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烟波钓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称)见子同。 烟波钓徒 烟波钓徒见“张志和”条 ☚ 烟客 寄禅 ☛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查田、初白、初白老人、他山老人、石棱居士、烟波钓徒。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清代诗人。“浙派”代表作家之一。康熙三十二年举人,荐直南书房。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乞病归。坐弟文字狱几死,幸免后不久去世。著有《敬业堂诗集》五十卷,《陪猎笔记》、《黔中风土记》、《庐山游记》各一卷等。 张志和约730—约810初名龟龄,奉诏改志和,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人。唐代诗人。十六岁举明经,曾向肃宗献策,颇得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遇赦还,从此不复出仕,隐居江湖。著有《玄真子》二卷。《全唐诗》录其诗词九首。 烟波钓徒《烟波钓徒》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玄真子”条。 【释义】烟波钓徒即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 【例句】不求玉带金鱼,甘分向烟波做钓徒。(沈和套曲〔仙吕·赏花时北〕《潇湘八景》〔排歌南〕)作者以张志和自喻,反映了泛湖游海的愿望。 烟波钓徒 烟波钓徒yānbōdiàotú━━┃━ 唐张志和去官后,居江湖间,以垂钓不设饵自娱,自称“烟波钓徒”。后借指隐居江湖之人。元·张雨《太常引》词:“堤上早传呼,是那个烟波钓徒。” ☚ 巢居子 烟蓑雨笠 ☛ 烟波钓徒借指隐士。元张雨《太常引》词:“银瓶索酒,并刀斫鲙,船背锦模糊。堤上早传呼,哪个是烟波钓徒。” 烟波钓徒唐代张志和的别号。《新唐书·隐逸·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后亦泛指隐居江湖不愿做官的人。 烟波钓徒烟波:雾气笼罩的江湖水面。钓徒:钓鱼的人。指隐居江湖不愿做官的人。唐朝诗人张志和年轻时就很有才学,当时他向唐肃宗进献了一篇文章,得到肃宗的赏识,特地召见赏赐了他,并授予官职。后来因事情牵连,张志和被贬到南浦,后虽被赦免,但他已厌恶官场,更乐得居住在烟波浩淼的江湖之地。他常常带着不设鱼饵的钓竿外出垂钓,并自称是“烟波钓徒”。(见《新唐书·隐逸传》) 烟波钓徒yan bo diao tuFisherman on Mist-covered Water,see张志和(Zhang Zhihe) 烟波钓徒见 张志和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解义】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钓徒:钓鱼人。旧时比喻隐士。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旧指江湖上的隐士。“烟波”,云烟水波,指江湖;“钓徒”,钓鱼人。《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烟波钓徒yānbō-diàotú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记述,张志和丧亲后,无意为官,常于江湖垂钓自娱,“自谓烟波钓徒”。烟波:烟雾迷茫的水面。钓徒:钓鱼者。后以“烟波钓徒”泛称居于江湖的隐逸之士。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在雾气笼罩着的江湖上的钓鱼人。意指隐居江湖不愿为官之人。《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和)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烟波钓徒yānbō-diàotú〔偏正〕 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在水上钓鱼的人。指隐居江湖的人。《新唐书·张志和传》:“(张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元·张雨《太常引·题李仁仲画舫》:“堤上早传呼,是哪个~。” 烟波钓徒yān bō diào tú烟波:指被雾气笼罩的江湖。钓徒:钓鱼的人。指江湖上的隐居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