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城汉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城汉墓

275 满城汉墓

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墓葬。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陵山主峰东坡上。1968年出土。有两座墓室,一葬中山靖王刘胜,一葬其妻窦氏绾。墓中陈设华美,随葬物品丰富,最引人注意的是死者所服的金缕玉衣和窦绾安息的镶玉漆棺。刘胜,汉景帝刘启庶子,汉前元三年 (前154) 受封为中山靖王,在位42年,所封中山国在今河北省西部,辖14县,首府位于今定县。金缕玉衣,先秦时称“鳞施”,即 “施玉于死者之体,如鱼鳞也。”汉代叫做“珠襦玉柙”,刘胜所服者长1.88米,系由金丝将大小不同的2498块玉片连缀而成,窦绾所服者长1.72米,玉片2165块。漆棺内壁镶嵌玉板192块,出土时棺木已朽坏,而玉片完好无损。这些文物为研究古代葬俗和科学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 马王堆汉墓   白马寺 ☛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mancheng hanmu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其妻窦绾墓。在河北满城西南约三里的陵山东坡,南北并排。1968年发掘,共出土随葬品4200多件。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哥哥,汉景帝三年(前154)被封为第一代中山王,统治中山国42年之久。中山国的的范围包括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方,相当今河北西部。两墓均开凿在山岩中。刘胜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2700立方米。窦绾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约3000立方米。两墓形制相似,均由墓道、南、北耳室、中室、后室等部分组成,以刘胜墓为例,南耳室为车马房,埋葬6套刘胜生前使用的马车,北耳室是贮藏食物、饮料的库房,放置有装酒的大缸,存放粮食、鱼、肉的壶、罐、瓮等。中室象征刘胜生前宴请宾客,饮酒作乐的大厅,在岩洞中建成瓦顶木结构建筑,摆满了铜、铁、陶、漆等质地的生活用品,如铜鼎、铜壶、漆耳杯等。后室又分为石门、主室和侧室等部分,在岩洞内用石板盖成,主室象征刘胜的卧室,内有用汉白玉铺成的棺床,上面放置刘胜的棺椁和许多贵重的器物,如玉璧、金饼等。棺椁已朽烂,但刘胜的金缕玉衣都保存完好,侧室象征刘胜的浴室,放置盆、灯、熏香炉等。这两座墓的建造,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奢侈。

刘胜墓墓室内部

☚ 地主田庄   金缕玉衣 ☛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王后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西南陵山上。于1968年发掘。两墓并列开凿在山岩中,为规模宏大的崖洞墓。刘胜墓全长五十一点七米,窦绾墓全长四十九点七米。两墓的形制和结构相似,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中室和后室之间装有石门,墓道口先用土坯或砖砌筑,再浇灌铁水铸成铁门。刘胜墓的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室,窦绾墓的中室,均建有瓦顶木构房屋。两墓后室则是在洞内用石板筑成石屋。墓内各室分门别类地放置随葬品。刘胜墓的南耳室象征车马厩,放置车六辆,马十六匹,狗十一只,鹿一只。北耳室象征仓厨、磨房,放置大量陶器,还有石磨和推磨的牲畜遗骸。中室模拟饮宴待客的厅堂,中部张设两具帷帐,四周摆满了鼎、釜、甗、钟、罍、壶、 𫔴、盆、灯、熏炉等大量铜器,各种铁器、金银器、漆器、玉石器、料器、陶器和五铢钱、侍从俑等。还有象征出行时用的小型偶车马仪仗。后室象征卧室,除放置棺椁外,还有许多精美的铜器、漆器、玉器及兵器、五铢钱、金饼、侍从石俑等。附属于后室的小侧室象征浴室,内置盆、罍、灯、熏炉等铜器,还有一块搓澡石和一个石男仆俑。整个墓室完全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室。窦绾墓内布置情况与刘胜墓大体相似,只是随葬品数量略少。刘胜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髹漆棺椁置于后室内汉白玉石的棺床上。窦绾墓葬具只有一镶玉漆棺,漆棺内壁用一百九十二块玉版镶嵌,外壁镶嵌玉璧二十六块。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作为殓服。刘胜的玉衣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一千一百克;窦绾的玉衣由二千一百六十块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七百克。两墓随葬品非常丰富,共有四千二百多件。其中最为精美的是铜器,如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错金银鸟篆文壶、错金博山炉、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嵌绿松石朱雀衔环杯等,均属汉代青铜工艺之精华。在经过分析检验的部分铁器中,有低碳钢、中碳钢和百炼钢制品,还有固体脱碳钢制品。另外,还出土了用于针灸的金、银医针和用于计时的铜漏壶等。由于这两座墓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确,并首次出土了完整的金缕玉衣,不仅为研究汉代诸侯王贵族的丧葬制度有重要价值,而且为研究汉代的冶炼、铸造、制玉、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 马王堆汉墓   广州南越王墓 ☛

满城汉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1968年发掘。该两座墓建在陵山主峰靠近山顶处,为南北并列的夫妇并穴合葬墓。墓室在山崖中开凿出来,墓口以土坯或砖砌筑,再以铁汁浇灌封门。两墓共出土文物4200多件,种类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铜器“长信宫”灯是汉代罕见的艺术珍品。其造型为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有可转动的灯盘和可以开合的灯罩,能调整灯光的射向和强弱。墓葬中还出土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是中国有准确纪年的最早的玉衣。

满城汉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196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这两座墓位于陵山主峰东坡接近山顶处,南北并列,属夫妇并穴合葬,即“同坟异葬”。墓为崖墓,刘胜墓全长57.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窦绾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两墓形制结构大体形同,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中室和后室有石门相隔。墓道口刘胜墓用土坯,窦绾墓用砖砌筑,再以铁水烧灌封门。刘胜墓的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室,窦绾墓的中室,原在岩洞内还建有瓦顶木构房屋,但早已腐朽坍塌。两墓的后室,包括放置棺槨的主室和一个象征浴室的小侧室,均系在岩洞中修建的石屋。两墓内均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两墓各洞室的顶部,均作拱形或穹窿顶,周壁为弧形,墓洞基本保存完好。在陵山顶上还发现当时用于祭祀的祠庙遗迹。刘胜葬以一棺一槨,窦棺墓有棺而无槨。刘胜的髹漆棺槨置于汉白玉石的棺床上。窦绾的镶玉漆棺,装饰颇为特殊,棺内周壁用192块玉镶嵌,棺的外壁镶嵌玉壁,棺盖及左右侧壁各镶8块,前后端均嵌大型玉璧一块,这种内外镶玉的漆棺未见记载,在考古中也属首次发现。刘胜和窦绾均以“金镂玉衣”为殓服。这两套“金镂玉衣”是中国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准确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玉衣。两墓墓内各洞室及墓室都放置大量随葬品。刘胜墓甬道和南耳室共置实用车六辆、马十六匹,出土时只存金属的车马器和马骨架;还有十一只狗和一只鹿。北耳室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其种类和数量都很多,部分陶器内原来还分别装盛酒、粮食、鱼类等。中室的随葬品也很多,主要是铜器、铁器和陶器;室内还设两具帷帐,帐墓和帐架的木质部分已朽烂,只存铜质帐构,后室存放棺、槨以及许多贵重的器物。窦绾墓随葬品不如刘胜墓丰富,而各墓室情况与刘胜墓大致相似,只是车马和陶器的陈放位置同刘胜墓相反。车马放在北耳室,共有四辆车、十三匹马,陶器则置于南耳室,室内有七道砖墙,形成六个小间,以存放随葬品。中室的西北部也有一些砖砌的矮墙,西南部则筑一方形夯土台,随葬品主要出土于中室的南部和这个夯土台上。后室存放镶玉漆棺及鎏金“长信宫”铜灯等贵重器物。两墓共出随葬器物4200多件,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纺织品及车马、俑、钱币等类。许多器物制作工艺水平很高。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的错金博山炉、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嵌乳丁纹壶等其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设计灵巧,铸工精炼,是汉代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刘胜墓还出土一具铁铠甲和两具帷帐的帐构。铠甲保存完整,由甲身、短袖和垂缘三部分构成,属“鱼鳞甲”类型。两具帷帐的铜构中,一为四角攒尖式顶的方形帐架,另一具为长方形帐架。在汉墓中发现成套的帐构,这还是第一次。刘胜墓还出金、银医针和刻有“医工”铭文的铜盆,铜漏壶为迄今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件。窦绾墓所出铁尺,尺寸刻画特殊,在第三、五、七、九寸分别刻出三、五、七、九等份。这种刻尺也是第一次发现。刘胜随身佩剑,经化验是“百炼钢”新工艺的雏形产品,还有中国迄今出土的最早的灰口铁铸件和固体脱碳钢制品,墓中发现的三棱状铜镞,表面曾用含铬化合物进行处理,形成一层致密的灰色氧化保护层,使铜镞耐腐、耐磨,至今仍光洁如新。满城汉墓规模巨大,随葬品丰富,对研究我国汉代历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满城汉墓

西汉墓葬。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于1968年夏发掘,墓主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其妻窦绾。墓中出土随葬的铜器、铁器、金银、玉石器、陶器、漆器和丝织品等四千余件,其中有墓主身穿的金镂玉衣,每套用玉片二千余片,以金丝编缀,制造极为精巧,为稀世珍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19:26