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笼 火笼用铜制成的大小不一、园形、盖上有小孔、里面装上柴火灰或炭火、可用来取暖的器具。大型的专用于暖脚,也叫“脚踏”或“脚炉”。第七十五回“铜火踏”即指此,中小型的叫火笼。例第六十八回: “月姐让银姐坐,只怕冷,教丫头烧个火笼儿与银姐烤手儿。随即添换热菜,打发上来。” ☚ 欢门吊子 嚼环 ☛ 火笼ho3 nong2(名)即*烘笼儿。 火笼一0912①名烘篮。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成都通览》:「若见叫化子冷戴草帽。热烤~,必不是好人。」广西桂林。《广西情歌》:「闻妹唱歌心就红,冷天不用烤~。」⑵吴语。浙江青田〖 〗。⑶客话。福建宁化〖 〗、清流〖 〗。⑷闽语。福建仙游〖 〗。②名手炉。⑴西南官话。贵州赫章〖 〗。⑵赣语。福建建宁〖 〗。⑶客话。江西上犹社溪〖 〗。福建永定下洋〖 〗、武平武东〖 〗。⑷粤语。广西陆川〖 〗。⑸闽语。福建闽侯洋里〖 〗、仙游〖 〗、莆田〖 〗、崇安〖 〗、松溪〖 〗、光泽〖 〗。③名炉条。中原官话。河南原阳。④动受热致头昏甚至晕厥。北京官话。北京〖 〗。穿那么些衣裳回头~喽。   火龙;火笼◉ 火龙huǒlónɡ 名 ❶形容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例〉山林着火了,~乘着风势迅速延伸/ 大堤上的灯笼火把像一条蜿蜒的~。 ❷ 方 从炉灶通向烟囱的倾斜的孔道。〈例〉砌~/ 通一通~。 ◉ 火笼huǒlónɡ 名 ❶即烘篮。旧时一种手提的取暖、烘干衣物的用具,用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篮子,内放盛木炭做燃料的瓦盆。〈例〉婆婆坐在堂屋里的矮凳上,两腿间放着一个~取暖。 ❷即烘笼儿,用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或火盆上用来烘干衣物。〈例〉把孩子的衣物在~上烘干。 火笼huǒ long受热致头昏甚至晕厥。如:穿那么些衣裳回头~喽。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其他 > 火籠 火籠 huǒlóng 烘烤東西時罩在火上的籠子。多以竹篾,荆條等製成。《西京雜記》卷一:“〔天子〕以象牙爲火籠,籠上皆散華文。”《南齊書·文學傳·卞彬》:“著帛冠十二年不改易,以大瓠爲火籠,什物多諸詭異。”南朝陳·陰鏗《秋閨怨》詩:“火籠恒煖脚,行障鎮牀頭。”《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八回:“只怕冷,教丫頭燒個火籠兒與銀姐烤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