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烙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烙印 烙印诗集。臧克家著。开明书店1934年3月出版。收诗人早期诗作22首。诗集中一部分是诗人对人生的自我写照,一部分是对旧中国农民悲苦生活的记录。《人生》体现了诗人以“苦斗”与“忍耐”对抗黑暗现实的人生态度。代表作《老马》表现了诗人的“坚忍主义”精神。在描述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形象系列中,《难民》《到都市去》《逃荒》等写农村破产后农民颠沛流离的悲惨情景;《老哥哥》刻画了一生精力心血被地主榨尽后又被辞退的老长工的形象;《歇午工》《当炉女》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劳苦生活中挣扎的坚毅精神。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乡土诗人”的特色。艺术上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诗风朴实、严谨、含蓄,锤炼诗句吸取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苦吟成章,一丝不苟。 ☚ 罪恶的黑手 六月流火 ☛ 烙印 烙印臧克家著。1933年7月王剑三(王统照)出版。收《难民》、《生活》、《烙印》等诗22首。1934年3月重版,上海开明书店总发行,增诗4首。 ☚ 日出之前 知行诗歌集 ☛ 烙印làoyìn❶在动物身上或器物等上面烫的作为标记的火印 烙印làoyìn❶ 〈名〉用烧热的金属器物在皮肤或其他东西上烫上的印记:动物身上有烙印。 烙印làoyìn【释义】 烙印lào yìn在器物或牲畜身上烫火印,作为标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如:阶级烙印。 烙印(同)标志 痕迹 痕迹痕(痕影;擦~) 迹(迹印;迹痕;手~;字~;笔~;轨~;鸟~;影迹) 印(印子;印迹;~记;印痕;记~;手~;指~;脚~;烙~) 踪(踪迹) 另见:斑点 行迹 遗迹 纹路 ☚ 痕迹 裂痕 ☛ 记号 记号号(符号;问~;牌~;加~) 章(章表) 识(表识) 标记 表帜色认 ☚ 符号 警报 ☛ 做标志 做标志标识 ☚ 做记号 文创工作 ☛ 烙印branding在群牧马管理中,为了育种和生产需要,在马匹身上烫烙的火印。烙印须用专用的烙铁,或先在火中烧红、或先在液氮中浸泡后进行。烙印的位置均在马匹的左侧。将出生年号烙在上膊部;个体号烙在股部;场的标记烙在股部个体号的下方。有些国家将场的标记烙在颈部(见“冷冻标号”)。 烙印 《烙印》是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同时也是臧克家的早期代表作品。《烙印》最早的版本是于1933年7月,由诗人自己印刷出版的,诗集中收入了诗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22首。诗集的序言是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为其撰写的,著名作家茅盾、老舍等人也曾著文评介,并大加赞誉。这本诗集的出版,引起当时诗坛的注目,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很大。1934年3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再版,再版时又增加了4首诗,臧克家自己撰写了“再版志后”。《烙印》中的诗篇所反映的大多是大革命前后农村的黑暗生活和农民的不幸遭遇,臧克家从小生长在山东农村,因此对于农民的生活比较熟悉,他曾说过,“我酷爱农村,我热爱农民”,“深深地同情他们,为他们的不幸而悲愤”,并且“情愿和他们共有一个命运”。臧克家在《烙印》之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在黑暗的社会中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其中《老哥哥》、《老马》、《贩鱼郎》、《洋车夫》、《当炉女》、《难民》等等,都是诗集中的著名诗篇。闻一多对《烙印》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茅盾也曾赞扬《烙印》“不肯粉饰现实,也不逃避现实”。《烙印》中的诗大多语言朴素,结构精致,感情率真,是诗人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成就比较大的一本诗集。 ☚ 孩儿塔 漳河水 ☛ 烙印诗集。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1933年出版。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诗朴实清新,含蓄蕴藉,讲究锤炼语句,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产生较大影响。 烙印 烙印新诗集。臧克家著。该诗集最初由王统照刊行,1933年7月初版。1934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作为“开明文学新刊”,1949年2月8日8版。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桂林出版(1943年8月 1 日)。1933年初版时收作者诗22首,1943年桂林版共收26首。1963年9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烙印》,是《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的合集。 ☚ 唐贤三昧集 烟尘集 ☛ 烙印brand 烙印brand;stamp;pri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