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烟夜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烟夜蛾Oriental tobacco budworm烟草、辣椒的重要害虫。又名烟青虫。学名Heliothisassulta Guenee。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亚非各国,中国的东北、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亦有分布。主要寄主除烟草、辣椒外,还有颠茄、苦蕺、龙葵、高粱、菊花等。 烟夜蛾(右翅示反面) 生活习性 中国东北年生2代,黄淮地区3~4代,西南地区4~6代。均以蛹在土壤内越冬,留种烟地和辣椒地是主要越冬场所。山东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发,6月中下旬盛发。幼虫盛发期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入土化蛹越冬,少数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越冬。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卵13.7℃和33.3日度,幼虫13.9℃和178.3日度,蛹11.2℃和141.8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6.7℃和24.7日度。幼虫共5龄,条件不适时,可增加蜕皮次数,第四代幼虫增加蜕皮次数者最多,6龄幼虫占总虫数的50%多。2龄幼虫历期最短,平均1.92天; 5、6龄最长,分别为4.39和4.73天。食料不同,龄期长短也不同。各世代历期为: 第一代28~33天,第二代26~30天,第三代31~37天,第四代约270天。 多在傍晚至午夜羽化,嗜食花蜜,翌日傍晚交配,白天潜伏寄主叶下或茎叶间。雌蛾产卵多在22~24时,24~26℃时,产卵期长且卵量多。成虫产卵对烟草类型、生育期有选择:白肋烟上着卵多于烤烟; 红花烟草(普通栽培种)的伸根、旺长、花果期,则趋向蕾、花管、青果萼片上; 现蕾前多在上、中部烟叶背或正面叶脉处; 辣椒上则趋向现蕾后的嫩绿植株,以嫩梢叶片正面着卵最多。卵散产,3~4粒聚于一处,每雌蛾视环境和营养条件定产卵量。成虫趋光,对单色光的趋光反应以波长333毫微米最敏感,趋光性随光的波长增加则逐渐减弱; 不同羽化期的成虫对波长选择无明显差异; 对双色光的趋光反应,波长350毫微米与405、436毫微米相配合有增效作用,而578、625、656毫微米均有干扰或驱避作用; 不同光强度的黑光灯与单色灯对烟夜蛾的趋光反应呈S形曲线。成虫对糖蜜趋性不显著,对杨树枝把趋性明显。幼虫多在傍晚孵化,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继而食烟叶,再爬向顶端取食嫩叶,早晨或阴天常在嫩叶正面; 烟现蕾后蛀花蕾、青果,取食雌雄蕊或未成熟种子。辣椒上的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即觅蕾蛀食,从孵化到蛀入约1小时左右,3龄幼虫开始蛀辣椒果并常转果为害,在果内排泄粪便影响品质。幼虫有假死性。 越冬代成虫自5月下旬发生后,先在烟草苗床上产卵为害,烟苗移栽后,成虫迁往烟田产卵。夏烟田内一年形成两个为害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一、二代幼虫重叠发生为害烟株顶部叶片;第二个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第三、四代幼虫集中发生在留种地为害果实。烟草生育前期,植株组织幼嫩,烟田普遍发生为害; 8月上旬后,烟草进入现蕾期,植株组织渐老,已不适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存活,因此自8月上旬到收获期为害轻微; 留种烟地则自8月中旬后,第三代卵和幼虫大量发生,为害又复加重。 烟夜蛾的天敌有30余种,寄生卵的有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幼虫的有棉铃虫齿唇姬蜂和广大腿小蜂等,捕食卵和初龄幼虫的有大草蛉、叶色草蛉等,捕食初龄幼虫的有华姬猎蝽、窄姬猎蝽、毒隐翅虫、中华广肩步甲、T纹狼蛛、拟环纹狼蛛等,对烟青虫的数量变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幼虫还受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株V H A-273对烟青虫毒力很强。 防治方法 ❶春烟地和苗床地宜冬耕晒垡,消灭越冬蛹; ❷改夏烟为春烟可减轻危害; ❸烤烟及时打顶,控制腋芽,减少成虫产卵; ❹药剂防治可用拟除虫菊酯类或敌百虫等; ❺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卵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幼虫期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苏芸金杆菌制剂等均有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