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潜庵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潜庵学派 潜庵学派清初以汤斌为代表的学派,因汤斌号潜庵,故名。汤斌(1627—1687),字孔伯,河南睢阳人。顺治年间中进士,授国史院检讨,曾引用宋史元史成例,为顺治初年明臣抗节致命者鸣不平,得到顺治帝的慰勉。历任陕西潼关道,江西岭北道等职,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授江宁巡抚,今诸州县立社学,奖廉惩贪,吏治清廉,后被调回京城任礼部尚书,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汤斌因为之辩护而得罪权臣,议夺官,未几疾作,年六十一卒。居官期间曾乞病养亲,从孙奇逢于苏门山讲学,后与同道立“志学会”,建绘川书院。汤斌本从王学,但因清初顺治帝提倡理学,王学不为当道所重,乃研习程朱。在古老的天人关系问题上,他不是以人从属于天,而是从人事上知天,指出“人事外岂复有天下,不尽人事便是违天” ( 《汤潜庵集》卷上《语录》),这相对于程朱理学的天理人欲说,乃是一个进步。在修养方法上,他谈到顿渐问题,以为: “悟未有不顿者,但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者,是顿因于渐也。”(《汤潜庵集》卷上《语录》)与理学不言顿、王学不言渐相比,潜庵之说似更有可取之处。清初理学为统治者所提倡,儒生中不乏以理学谋取利禄功名之辈,与他们相比,汤斌实为清初显宦中讲理学而能言行相顾的佼佼者。其著作流传后世的有《汤子遗书》十卷、《洛学篇》二卷,另有补《睢州志》五卷。潜庵之学有其子汤溥、汤准,其孙汤恒泰承传,其弟子有五廷灿、彭定术等。 ☚ 二曲学派 晚村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