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霸橋”。亦稱“長存橋”、“銷魂橋”。位於陝西西安東北二十里之灞水上。石柱木梁橋。春秋初,即於此修橋。漢修石梁橋,毁於火,王莽重建,名“長存橋”。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於漢橋南修橋。宋時全圮。清康、乾間設官渡,水涸架木橋。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依隋址建石橋,長一百三十四丈,廣三丈,六十七孔。《漢書·王莽傳下》:“[地皇三年]二月,霸橋災,數千人以水沃救,不滅……其更名霸館爲長存館,霸橋爲長存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爲霸水,以顯霸功……水上有橋,謂之霸橋。”唐·鄭谷《小桃》詩:“和煙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連灞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寳遺事》卷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爲離别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宋·賀鑄《連理枝》詞:“想灞橋春色老於人,憑江南夢杳。”

灞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