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漏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漏睛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漏睛眼、热积必溃之病、窍漏证、眦漏症。《证治准绳·杂病》: “眦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无翳膜。此因心气不宁,并风热停留在睑中,宜服五花丸、白薇丸。”类今之慢性泪囊炎。经年不愈者,宜手术治疗。若心经热毒结聚生疮,在内眦睛明穴附近隆起红痛肿核,甚至身发寒热者,又为漏睛疮,参见该条。 漏睛病证名。出自《原机启微》。又称眦漏、窍漏证、漏睛脓出。即泪囊的急慢性炎症。急性者,因心脾内蕴湿热又外感风邪所致。在内眦部有红肿热痛,然后破溃流脓。若长久不愈则转为慢性,泪点处常无明显红肿,但遇风流泪,按之出脓。 漏睛病名。又称“窍漏”、“眦漏”。指内眦部常有泪溢,按之粘液脓汁自泪窍沁沁而出,甚则红肿起核,疼痛拒按,继而溃破出脓。多因心经郁火、风热上攻所致。内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局部热敷及点眼药,成脓后切开排脓;久治不愈者手术治疗。 漏睛lòujīnɡ病症名。出《原机启微》。又名漏睛脓出、窍漏症、眦漏。由心经郁热或风热上攻内眦。症见内眦处按之沁沁脓出; 甚者内眦近鼻隆起一核, 红肿焮痛拒按, 结聚生疮成脓, 甚至久不愈合, 形成瘘管。相当于泪囊炎。治宜疏风清热, 泻火解毒。视热邪轻重不同, 可选服竹叶泻经汤( 《证治准绳》: 柴胡、栀子、羌活、升麻、炙草、黄芩、黄连、大黄、茯苓、赤芍、泽泻、草决明、车前子、青竹叶)或三黄汤。外治: 局部敷如意金黄散, 或补漏生肌散(枯矾、轻粉、血竭、乳香)。日久不愈者手术治疗。 漏睛lòu jīngchronic dacryocystiti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