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激流三部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长篇小说。巴金著。包括《家》、《春》、《秋》三部。《家》以《激流》为题初载于1931年4月18日—1932年5月22日上海《时报》,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初版。《春》1938年4月由开明书店初版。《秋》1940年7月由开明书店初版。这个由彼此独立而又有承续性的三部长篇组成的三部曲,描写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它的崩溃。这个家庭有大量的土地、房产、股票,又是所谓“诗礼传家”。以封建礼教作为精神支柱,按照封建家族制度建立起来的这类家庭,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作品通过这个大家庭中新旧势力的冲突,以及对下层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的揭露,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同时,歌颂了年轻一代反抗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暗示时代的激流在奔腾不息地向前,表达了“青春是美丽的”的乐观信念。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家》。在《家》中,一方面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专横、冷酷无情和荒淫堕落,以及他们所造成的种种悲剧:觉新走向自由的前途被葬送、爱情被扼杀,他所爱的梅在不幸的婚姻中悒郁死去,他的妻子瑞珏则死于封建迷信;少女鸣凤因不甘作封建遗老冯乐山之妾而投湖自尽,少女婉儿又被当作她的替身落入虎口;另一方面,则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一些年轻人的觉醒和抗争:觉慧参加了反对封建军阀、宣传民主思想的社会活动,觉民在觉慧支持下以“逃婚”的方式抗拒包办婚姻,终于获得胜利,最后,觉慧毅然离开了这个家,去开辟自己的路。《春》和《秋》继续着《家》中的基本矛盾。高老太爷死后,高家的第二代克明和克安、克定等,不是更加顽固无能,就是更为腐化堕落,最后不能不彻底败落。他们在崩溃过程中与同样顽固、堕落的亲朋们继续戕害着年青的一代。少女蕙遭到了与梅同样的悲惨命运,淑贞不堪忍受压迫而投井,连少年枚也在封建婚姻下凄凉地死亡,而觉英、觉群、觉世等却在长辈们的毒害下品质恶劣,步着他们的后尘。但是,另一方面,淑英却在觉民等支持下逃出了这个家,和觉慧一样去寻找新的生活,发出了“春天是我们的”那样坚定乐观的声音;淑华也勇敢地争得了求学的权利;而觉民和琴作为封建制度叛逆者更为成熟了;因循苟且的觉新在家分崩离析之后,终于有了转机。琴说:“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这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信念。作品不少材料来自巴金自己的那个家庭,众多的人物都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因而性格真实鲜明,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发自肺腑,加上流畅而充满激情的语言,使作品显得热情洋溢、真切动人,激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它是巴金创作道路上的丰碑,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之一。 ☚ 石秀 象牙戒指 ☛ 《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巴金(1904~)著,长篇小说,包括《家》(1933开明书店出版)、《春》(1938年开明书店出版)、《秋》(1940年开明书店出版)。《激流三部曲》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突出地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痛苦、挣扎和反抗。书中揭露了高老太爷等封建卫道士的伪善和凶恶,塑造了觉慧、觉民等反抗旧礼教的青年形象。三部曲所以称为“激流”是因为它歌颂反抗、斗争,它宣告忍受与妥协就是灭亡,暗示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秋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巴金自述道:“我们可以看见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在动荡了。”《激流三部曲》是新旧民主主义交替时期封建家族大崩溃和年轻叛逆者追求新的人生方式的一幅宏伟壁画,它强烈地激动了当时青年们的心,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其影响,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革命的道路。《激流三部曲》中以《家》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它细致地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和分化过程,预示了封建家长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人物丰富厚实,情节曲折动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激流三部曲》是作者富有才华的创造,是作者热烈的感情激流的体现,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巨著。 激流三部曲 339 激流三部曲巴金著,是 《家》、《春》、《秋》三个连续性长篇小说的总称。《家》写于1931年,同年4月18日至次年5月22日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单行本。《春》写于1936年至1938年,前10章曾在1936年6月至12月的《文学季刊》第1至第7期上发表过,1938年3月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秋》的单行本是1940年4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它们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以反封建主题著名的三个长篇。小说描述了四世同堂、“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馆走向哀败的过程,通过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以及冯乐山、张军长等形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腐朽反动的本质和封建礼教的虚伪。高老太爷死后,由克明支撑门户,更加无能为力,以致被气死,展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通过觉慧、淑英的先后抗婚出走,觉民等人也走向反抗,表现了新青年们的觉醒和成长,赞颂了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还通过觉新、梅表姐、瑞珏、鸣凤、蕙表姐、淑贞等人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血腥罪恶,批判否定了“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小说结构宏伟,情节发展自然,善于用对比手法展示不同的人物个性。心理描写细腻,语言平实流畅,蕴含浓郁的革命激情。 ☚ 倪焕之 子夜 ☛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jiliu sanbuqu现代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者巴金。写作时间从1931年至1940年跨越了整整10年,《家》1933年5月出版,《春》1938年3月出版,《秋》1940年4月出版。“三部曲”因《家》原名“激流”而得名。 ☚ 风景谈 骆驼祥子 ☛ 激流三部曲长篇小说。巴金著。写于1931年至1940年期间。包括《家》、《春》、《秋》三部。通过对一个大家庭没落分化过程的描绘,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青年一代在革命潮流激荡下的觉醒与抗争。作者以充沛的激情诅咒封建势力、歌颂了青春。语言清新自然,抒情性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之一。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长篇小说。巴金著。包括《家》、《春》、《秋》三部。开明书店分别于1933年、1938年和194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是巴金的代表作。小说以写1920年至1924年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分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揭示了半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必然的衰落命运,以极大热情讴歌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和与这种家庭的决裂,其中《家》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小说通过描写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专制、虚伪、倾轧、堕落、丑恶内幕和分崩离析的过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腐朽,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迫害,赞美了“五四”运动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初步觉醒和自发抗争,塑造了觉慧、觉民、琴等具有叛逆性格的青年形象,特别是以觉慧为代表。这个人物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另一个代表人物,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觉新则逆来顺受,在家庭中处于复杂困难的处境,反映了虽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又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青年内心尖锐的矛盾。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揭示了觉新的深刻的悲剧性,希望唤醒他们走上革命之路。觉新这个人物写得丰富深刻,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典型形象。小说中还有三个青年女子,梅、瑞珏和鸣凤,她们都具有美好的内心与外貌,却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同时也刻画了高老太爷、冯乐山等封建卫道者的顽固、腐朽和伪善。《春》是《家》的续篇,主要写了淑英受其表兄觉慧、觉民和表姐琴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下,为抗婚离家出走,走上反抗之路。而另一位少女同蕙,虽与觉新相爱,却被迫嫁给恶少,郁郁而死。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残害和封建大家庭崩溃的过程,热情赞扬了青年的反抗精神。寓示了只有抗争才能迎来春天的主题。《秋》进一步展开了大家庭的衰亡和下一代精神的堕落。淑贞被父母虐待,不堪忍受跳井身亡。周枚从父命结婚后身亡。三叔克明因气而死,四叔、五叔吃喝嫖赌、挥霍无度。觉民力主分家,觉新也开始觉醒。大家庭最终分裂。觉民与琴订了婚,觉新也续娶侍女翠环。作品细腻描绘了封建大家庭内部腐朽而土崩瓦解的过程,揭露了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秋》的结尾增添了健康、明朗的色彩,喻示着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坚定信念。 ☚ 残冬 骆驼祥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