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澄清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澄清池 澄清池澄清池是利用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作为接触介质,与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发生接触凝集作用,在同一构筑物内同时进行混凝沉淀过程,使原水较快得到澄清的净水设备。
图2 钟罩脉冲澄清池
悬浮泥渣层是由混凝剂与原水混合反应后形成的矾花所组成,具有较强的接触混凝作用,能吸附水中的胶体杂质,得到良好的净水效果。为使矾花处于悬浮状态,应保持适当的水流上升流速。当水流流速过大时,水流对矾花的摩擦力大于矾花重力,矾花被水流带出。反之,矾花将沉于池底。为保持悬浮泥渣层的净水作用,须保证泥渣层的泥渣浓度达每升数千毫克,厚度在2m左右,适当的流速一般为3.2~3.6m/h,还要求原水水质变化不宜过大。为减少矾花被水带出并使泥渣层表面有膨胀的余地,泥渣层上面的澄清水区深度应保持在1.5~2.0m之间。在运转中及时排除过量的泥渣 (即排除吸附能力下降的“老化”泥渣),以维持悬浮泥渣层的厚度,保证出水质量。 这种澄清池构造简单,造价低,但净水效率也较低,对水质、水量、水温和加药量变化的适应性差,较常用于中小型水厂。 脉冲澄清池 进水室和脉冲发生器间歇进水。进水时上升流速增加,悬浮泥渣层上升,不进水或进水少时泥渣层下降,使泥渣层处于脉冲升降状态。脉冲澄清池利用此种脉冲升降悬浮泥渣层的接触混凝作用,来达到澄清水质的目的。 脉冲发生器有真空式、S型虹吸式、皮膜式、浮筒切门式、脉冲阀切门式、钟罩式等。其中构造简单,使用最广的为钟罩式(图2)。加入混凝剂并除去空气后的原水进入进水室,当水位达到高水位时产生虹吸作用,水即从中心管、落水井经配水渠道及穿孔底部配水管的孔口以2~4m/s的流速喷出,使原水在稳流板下发生剧烈的混合作用,然后以缓慢的速度,从稳流板缝隙流出,以1mm/s左右的速度向上流动,使泥渣层悬浮起来。在脉冲水流的作用下,悬浮层有规律地上下运动,交替膨胀和收缩,有利于泥渣和水中杂质的接触凝聚,保持泥渣层浓度均匀。当水流上升到泥渣浓缩室顶部后,澄清池断面突然扩大(浓缩室约占澄清池面积的15~20%),使流速降低,有利于泥水分离。清水逐渐上升经集水管、槽排入总槽供使用。悬浮层中的泥渣不断增加,膨胀上升溢入泥渣浓缩室,沉淀后由底部穿孔排泥管(或虹吸排泥管)定期排除。 加速澄清池 利用涡轮叶片的机械搅拌作用使原水与泥渣均匀混合,完成反应、吸附等作用达到净水效果。 加速澄清池的反应室内装有消除水流旋转现象的挡板,造成较稳定的水流,对进水温度、水质、水量变化有较大的适应能力。由于它不要求保持悬浮泥渣层,可采用较大的上升流速,处理水量大。 加速澄清池的构造如图3。加入混凝剂的原水从进水管到环形配水三角槽流入第一反应室,由于提升叶轮的快速搅拌,发生接触混凝作用,并提升3~5倍进水量的液体送入第二反应室,经过搅拌完成接触凝聚,成为沉降速度大的絮体,经导流管进入分离室(沉淀区),下沉的絮体与上升的水分离,部分泥渣进入集泥斗,经沉淀浓缩定期自动排除。大部份剩下的泥渣回流入第一反应室继续与原水混合、反应。分离室上升流速为3~5m/h,分离室中上升清水经过集水管流出。由于数倍于进水流量的液体在池内循环,故进水流量变化对运转的影响不大。为提高沉淀效果可在分离室加设斜板沉淀装置。加速澄清池的处理能力一般为每日20~30m3/m ![]() 图3 加速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 依靠进水管的高速射流产生的吸力,使泥渣在池内循环流动,保证接触凝聚的效果。 水力循环澄清池如图4。加入混凝剂的原水经喷嘴高速喷出,喷嘴和混合室组成一个水射器,把池底含有大量矾花的,约为进水量三倍的水吸入混合室与进水混合,通过调节喉管控制回流泥渣量。混和的水流流经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在断面不断扩大的二个反应室中完成接触凝聚并进入分离室。由于分离室断面扩大,流速降低,泥渣就沉淀下来。相当于进水量的水从集水槽排出。下沉的泥渣有部份进入集泥斗(泥渣浓缩室),定期排除。剩下的泥渣向下流动,与水一起被吸入混合室继续循环。为改善水力条件和泥渣回流条件,池底做成圆锥形,池底倾角为45°。总停留时间为60~90min,喷嘴流速为7~9m/s,喉管流速为2~3m/s。分离室上升流速为1.0~1.2mm/s。 一般处理水量为50~400m ![]() 图4 水力循环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反应室较加速澄清池反应室容积小,反应时间短,混凝剂用量也大。其构造简单,不需机电设备,投资较省,适合中小型水厂。 澄清池的优点是生产能力高,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少。但构造较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 沉淀池 过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