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烈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烈文

烈文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三家《诗》同。这是成王祭祀祖先,祭毕敕戒助祭诸侯的诗。创作年代在成王七年,周公归政,成王亲政告祖之时(前1109年)。诗的作者,有以为成王,有以为周公,有以为史官。均可通,以第一说稍胜。全诗一章,十三句。前八句为戒勉诸侯的话,后四句既戒诸侯,亦以自戒。末句以追念祖先的叹词作结。用词简单朴拙,惟末句叹词意味较含蓄。

☚ 维清   天作 ☛

《烈文》

 烈文辟公,有功有德的诸侯,


锡兹祉福。祖宗给我幸福这么大。


惠我无疆,对我恩情无穷尽,


子孙保之。子子孙孙保有它。


无封靡于尔邦,莫贪财,莫奢侈在你的国家,


维王其崇之。对天王呀,要尊重他。


念兹戎功,想着这些大功劳,


继序其皇之 继承的人呀,要光大它


无竞维人,万事莫如得人强,


四方其训之。四方的人就学习他。


不显维德,道德显明真荣光,


百辟其刑之(11)。诸侯们就模仿他。


於乎! 前王不忘(12)。啊啊! 祖宗亦忘不了这些事呀。


(采用金启华译释)



[注释] ①烈:功业 文:文德 辟(bi)公:诸侯。②锡:赐。兹:此。祉:福。③惠:惠爱。④无:通“毋”,不要,莫要。封靡:大罪。⑤维:语助词。王:先王。或作文王,或释为周的列祖列宗,俱通其:语助词。崇:崇尚,推重。之:你,你们。⑥戎功:大功。戎,大。⑦继序:继承,序通“绪”。皇:大,美。⑧无:通“毋”。竞:强,强力。无竞,不要逞强力。人:贤人。⑨四方:同下文的“百辟”都是别的诸侯的意思。“四方”指周围诸侯,“百辟”指许多诸侯。训:法则,用作动词,仿效的意思。⑩不:同“丕”,大。(11)刑:通“型”,典型,用作动词,效法的意思。(12)於乎:呜呼,叹词。前王:先王,指文王或周的列祖列宗。



[赏析] 武王崩,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叔父姬旦——世称周公——摄政。成王七年,周公归政于成王。成王掌政,致祭于宗庙(一说文王庙),诸侯前来助祭。成王赋此诗,戒勉助祭的诸侯。


此诗曾有人主张分为两段,以为“继序其皇之”以上,为君敕臣或周公戒诸侯之辞,“无竞维人”以下,为臣戒君或周公勉成王之语。此说前人曾指出不妥: 一诗不可作两人语,一诗也不可勉两人(见《诗经原始》)。的确,这种分法不妥,它不符合诗意,破坏了诗旨的统 一性。但决不是说不能分段,我认为此诗可分三段:


前四句为导辞。第一句为呼唤语。下面三句意思是先王(指周的列祖列宗,一说指文王,皆通)赐给我们无边无际的福禄,我们子子孙孙要永远保有。“子孙保之”是以成功告神的习惯用语,颂诗和铭文中多用之,有以慰祖考的意思。“保”亦作“宝”。这是勉励众诸侯的话,也包括致辞者“我”在内。


中间八句是戒勉诸侯之辞。八句可分四组,可称四戒:一要守法,不要在自己的领地里为非作恶,以致犯下弥天大罪;二要继承和发扬乃祖乃父的功绩,不要辱没先人;三、四组是说不要逞用武力,要做 一个贤明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四方诸侯就会效法你。“四方”、“百辟”都是指众诸侯。“训之”、“刑(型)之”都是“以你为榜样”的意思。“训”作法则解,这里用作动词,是“效法”的意思,用法与“刑(型)”相同。把后四句解释戒君和勉王,大概是与把“训”解作“顺”有关。把“训”释为“顺”,必然要把“四方其训之”释成“四方顺从你”,“你(之)”只能是指周王了。中间八句是主要部分前两句是戒;后六句偏重于勉,但勉励的后面含有警戒的意思,勉也就是戒。


最后一句呼吁不要忘记先王的遗德,是结束语。在结构上与开头的“子孙保之”相呼应,有结束全篇的作用;在内容方面说,它是唤起众诸侯怀念先王的感情,使他们能接受戒勉:在形式上,它是服务于祭祀先王的仪式。


这是一首政治诗。它是成王对待诸侯的政治纲领。它反映了成王的部分政治主张,也反映了成王与诸侯的复杂关系。语言精炼准确,但“质木无文”。

《诗经》-《烈文》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 前王不忘。
 这是周成王在祖庙祭祀时,劝诫助祭诸侯们的诗。
 此诗依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开头到“继序其皇之”为第一部分,是周成王对诸侯们的敕诫之词; 从“无竞维人”到结尾为第二部分,周成王在敕戎诸侯们的同时,也蕴含着自我警诫的意思。
 周代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但它又保存了某些部落联盟的性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各国诸侯在其封地里又有比较大的独立性。这首诗歌便体现了这种时代特点: 周天子对诸侯施行的是恩威并用、又打又扶的政策。此诗的第一部分便由此而可分为前后两层。诗歌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褒奖。周天子称赞这些有文德而又光明 (辟) 的诸侯 (公) 给周王朝带来了福祥 (祉福),给他带来了无穷 (疆) 的恩惠。他表示要让子孙永远保存下去。在这里,“锡兹祉福”一语颇费解。《毛传》《诗集传》等大都解释为因诸侯们助祭而使老天爷降下了福祥。从文句看,这似乎有点勉强。因为诗歌明言是列公锡兹福祥。郝楚望有一段话可供参考。他说:“此诸侯犹多盟津之诸侯,故嘉乃功,戒勿忘先王也”“‘锡兹祉福’,谓群公夹辅先王,克定大业,今日祉福皆群公之锡也。” (见明朱朝瑛《读诗略记》) 接下来的四句为第二层,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敕诫,在敕诫中也包含了许诺。这是承前四句而来的。诸侯既然对王朝有功,那么他们当然会取得周天子的恩赐。这是诗歌本身所蕴含的逻辑结构。但诗歌作者在此结构之中却插入了意味深长的附加条件。周天子向诸侯们表示: 只要他们在封国内勤勉执政,不过分损坏其国家 (封,大; 靡,损坏),周王自然会尊崇他们的。考虑到他们此番助祭之功,周王一定会让他们的子孙在其封国之内代代依次继承下去,并张大基业。这里暗示出: 否则的话,周王的态度便与此相反了。(此处“唯王其崇之”之“王”,有人理解为受祭的先王,亦不无道理。) 周成王态度明确,表述却十分委婉,这是宗庙文学的特点,也是盛世之音的体现。
 至此,对诸侯们的劝诫已经得到了恰如其份的表现。诗歌便进入了到第二部分。方玉润说:“古人说诗,正意既毕,言外必有余波层出不穷,乃能使人领略不尽。试思此诗若无后段,则不过戒诸侯辞耳,有何意味?”他後敏税地看到了这部分在全诗中的地位。这部分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格言诗。它虽然是前部分内容的升华,但其意义却超越了全诗的范围。它昭示人们说: 只有谦恭自守才是人最大的美德; 只有人的品德才是光明的。它希望四方诸侯以此为模型陶铸自己。这四句中的前后二句的语法结构和内容都大体相同。我们所以将它看作有意的重复。无竞,无争; 不通丕,大; 显明; 四方、百辟,均指诸侯; 训、型,均指以某物为训条、模型之义。
 从《雅》《颂》的有关篇章可以知道,周人往往将他们的先祖如文王等,看作德行的典范。因此无竞为尚德自然是先王留传下来的治国法宝了。这样,诗歌就回复到祭祀先王的目的而水到渠成地发出“於乎,前王不忘”的感叹了。由此不难看出,诗歌的艺术构思是多么严密。

《诗经》篇文之《烈文》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注释】①烈:功。文:德。辟公:诸侯。②锡:通“赐”。赐给。兹:此。祉:福。③惠:恩惠。④封靡:大罪。《毛传》:“封,大。靡,累(罪)。”⑤戎:大。⑥继序:继承。皇:光大。⑦无竞:莫强。⑧训:效法。⑨刑:模仿。⑩前王:先王。
 【鉴赏】这是成王诫勉助祭诸侯之诗。
 武王崩后,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七年致政成王。成王率领诸侯祭于宗庙,祭毕诫勉诸侯要用贤修德,要尊重王室。
 全诗一章十三句。开头四句写烈祖赐予洪福。成王对助祭诸侯说:“你们这些有功有德的诸侯,烈祖既赐予这洪福,而且对我们的恩惠无穷无尽,子子孙孙要保住它。”中间四句写成王诫勉助祭诸侯。诫则诫助祭诸侯“无封靡”与“维王崇”。其意是说:“你们在国内不要犯大罪,要尊重王室。”儆诫之意甚明。勉则勉助祭诸侯要“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这两句很有分量。其意是说:“你们要牢记与前王佐定天下之大功,切莫居功自傲,要继续发扬光大。”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念兹戎功’,谓诸侯协力平定天下之武功”,因为此时“孟津诸侯固多存者”。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末五句写成王以前王治国之道教示助祭诸侯。前王的治国之道有两条:一是得贤人,二是修明德。严粲《诗缉》说:“尔归治其国,在用贤修德而已。莫强乎维得贤人也。能得人则四方皆训效之。莫光显者,修德也。能修德,则百君皆刑法之。呜呼,如此则岂唯予宠嘉之,实前王所念而不释也。”成王在这里打出祖宗“前王”的旗号教示助祭诸侯是很有说服力的。成王讲这番话语,意在期冀助祭诸侯能用贤修德,成为“四方”“百辟”之楷模。
 


 对此诗的主题虽无异议,但在诗意的理解上则又因人而异。欧阳修《诗本义》将此诗分作两截,以“继序其皇之”以上为君诫臣之词,以“无竞维人”以下为臣劝君之词。姚际恒《诗经通论》驳之,谓“诗当是周公作,以为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而末因以勉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一诗不可作两人语,而一诗又岂可勉两人乎?”因而自谓“此君臣交儆之意”。以上三说各有偏颇。如此支离诗意,盖因忽略“烈文”“戎功”真正含义所致。若将“辟公”理解为有功有德之诸侯,那么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涣然冰释。原来通篇是写成王诫勉有功有德之诸侯“无封靡”“维王崇”“念戎功”“其皇之”,并期他们能得人,能修德,成为“四方”“百辟”的榜样。作如此理解,不是言从字顺吗?

诗词《烈文》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注释】 ①烈:功烈。文:有文德。辟(bi必)公:所封的诸侯们。锡:赐。兹:此。祉:福。②惠:惠爱。③无:通“毋”,不要。封:专利以自聚。靡:借为“糜”,奢侈。维:语助词。王:先王。其:语助词。崇:尊敬。④戎:大。序:通“叙”,业绪。皇:大,美。⑤竞:强。无竞,不要争强。四方:四方的诸侯。训:借为“顺”。
 ⑥不:通“丕”,大。刑:效法。⑦於(wu乌)乎:叹词。前王:指文王、武王。
 
 【译文】 列侯有功又有德,先王赐尔幸福多。爱我佑我无止境,子孙代代保香火。国中莫念利和欲,尊崇先祖文西伯。想着这些大武功,发扬光大靠继承。不向贤人逞强力,四方哪国不顺从?文德显耀真荣光,诸侯奉你做典型。啊啊!莫忘列祖和列宗。
 
 【集评】 《毛诗序》: “《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毛诗正义》卷十九)
 唐·孔颖达:“经之所陈皆戒辞也。”(《毛诗正义》卷十九)
 宋·朱熹:“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言诸侯助祭使我获福,则是诸侯赐此祉福,而惠我以无疆,使我子孙保之也。”“言汝能无封靡于尔邦,则王当尊汝,又念汝有此助祭赐福之大功,则使汝之子孙继序而益大之也。”“又言莫强于人,莫显于德。先王之德,所以人不能忘者,用此道也。此戒饬而劝勉之也。”(《诗集传》卷十九)
 清·马瑞辰:“烈言其功,文言其德。……成王即位,遍祭列祖,则祉福宜谓列祖赐之,诗末章前王亦兼言列祖,《传》专言文王,非也。”(《毛诗传笺通释》卷二十八)
 近·吴闿生:“词意盖因诸侯来助祭,为此诗勉之,即借以勉成王。惟‘无封靡于尔邦’一语,为告诫诸侯之词。‘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若告戒诸侯,实以讽谕王耳。以下四句并同。末更以追念前王作收,神气尤为妙远。”(《诗义会通》卷四)
 
 【总案】 周初,武王崩,成王即位,因其年尚幼小,由其叔父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公归政权于成王。成王掌政,便在宗庙举行了祭礼大典,各路诸侯前来助祭。《烈文》便是这时成王所赋,以及时戒勉助祭诸侯的诗。古代的祭祀名目繁多,季节更换,狩猎丧葬等都有相应的的祭礼活动,至于登基归政、改朝换代则更要祭祀了,而且这类祭祀十分隆重威严,这正是古人笃信“天命观”和崇拜鬼神的表现。周天子成王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统治,除了祭祀之外,还要及早地向众诸侯发表一下他的政治主张。这个祭祀大典,诸侯都来聚会,正是个绝好的机会,因此成王发布了这篇戒勉诸侯,约束诸侯的政治纲领。诗中先赞美了文王等先祖,又要求诸侯俭朴谦恭,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四方宾服。从艺术上说,该诗语言简练准确,但质木无文,诗意不浓。最后一句与篇首呼应,起着加强气氛和效果的作用,但是吴闿生称“末更以追念前王作收,神气尤为妙远”,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称末句“神味无穷”,则未免属拔高之辞。
烈文

烈文

〔原文〕
烈文辟公,
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
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
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
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
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
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公、邦、功,东部。疆、皇、王、忘,阳部。)
〔译文〕
荣耀而有文采的公侯,神赐予这样的福。神仁爱我们无止境,子子孙孙要永保这福。不要在你们邦国犯大罪过,周王将增加爵禄。思念这样的大功,继续事业使之更伟大。不与人相争的人,四方才会接受他的教导。最光明的是品德,所有的公侯将仿效。啊呀,不要忘记前代周王!
[评介]
《烈文》一章,十三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三家诗无异说。郑《笺》云:“新王即政,必以朝享之礼祭于祖考,告嗣位也。”后人因多谓诗为成王祭宗庙告祖时戒勉助祭诸侯之辞,并定诗为周公摄政七年致政成王时作。也有人谓此诗为成王即政祫祭文王、武王。然观诗中并无这些明确之据。朱熹《诗集传》则谓“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且此类祭歌多可沿用,故视为周王祭祀宗庙戒勉助祭诸侯之乐歌为恰。
周王祭祀宗庙的目的,除了敬祈神灵佑助之外,更主要的是宣扬其君权神授,以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因此,祭祀也是政治的一部分,也在礼制典章之列。这首祭祀乐歌就反映了把祭神和政事结合起来的情况。周天子趁大祭宗庙诸侯皆至助祭,而告勉他们最为自己所关切的事。正因为这些诸侯——不论是同姓还是异姓的,都应是维护其统治的得力助手,可是却往往是心怀叵测的对其构成威胁的人,所以他声言诸侯所得之福,都是神之赐予,告诫他们要不负神爱而子孙永保爵位与禄邑。他要求诸侯约束自己,按礼行事——起码别犯大罪过。要求不高,不难做到,这样就可增其爵禄。他提醒诸侯继续光大功业,并告诫不要与人相争而以德服人。这“无竞”二字,其意不浅,是在劝诸侯不要争夺名利扩充势力,甚而自行其事不服天朝所管。而这些是怎样告诫也要发生的,武王尸骨未寒,不就发生了管蔡之乱吗?于是勉励诸侯最要紧的是具有明德,要争作榜样。最后还语重心长地呼告: 不要忘了前王! 这既是恳求诸侯们慎思慎行,念前王创业之艰难而尽心报效朝廷,也是周王自勉之语,与祭祖全合。在这般礼仪型的乐歌中,全面写出了对诸侯的戒勉之辞,是很难得的。它反映了周初统治者对政治念念不忘并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可以推断,诗作者是史官之类人物。
诗从正反两面戒勉,以尔我言之,可谓情真意切。谆谆之中,含锋芒而不露。诗末所言“前王不忘”,钟惺在《评点诗经》中谓“末语无限含蓄”,极是。诗句交错为韵,不同于《周颂》前三篇。

☚ 维清   天作 ☛

烈文

烈文

武功文德。烈言其武功;文言其文德。《周颂·烈文》一章: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马瑞辰《通释》: “有功安民曰烈,烈文二字平列,烈言其功,文言其德也。”《诗义折中》: “烈,功也。有武功文德。”此句:有武功文德前来助祭的诸侯,列祖列宗会赐给你们大福。《周颂·载见》一章: “烈文辟公,绥以多福。”此句:有武功文德的诸侯君王,先王赐予你们诸多福禄。

☚ 烈   烈祖 ☛
000027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