尽量小一些,如粟粒大、麦粒大、绿豆大等,而在壮数上有所增加。这样灸泡小,疼痛少,且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施灸过程中,用手拍打压迫灸处周围,以减轻灼痛。古代还有在施灸部位涂以麻醉药,甚至有进行全身麻醉者。现代则有用普鲁卡因局部注射封闭的方法,但应用者还不多。
灸疮 烧灼灸法的烧伤有两种情况:
❶施灸壮数较少,烧伤较轻者,灸后发热发痛,起水泡;
❷施灸壮数较多,烧伤较重者,灸后真皮变黑、结痂或在黑痂下无菌化脓,这就是灸疮。停灸后约三、四周,灸疮即脱痂,出现赤褐色创面;其表皮、真皮、皮下结缔组织、乳头、毛囊、汗腺及皮质腺均消失,形成永久性平滑的皮肤表面,即灸疮的瘢痕。这种烧灼灸对组织破坏较重,但因其面积很小,对人体是无害的。《太平圣惠方》指出:“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说明发灸疮与疗效有密切关系。灸后注意营养,多吃一些富于蛋白质的食品,或内服滋补之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以调补气血,可使灸疮易发。灸疮已发之后,就要注意护理。由于灸疮化脓是属于无菌性的,故不要刺破,一般在灸疮上用消毒敷料保护即可,也可贴敷淡膏药,每天换贴1次,切忌水洗或水浸,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如果灸疮破溃,溃面向外发展,脓由淡白稀薄转黄绿,甚或疼痛渗血,有臭味,表明已有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消炎处理。
注意事项
❶实热证(除外疮疡引起者)或阴虚有热者,禁用;
❷头为诸阳之会,故头部不宜多灸;
❸因烧灼灸在皮肤表面留下瘢痕,故面部、颈部及手足多禁用此法;
❹每次施灸,用穴不宜过多,每一腧穴的烧灼面积不宜过大:
❺注意无菌操作,不要使灸疮形成有菌化脓。

☚ 艾卷灸法   灯火灸 ☛
000016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