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边政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边政考又名《全陕边政考》。疆域志。明张雨撰。十二卷。张雨曾官监察御使,是书为其巡按陕西时,究其边疆故事、关镇险塞而撰成。约十五万字。正文分地舆图、“三夷纪事”、“三夷纪类”、表、列传五门。后附跋二篇。地舆图载三边四镇图,有总图、宁夏图、洮岷河图、肃州图等十一幅。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位绘制,基本以长城为经、山川为纬、边镇为点。总图东起黄甫川、西至嘉峪关以西、北接蒙古戈壁、南接青海、四川,凡陕西、宁夏、甘肃境内的主要山川、道路、城镇、营堡、关寨、驿站以至寺庙等均予标明。分图以寨堡、关隘、烟墩为细。每图前有“形胜”一篇,记该地建置沿革、地理形势、战略地位,图后有说,说分四至、地名及里数、要害之地及明朝军马驻扎情况。 “三夷纪事”载自黄帝以下至明嘉靖二十六年间北方少数民族及西域各国史事。 “三夷纪类”列自上右𤞤狁、匈奴、月氏、大宛以至明代鞑靼、瓦刺等见于诸史籍的部族二百三十余种,记其名称演变、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表分“北虏河套”、“西域诸国”及“西羌族口”,三门,每门又列三栏记地理、山川、古迹、物产等。如“西羌族口”,列青海、新疆、甘肃、内蒙一带少数民族、部落共四百四十余个,并注明人口、居地,是丰富的民族史料。列传收自汉迄明“平虏诸臣”共七十人。此书取材丰富、体例简明、图文并举,集西北边疆地理、历史、民族于一书,既采集史载,又多有考察,在同类著述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明代西北边疆地理、历史及民族演变、民族关系的重要参考书。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之影印,收入《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 边政考 边政考书名。12卷。明张雨撰。嘉靖丁未(1547),张雨为巡按陕西监察御史,乃阅视各镇武备,“究其边疆故事、关镇险阻,著为是编”。记载了榆林、宁夏、固原、甘肃陕西四镇。卷1—卷4为各镇总图志,图中注明边疆、城堡、墩台,各图之后记各城堡、关驿、道里、要害、部领、兵食等; 卷5—卷9分别记载了陕西四镇古代边夷事迹及西域、西羌等部族的地理状况; 卷10—卷12为列传,记古代经略北虏、西域、西羌等边疆地区的名人事迹。是书为研究明代北方边事的重要著作。收入《善本丛书》。《千顷堂书目》著录为《全陕边政考》。今有明嘉靖刻本影印本。需要指出的是,该书卷8所附《西域诸国》,远及中亚各国,仅记里程物产,不甚详备。后为《天下郡国利病书》及《秦边纪略》二书一再转录,改名为《西域土地人物略》,均未注明来源,有人竟误为两书,不可不察。 ☚ 西征日录 皇明四夷考 ☛ 边政考 边政考书名。12卷。明张雨撰。嘉靖丁未(1547),张雨为巡按陕西监察御史,乃阅视各镇武备,“究其边疆故事、关镇险阻,著为是编”。记载了榆林、宁夏、固原、甘肃陕西四镇。卷1—卷4为各镇总图志,图中注明边疆、城堡、墩台,各图之后记各城堡、关驿、道里、要害、部领、兵食等; 卷5—卷9分别记载了陕西四镇古代边夷事迹及西域、西羌等部族的地理状况; 卷10—卷12为列传,记古代经略北虏、西域、西羌等边疆地区的名人事迹。是书为研究明代北方边事的重要著作。收入《善本丛书》。《千顷堂书目》著录为《全陕边政考》。今有明嘉靖刻本影印本。需要指出的是,该书卷8所附《西域诸国》,远及中亚各国,仅记里程物产,不甚详备。后为《天下郡国利病书》及《秦边纪略》二书一再转录,改名为《西域土地人物略》,均未注明来源,有人竟误为两书,不可不察。 ☚ 西征日录 皇明四夷考 ☛ 边政考书名。明张雨编撰。12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书。明制,“巡按监察御史,每三年一次阅视各镇军马、器械,体察将官贤否,同画图具奏,并缴本查照施行”。是书即作者为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时之作。卷首为作者引文和邓齐贤劄付,卷末有张铁跋和谢国祯跋。卷1,地舆图(上、前)、包括总图;卷2地舆图(上、后),包括榆林图;卷3地舆图(中),包括宁夏图、固原靖兰图、阶文西固图、洮岷河图;卷4,地舆图(下),包括西宁图、庄浪图、凉镇永图、甘州山丹图、肃州图;卷5,三夷(北虏、西域、西羌)纪事;卷6三夷纪类,约由上古猃狁、匈奴、月、氏迄明代诸部族;卷7北虏河套;卷8西域诸国;卷9西羌各族;卷7——9以表行之;卷10列传(北虏经略);卷11列传(西域经略);卷12列传(西羌经略)。总括历朝边防大政及诸族事迹,体例简要详明,是研究西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之重要参考书。原书存北京图书馆。有北平图书馆影印本刊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