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火烧连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火烧连营

 黄武元年(222),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来到吴国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鲜于丹、孙桓等部队五万人马抵御刘备。刘备的军营从巫峡、连平一直连接到夷陵边界,一共设立了几十个,且营营相连,互为一体,一场大战即将爆发。陆逊分析了敌情,给孙权上疏说:“夷陵是军事要冲,是我国的险要关口,虽然容易占取,但也容易再失去。失去夷陵,不只是损失一个郡的土地,主要是荆州就要令人担忧了。如今我们争夺此地,务必获得成功。刘备违背常理,不防守他的老巢,竟敢自己来送死。回顾刘备以往作战的情况,总败多胜少,这次也不例外,请陛下放心。”众将领都说:“进攻刘备就当在他刚开始发兵的时候,如今已让他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了,相互对峙也已经七八个月,很多要害关口都被他们严密防守,这时进攻他们必定对我军不利。”陆逊说:“刘备是个狡诈的人,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相当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轻易进犯他。如今他驻扎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颓丧,他再也想不出新的计策了。夹击敌人,围歼他,正应当在现在这个时候。”陆逊先出兵进攻蜀军一处营寨,失利了,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地损失兵力。”陆逊说:“我已经掌握了打败敌人的办法。”于是命令士兵每人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的办法攻破了敌军营寨。顷刻之间,便形成熊熊火势,陆逊率领各军同时进攻,斩杀了刘备几员大将,攻破敌军四十多处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被打得走投无路,被迫请求投降。刘备登上马鞍山,周围布置军队防守。陆逊督促各军四面收缩进逼,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黑夜逃跑,幸有驿站的人自动挑了士兵扔下的铙钹、铠甲,在隘口放火焚烧,截断追兵的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他的船只兵器和水军步兵的物资,一下子损失殆尽,士兵的尸体随水漂流而下,拥塞在江中。这一仗,把刘备的力量完全赶出了峡江,使其再无力东顾,而他本人也因这一仗意志消沉,一病不起,在白帝城饮恨而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三国演义诗词之《火烧连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火烧连营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释词】
 ①连营:刘备因天气炎热,移军林木茂密之处,连营七百里。
 ②白帝城:城邑名。故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号称白帝城。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为防吴重镇。
 
 【赏析】
 陆逊指挥吴军,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取得了夷陵大战的彻底胜利。这位鲜为人知的“一介书生”,成为举世闻名的江东英杰。
 《三国演义》三次大战,即官渡、赤壁、夷陵的总战术都是采用火攻,但每一次大战的统帅曹操、周瑜和陆逊都又临势变通,各逞其能。官渡之战是在平原烧粮草,赤壁之战是在江中烧战船,而夷陵之战则是在丘陵烧营寨,总之,将“人”的主观因素与“物”的客观条件结合得巧妙绝伦。仔细将三次大战对比一下,便会发现对夷陵大战的胜利者陆逊,小说家没有倾注更多的笔墨去刻画陆逊对当时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分析,也没有把他放到双方人物的思想性格及矛盾冲突中进行过细的描写;而是采用侧面描写,或借他人之口揭示了这场大战胜负的原因。因此,陆逊的人物性格立体化不强,这场大战惊心动魄的长镜头、大场面也不够多,这可能是小说家受“正统”观念的局限,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以陆逊为代表的东吴确实是胜利的一方,历史的总体框架是无法改变的;另一方面,小说家又要极力维护刘蜀的正统地位,在其“大败”之中处处点缀其“小胜”,在其大军被摧毁之时,还时时歌颂其属下宁死不屈的忠义精神。尽管对刘备夷陵大战失败的原因在整体上描写不够详尽,但还是可以清晰地透视其中的奥妙。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这一联诗只点到了孙吴采用的总战术方针和战争的结局。其实,刘备失败的主要原因小说已做了断断续续的披露。
 其一,孙刘联盟共抗曹操,这是孙吴和刘蜀两国唇齿相依的政治路线,不论是谁破坏和违背了这一政治路线,都会落个唇亡齿寒,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下场 孙权在三足鼎立之中,既无曹魏实力之强,又无刘蜀正统之名。他总是采取十分灵活的政治外交策略,或联刘抗曹,或假曹抑刘。他依靠吕蒙、陆逊成功地夺取荆州、袭杀关羽,致使刘备盛怒东征。对此,从诸葛亮、赵云到众官,都力劝刘备认清“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但刘备一意孤行,发动了一场夷陵大战。孙刘失和,无论对孙权,还是对刘备,都是不幸的。刘备这场战争的失利,使蜀汉丧失元气。尽管有诸葛亮这棵参天大树鼎立支撑,但也无力回天。所以,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在政治路线上是一个错误。
 其二,骄兵必败,刘备称帝以后,对自己大半生的奔波,有些忘乎所以。秦宓在刘备军东征临行之时,再一次苦苦地劝谏,遭到斥责,刘备震怒之下,喝令将其斩首。诸葛亮为救秦宓,急忙上表。“先主览毕,掷表于地上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昔日创业时鱼水之情,如今已变成冷漠无情。特别是刘备连营七百里于夷陵林木之中,马良屡屡建议,提醒刘备:偷袭荆州,皆陆逊之计,并说:“陆逊之才,不亚周郎,未可轻敌。”但刘备毫不把陆逊放到眼里,“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当马良建议画成图本,请教于诸葛亮,刘备竟回答:“朕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其傲慢之态已溢于言表。主帅骄狂哪有不败之理!
 其三,刘备总体战略的失误。当曹丕得知刘备如此布局全军,“仰面笑曰:‘刘备将败矣!’群臣请问其故。魏主曰:‘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当诸葛亮看过马良送上的图本,“拍案叫苦曰:‘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 可斩此人!’”当马良请教其由,诸葛亮说:“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祸不远矣!陆逊拒守不出,正为此也。”曹丕和诸葛亮所见相同,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陆逊韬略之心,刘备败亡之因。
 陆逊无愧于阚泽的推荐:“此人虽名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而事实恰恰如此,“一介儒生”一把火把大半生奔走沙场、久经战场的刘备,烧得片甲不留,迫使刘备烧铠塞道,败还秭归,退守白帝。“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火烧连营huǒ shāo lián yínɡ

❶ 原指蜀主刘备在猇(xiāo)亭沿江屯扎水寨七百里,被东吴陆逊火烧之事。见《三国演义》八十四回。
❷ 借指大火烧了成片的房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