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脊椎爬蟲部 > 蝦蟆 > 蝌蚪 > 懸針 懸針 xuánzhēn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龜卜部 > 形兆 > 下鄉倒龍 > 懸針 懸針 xuánzhēn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活師 > 懸針 懸針 xuánzhēn 懸針一種筆法。作竪畫時,自上而下運筆,終端出鋒不回,形若針尖,成懸針狀。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垂針异勢》曰:“古無此法。右軍 (王羲之) 書 (曲江序),‘年’ 字緣下頓筆,‘歲’ 字三劃藏鋒,與 ‘年’ 字頓相逼,遂改為垂露頓筆直下垂針。後人立懸針相承,遵此也。”南宋姜夔 《續書譜》謂: “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筆至端處,逆鋒輕回,則成 ‘垂露’。又謂: “意盡則用懸針;意未盡須再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元陳繹曾 《翰林要訣·直法》 曰: “懸針,首搶上,尾搶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見【垂露】、【曹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