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灞陵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灞陵桥

借指送别之地。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卿等今日先送明妃到驿中,交付番使,待明日朕亲出灞陵桥,送饯一杯去。”
○ 折柳

灞陵桥

灞陵桥

又名卧桥。位于甘肃渭源县城南门外百米处的渭河主源清源河上。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被洪水冲毁。1919年仿兰州握桥重建。1934年、1984年两度重修。桥长44.5、高15.5、桥面宽6.2、跨度29.4米。为伸臂木梁桥。两岸桥墩均有挑梁,各11层,每层用10根圆木,层层叠压,且逐层向河心挑出。在第11层顶端架木梁,梁上铺横板作桥面。桥上有廊房,共13间,64柱,顶盖灰瓦,两边配有栏杆。桥体呈弧形,故桥面有台阶,且为中间宽两边窄的三条。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八鲁湾   镇远桥 ☛
灞陵桥

灞陵桥

位于西郊石梁河上。距城八里,故俗称八里桥,传为关羽辞曹挑袍处。关羽被曹操所俘,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不忘旧主,挂印封金,作书告辞曹操。曹操率人追羽至此,赠其锦袍,关羽恐有他变,立马以青龙刀挑之而去。明末将领左良玉在桥旁立“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一通。原桥系青石砌成的三孔石桥,上嵌碑碣两方,一为线刻“挑袍图”,传为唐吴道子画;一为“辞曹书”,系明代书法家滕之湖书。桥西有关帝庙,古柏参天,大殿内有关羽像。今桥、碑皆存。

☚ 春秋楼   2. 许昌县 ☛

灞陵桥

灞陵桥

又名卧桥。位于县城南的清源河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遭洪水毁坏,1919年仿兰州卧桥改建,“既济行人,复通车马”(《渭源县志》)。桥身南北坐落,全长44.5米、高15.4米、面宽6.2米,曲跨29.5米。此桥有46柱、13间。桥身高耸,上有屋瓦遮风雨,桥面有台阶通道3条,配有栏杆扶手,可凭栏远眺。灞陵桥纯木结构,精巧壮观。颇具我国古典民族建筑特色,有“渭水第一桥”之誉,形如长虹卧波,极富诗情画意。于右任为书“大道之行”的匾额,杨虎城题联云:“鸟鼠溯灵源,雪浪云涛,东行汇泾黄河、函关紫气;陇秦资利涉,月环虹跨,西望是金城杨柳、玉塞葡萄。”

☚ 4. 渭源县   首阳山 ☛
灞陵桥

灞陵桥

位于渭源县城南清源河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 后毁于水。今桥为民国8年建成,民国21年重建。桥长42. 75米,跨度27. 65米, 桥面宽6. 63米, 中央上层拱梁高距河床9. 35米。纯木结构,单跨拱型。两岸桥台底部各斜向伸出一组悬臂梁,每层以10根圆木用榫卯相连,飞挑凌空卧起,构成两边的5间桥身。又从桥台底部各用一组拱梁,和悬臂成夹角,支承在各层悬臂梁端头的横木上,和最后一层的悬臂梁互相交叠,形成叠梁拱,构成中部3间拱形桥身。桥面铺板,上建桥廊13间,覆卷棚式屋顶,两端有檐式四角斗起的桥头屋,两边置栏杆扶手,可凭栏远眺。桥成之后,当时在国内引起轰动,国民党政府要员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孙科、于右任、何应饮、杨虎城等纷纷题额赠联。现桥南存有孙科题“渭水长虹”、于右任题“大道之行”匾额及汪精卫题词1首。1985年, 启功题匾 “灞陵桥” 悬于桥北。这种融悬臂梁和叠拱梁为一体的结构, 为国内所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首阳山辨碑   汪家坟元墓群 ☛
000032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