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潮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潮土chao soil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的耕种旱作土壤。曾称冲积土、浅色草甸土。中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后将大面积冲积平原长期旱作的土壤命名为淤黄土,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暂行草案》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方案(1988)命名为潮土土类,归属半水成土土纲。大致相当于美国《上壤系统分类》中的淡色始成土(Ochrepts)和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1988)中的饱和始成土(Eutric Cambi-sols)、石灰性始成土(Calcaric Cambisols)。潮土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河谷阶地和冲积平原,如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水系的冲积平原。 黄潮土的理化性质
潮土chao soil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活动影响经耕种熟化形成的旱作土壤。广泛分布于冲积平原及河谷地。在中国,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河谷平原分布面积较大,各大盆地和山区河谷也有分布。其剖面特征是冲积层理明显,粗细质地层次排列的变异性大。土体构型为耕作层、锈色斑纹层和母质层。分布于华北平原的潮土通体有石灰反应,pH7.5~8.5,耕层有机质含量0.5%~2%,可溶性盐<0.1%(但盐潮土>1%),地下水矿化度1 g/L左右。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潮土无石灰反应,pH6.5~ 7.0,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华北平原略高。宜增加肥料投入和氮、磷、钾配合施用。 潮土江河溪流从上游流域夹带大量的泥沙及植物残体等在下游低洼地或阶地沉淀淤积而成的一种隐域土。又称冲积土。面积9300多平方千米。性质和颜色随上游地区的基岩及环境特征不同而各异。一般都具有多层次结构,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耕性好,可水旱轮作,是四川最肥沃的土壤,宜多种作物生长。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盆地内大江沿岸阶地及攀西安宁河谷和山间盆地。 潮土属潮湿土系列。由草甸土和沼泽土开垦后经长期耕种的农耕土壤,因土体在地下水和灌溉水双重作用下,年内较长期保持潮湿化,故称潮土。总面积约156万公顷。潮土供肥较稳定,还有抗旱和节约灌水的优势,宜种性广,尤其为特优农产品的土宜。但易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 潮土草甸水分条件下的冲积土经旱耕熟化后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海河平原以及其他一些河流冲积平原上。土层深厚,发生层不明显。耕作层和犁底层下常有砂、粘间层,中下部有锈纹锈斑。呈中性至碱性反应。主要亚类有:1.黄潮土,集中分布在黄淮平原,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2.灰潮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州地和滩地上,弱石灰反应。潮土养分丰富,肥力较高,是重要粮棉基地。 潮土 潮土chɑotu在草甸土基础上经过垦殖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农耕土壤。境内泾惠灌区引泾灌溉淤积成的耕作土壤也被划归潮土类型。分布于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等河流一级阶地上,母质来源于河流冲积、淤积物,泾惠渠、渭惠渠灌区也有分布,母质来源于引洪灌溉的淤积物。此外,渭北黄土高原的较大沟谷滩地也有零星分布。总面积2.55万公顷。潮土的土体构型一般由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母质层构成,土体中冲积、淤积特征明显,分选性和层理性清楚。灌区淤积层深厚,土层分异不明显,发育程度不高,但由于连年灌淤,加上施肥耕作,土壤肥力渐增,成为关中农耕土壤中的“白菜心”。境内潮土可划分为4个亚类,即潮土、湿潮土、脱潮土和盐化潮土,其中分布最广、占面积最大、肥力最高、对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是普通潮土。普通潮土主要分布在泾河、渭河的一级阶地和泾惠、渭惠灌区,在兴平市的桑镇,秦都区的沣东、沣西,渭城区,泾阳县的崇文、永乐、泾干、中张以及三原县的高渠等地;泾惠灌区大致分布在泾惠南干渠以南。泾惠灌区的普通潮土形成发育经历了漫长的耕灌过程,是潮土中最肥沃的土壤,土层厚,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但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不足,质地偏粘,湿胀干裂,宜耕期短。湿潮土分布于境内泾河、渭河、冶峪河的一级阶地及古河道低洼部位,泾惠、渭惠灌区局部低洼地也有分布。此外,在北仲山山前的冲积—洪积扇前缘低洼地带也有零星分布,如泾阳县的姚坊、永乐、泾干、雪河,三原县的徐木,秦都区的马泉等。地下水位较浅,一般在一米以内,排水不良。脱潮土在乾县的灵源,泾阳县的中张、永乐及三原县的鲁桥、陂西等地均有分布。地下水位较深,水分条件较好,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偏低,吸收保肥性能好,仍不失为较肥沃的土壤。盐化潮土分布在北山山前冲积—洪积扇前缘以及河流阶地低洼地,泾惠灌区地低洼,排水不畅,为地下水位上升地段,如泾阳县、三原县的蒋路、龙泉、鲁桥、西阳一带,呈东西向窄狭条带。由于河流侧渗和灌溉水渗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封闭洼地盐分聚积,地下水矿化度增大,可达6克/升~9克/升。当冬春返盐时,毛管上升水将可溶盐带到土壤上层,水分蒸发,盐分遗留于土壤上层,久而久之,致使土层上部聚积较多盐分。盐分以碳酸钠最剧烈,硫酸钠最轻微,危害农作物主要在冬春季。其中盐分含量2%以上者,已属盐土,不加改良难予利用;含盐2%以下者,应采取灌排结合的办法,灌排洗盐,增施有机肥,重施磷肥,选种耐盐作物,以缓解盐分危害。 ☚ 蔬菜基地建设 磨子河 ☛ 潮土 潮土属半水成土纲。河东群众叫“淀潮土”,河西群众叫 “二阴地”、“碱潮地”等。是淡水成土亚纲的唯一土类。是开垦后的草甸土、林灌草甸土和部分沼泽土及盐土, 经长期灌溉耕耘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全省共有202.28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0.3%。其中耕种的面积201.72万亩。河西走廊分布面积较大,其次是河东的川坝、河谷地区。潮土分布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潮土发育在河流冲积物和湖相沉积物上。如河西走廊的黑河、疏勒河和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流和河东的洮河、渭河、泾河等河流,多次泛滥,河床改道,不仅在平面分布上有沉积物粗细不同, 而且在同一沉积剖面上亦有不同粗细的层次排列, 因而构成各种冲积平原潮土地区土壤质地的复杂的差异性和剖面的层次多样性。据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分析, 盐化潮土的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在轻盐化潮土区, 全盐量为0.4%~0. 7%,地下水位2~2. 5米,矿化度1~3克/升,地表盐霜面积小于10%,作物能正常生长,对小麦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中盐化潮土区, 全盐量为0. 7%~1%,地下水位1.5~2.5米,地表盐霜面积10~30%, 作物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出苗生长很困难。在重盐化潮土区, 全盐量为1%~2%, 地表盐斑面积达30~50%, 地下水位小于1.5米, 严重抑制作物生长,大量缺苗断垄。潮土剖面特征:耕种熟化层一般小于30厘米,土壤中动物活动频繁,特别是蚯蚓的活动使土体具有许多管状孔隙的虫粪, 并有人为活动的侵入体,主要分布在耕种熟化层内,腐殖质积累较为明显,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最高达2.56%。陇东高原和陇南山地,潮土耕种历史悠久,但多为旱作农业,生产水平低,且常受洪水影响,耕层有机质为0.68%~1.05%;河西走廊为灌溉农业区,人口稠密,人为活动强度大,精耕细作,灌溉施肥, 土壤肥力较高,耕层有机质在1. 44%~1.72%之间。根据潮土的成土过程,分为潮土、湿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4个亚类。潮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土壤中水多气少还原性强,作物吸收受到影响;地温低,土性差,作物前期苗弱,后期贪青晚熟;盐渍化危害,盐随水而来,随水而去,春秋返潮,造成作物缺苗断垄;土壤潜在肥力高,但速效养分不足;草荒严重,杂草丛生,与禾苗争夺养分。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需要采取改良措施:(1)挖沟排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提倡科学灌水,改变大水漫灌和串灌,防止地下水位上升。(2)小麦收获后,立即深翻日晒耙耱。(3)增施农家肥,秸秆还田,发展绿肥,生物固氧,配方施肥,以磷促氮,增施锌肥。(4)因土种植,调整作物布局,作到用地养地结合。(5)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即利用地下水分,又能改良盐化土壤,并能获得高产。在水渠和阴沟旁大力发展沙枣树和柳树, 利用生物排水排盐。 ☚ 山地草甸土 黄绵土 ☛ 潮土河流冲积物在草甸水分条件下,经旱耕熟化而形成的旱地土壤。黄河流域的潮土,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等地区。地下水位多在1.5米~3.0米,个别地区高于1米。土性潮湿,地温低,尤其在春、秋两季地下水位剧烈上升时,返潮极严重。潮土不仅有灌淤层,还经常受地下水的作用而发生潮化和盐渍化过程。灌淤层中蚯蚓活动频繁。腐殖质累积较明显,耕层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上,最高达2.3%。易溶盐含量较高,在盐化较强时,耕层以至下部土层含盐量可达0.5%以上。灌淤层中石灰含量比母质层低,且分布均匀。石膏在剖面下部含量增高,这是在灌溉后形成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