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山胡椒、胡椒草、食虫草。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lunata(Buch.-Ham.)C.B.Clarke的全草。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5~6月采,鲜用或晒干。味甘,性平,无毒。 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❶ 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10株。 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❷ 治吐血及胃气痛;滴水不干1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❸ 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9~15克。 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❹ 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调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❺ 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❻ 治小儿疳积:茅膏菜0.9~1.2克。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临床用于: ❶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将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丸子敷患处,外加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 敷药后局部有轻微灼痛感,并可出现水泡,此为正常反应。 ❷ 治疗神经性皮炎:取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灼痛为度。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