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潜口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潜口镇

潜口镇

潜口镇地处徽州区前往黄山的交通要道,以潜口民宅而闻名。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此地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1851-1861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口、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宜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山庄门厅为三开间门廊,高檐如盖,八根棱柱拔地而起。门厅建于明中叶,原为潜口镇汪姓众厅六顺堂残留部分。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三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为1552-1566年(明嘉靖年间)郑绮所建。
荫秀桥:入门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始建于1554年(明嘉靖申寅年),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
石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建于1551年(明嘉靖辛亥年),原坐落于歙县许村杨充岭石道旁。亭名“善化”,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十分深刻。
乐善堂:建于明中叶,原系潜口镇汪姓子孙所建众厅,因族中老人常娱乐议事于此,故又称“耄耋厅”。该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乐善堂天井两侧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横梁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气势不凡。
曹门厅:建于1554年(明嘉靖年间),原为潜口镇汪曹(其先人曾任宋代漕运使)后裔支祠,此厅檐罩高悬,九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八根献柱整齐划列,庄严肃穆。建筑宏伟,为一般祠堂所不及。
司谏第:始建于1495年(明弘治八年),原坐落潜口村,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孙辈祭祖所建宗祠,为明厅式的文化型建筑。第内设天井,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直通正厅,厅上设石座寝室,供奉神位,该第构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显示了明代建筑风格。此第原是明永乐初进士、谏官、吏部给事中汪善的孙辈,为祭祖所建的家祠。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民居的缩影。在一座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从建筑类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从宅主看,有商贾、豪绅、谏官、进士,也有普通农民。潜口民宅从艺术上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潜门民宅中,可以见到明宅起居方便,简易而富有实用价值的营造法,从天井设水池去体验聚水如聚财的哲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 三河镇   渔梁古镇 ☛
000000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